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述基于认知加工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4,27(3):654-656
认知加工研究范式是第二语言习得内在因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代表第二语言习得向计量研究发展的方向。这一范式注重研究习得动态过程,不仅关注学习者习得什么和为什么能习得,更关注学习者是怎样掌握目标语规则的过程。除了计量研究特点外,该范式还从语言本体研究范式合理吸收了有关理论和方法,这些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母语负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非常常见。它是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流时,依靠母语的语音、语义.结构以及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母语如果对外语学习有帮助,就是正迁移,而外语学习过程中如果母语干扰外语的学习就是负迁移。本文主要分析汉语对英语的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的负迁移影响,并对现代高中英语教学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1,24(3):369-370
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主要依靠词序和功能词来表达句子中各个成分间的关系。此外,它在句法上还有一些特殊句式,例如“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语法规则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往往习焉不察,它们并不妨碍习得母语语法规则。然而,汉语这些特有语法规则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时,怎样教学语法?这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工作者特别感兴趣的。本文从汉语儿童习得语法的过程来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内隐学习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被试能够习得何种结构及其相应的学习机制。远距离规则的研究为澄清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现有研究已证实被试能够内隐地习得并迁移固定长度的远距离规则。按照内隐学习抽象性的观点,如果被试习得的是远距离的抽象规则本身,那么迁移也同时会发生在不同长度的材料上。因此,研究以独特的汉语声调水平映射规则为材料,通过对表面特征与底层规则之间的分离操作,探讨声调水平映射规则的内隐习得和长度迁移,结果表明被试不仅能够习得这一规则,还能够将该规则灵活迁移到不同长度的材料上,进一步为内隐学习的抽象性特点和无限性的学习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认知诊断方法能够对留学生各不相同的基本颜色词习得模式进行描述,并且对补救提供建议.本文以规则空间方法对留学生现代汉语普通话基本颜色词的习得模式进行诊断,并提供“学习之路”供补救参考.研究发现,规则空间模型对汉语作为二语的颜色词习得研究适用,研究中的被试全部成功归类;对于汉语基本颜色词基本义和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转义,留学生习得比例也较高;“学习之路”是一种实用的提示学习者补救路径的方法,对于下一步的学习和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凤  王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94-294
根据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语言输入在外语习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习者来说,掌握正确的语言输入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背诵输入法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减轻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感,使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另外,背诵还能够增强外语语感,排除母语干扰,克服母语对外语的负迁移。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应的材料进行背诵,从而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7.
内隐学习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究竟是什么,即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究竟是底层的抽象规则还是表面的特征.研究以汉语声调的远距离水平映射这一远距离规则为材料,通过对表面特征和底层规则之间的分离操作,在控制组块和重复结构等表面特征的条件下,探讨声调远距离规则的习得和迁移,结果发现被试能够内隐地习得和迁移汉语平仄声调的水平映射规则,证实了内隐学习确实能够获得底层的抽象规则,为内隐学习的抽象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指导语分离程序,探讨“阅读翻译”和“规则找寻”两种指导形式下,初一学生英语宾语从句规则学习的过程及心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英语“阅读翻译”中存在“语法伴随习得”;(2)这种伴随习得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直觉,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内隐性;(3)测试过程中出现了“记忆依据优先”现象。  相似文献   

9.
张树东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7,30(1):100-103
本研究以396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4×4组间设计探讨规则形式及其呈现问题情境对类比迁移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在类比迁移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规则,但是规则只有与样例结合才能发挥它对样例的促进作用;2.在有问题情境时,直接呈现规则与需要归纳才能得到规则相比,更有利于促进类比迁移;3.在有规则的情况下,样例间的关系为不同领域的相似关系与其他样例间关系相比,对类比迁移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考察了迁移意识提示对已有数学经验水平不同的学习者整合性的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表明:迁移意识提示对整合性问题解决的影响视不同类型问题而定;迁移意识与习得经验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习得经验较丰富者、综合数学能力较高者,更易受益于迁移意识提示;当学习者具备相应的迁移意识和相关的各部分知识经验时,能够重新整合各部分经验,产生远迁移.  相似文献   

11.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Grammar, the primary linguistic data guides children through an innately specified space of hypotheses. On this view,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ld-English and adult-German are as unsurprising as similarities between cousins who have never met. By contrast, experience-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tend that child language matches the input, with nonadult forms being simply less articulated versions of the forms produced by adults. This paper reports several studies that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theory of Universal grammar, and resist explanation on experience-based accounts. Two studies investigate English-speaking children’s productions, and a third examin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ntences by Japanese speaking children. When considered against the input children are exposed to, the findings of these and other studi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inuity hypothesis, which supposes that child language can differ from the language spoken by adults only in ways that adult languages can differ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2.
Language     
《Developmental science》2001,4(3):293-312
  相似文献   

13.
使用语义启动词汇判断范式,研究维吾尔语-汉语和朝鲜语-汉语大学生双语者词汇加工的模式如何受语言经验的影响.实验一表明,维汉双语者既存在语言内、也存在语言间的语义启动效应.不管目标词是维吾尔语还是汉语,以维吾尔语(母语)为启动词的效应要大于以汉语为启动词的效应.实验二表明,朝汉双语者语言内产生了类似大小的效应;但当目标词是汉语、启动词是朝鲜语时,却没有启动效应.进一步的问卷调查表明,朝汉双语被试虽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听说和阅读母语的概率大于听说和阅读汉语,但在大学阶段却是汉语占优势;维汉双语被试在小学、中学、大学时的口头语言都是母语占优势;虽然他们在大学阶段阅读汉语的概率要大于母语,但两者的差异要明显小于朝汉双语被试.这些结果说明,语言经验可以改变词汇形式表征的加工速率以及从形式表征出发激活词汇意义的模式,从而使得第二语言有可能取代母语而上升为主导语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一般掌握本民族语言、汉语和英语。少数民族双语者的语言的认知特点, 是语言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也是了解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围绕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征、语言联系方式以及言语理解与言语产生的加工特点展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有研究, 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比较、少数民族文字的加工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加工汉字词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第三语言的加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God Language     
Abstract

Words are inadequate to describe God. The words of the recent past have limited the concept of God by using only the masculine images and gender to describe God. Purposefully using feminine images and gender and using non-gendered symbols helps to expand our conception of God. The paper deals almost exclusively with God language in a Christian context. Rationales for describing each member of the Trinity in feminine as well as masculine terms are developed and various resources for using gender-inclusive and gender-neutral terms for God are shared.  相似文献   

19.
20.
运用跨语言即时启动和延时启动范式,要求被试完成生物属性的语义判断任务,研究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影响目标语言语义理解的时间进程。实验1非目标语言为英文,目标语言为中文,结果表明,无论是即时启动(t = -0.423, p = 0.676),还是延时启动(t = -0.82, p = 0.419),语义相关组与语义无关组都无显著差异。实验2非目标语言为中文,目标语言为英文,结果表明,在即时启动条件下,语义相关组显著快于语义无关组(t = -3.05, p = 0.006),但延时条件下语义相关组与语义无关组无显著差异(t = -0.63, p = 0.536)。综合两个实验结果表明,晚期熟练双语者在双语语言理解转换过程中语义的即时启动影响存在不对称性,语义相关的非目标语言中文对目标语言英文语义理解起促进作用;但是语义启动效应没有得到延时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