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使用即时学习判断范式的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高确定性情绪(愤怒、快乐)和低确定性情绪(恐惧、惊喜)的被试在学习判断中的表现。结果显示:(1)愤怒组和快乐组花费在项目学习上的时间显著少于恐惧组和惊喜组;(2)愤怒组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恐惧组;(3)愤怒组的学习判断准确性显著低于恐惧组。从而证明了情绪的确定性维度与学习判断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学习判断是指对当前已经学习的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的预见性判断。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回忆任务下小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偏差。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即时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受到词对类型和回忆任务的影响:(1)小学生线索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正向词对的准确性较好,反向词对出现了高估,表现出了学习判断的预见偏差;(2)自由回忆任务下的学习判断中,两种词对都出现了显著的高估。研究结果丰富和细化了流畅性假说对学习判断加工机制的解释,并提出即时学习判断准确性的偏差是由于编码流畅性和提取流畅性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词频和年级对FOK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识记材料的词频高低和被试年级为自变量对被试元记忆监测的FOK(feeling of knowing)判断进行研究。实验采用Hart提出的RJR(回忆—FOK判断—标准测验 )的经典范式。结果表明 :被试的年级影响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 ,大学生的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均高于高一年级学生 ;识记材料词频影响FOK判断等级的高低 ,不影响FOK判断准确性 ,被试对高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高于对低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 ,但FOK判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3×3×2(年龄,材料,性别)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层随机选取小二、初二、大二学生被试各18名,其中男女各半,利用不同难度的材料,对被试提取自信度准确性的发展进行了考察。被试的判断等级与被试的记忆成绩之间的两点距随年龄而变化。而这种变化在不同难度间有不同的表现。(1)提取自信度准确性从小二到初二发展迅速,表现出显著差异;初二到大二阶段年龄差异不显著。材料难度对不同年级的被试提取自信度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不同。材料难度越小,提取自信度准确性发展得越早。(2)提取自信度准确性发展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请49名在校大学生对自编的36个具有不同情绪效价的DRM词表进行评定,再以60名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考察不同情绪效价的DRM词表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 负性和中性DRM词表产生的错误记忆量显著高于正性DRM词表;(2) 被试在“记得/知道/猜测”判断上对负性和中性词表的关键诱饵倾向于“知道”,而对正性词表的关键诱饵更倾向于“记得”。结果表明,DRM词表本身所具有的情绪与人为诱发的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通过自定步速的联结学习任务,考察在学习高频词对和低频词对时即时学习判断的绝对准确性,以及学习判断准确性与回忆成绩的相关。实验结果显示:(1)即时学习判断等级与回忆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即时学习判断在预测回忆成绩时出现显著的高估;(2)词频对高估程度有显著影响,高频词对的高估程度大于低频词对;(3)不论是高频词对还是低频词对,学习判断准确性与回忆成绩都有高相关,验证了元记忆假设。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考查在记忆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选择不同记忆策略与有效记忆的关系,结果发现:(1)当对某材料的记忆达到一定水平时,被试选择记忆方式(测试或再学)的倾向性与其之前的学习判断水平的高低未成相应关系;(2)对被试而言,自我测试策略并非直接促进学习,而是以提高元认知水平为中介;(3)重复学习导致被试高估学习掌握水平,而提取练习则使被试实现有效记忆。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高熟悉度的具体名词组成的联结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判断模式下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预见偏差。研究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来看,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和延迟判断模式下都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而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时出现显著的高估,而在延迟判断模式下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具体分析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的准确性发现,在即时判断模式下,五、六年级学生的正向联结词对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四年级的正向联结词对出现高估;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反向词对都出现高估。在延迟判断模式下,三个年级学生在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上都有较好的准确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开始出现预见偏差。(3)延迟判断能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减小甚至消除预见偏差。  相似文献   

9.
心理负荷对元记忆监测准确性及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汉字再认任务为载体, 采用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考察任务所导致的心理负荷水平, 以及学习判断(JOL)和信心判断(JOC)两种监测方式, 对元记忆监测效果的影响。对监测效果的衡量分别使用了相对准确性, 绝对准确性, 以及判断偏差三种指标。结果发现, 个体在任务过程中的心理负荷水平会影响其对任务解决过程的监测准确性:心理负荷水平越高, 元记忆监测的准确性越低。心理负荷水平还会影响元记忆监测的判断偏差:心理负荷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时, 监测不容易出现偏差;心理负荷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时, 个体表现出过高自信;但当心理负荷达到较高水平后, 判断偏差消失;随着心理负荷水平继续增大, 个体又表现出过低自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即时反馈训练范式,探讨类别数量对基于规则和信息整合两种结构的类别学习的影响,并探讨被试在类别学习过程中的反应策略。实验结果显示:(1)类别数量不仅影响基于规则结构的类别学习,也影响信息整合结构的类别学习,类别学习成绩随类别数量的增多而下降;(2)在基于规则类别学习中,大多数被试使用理想的分类规则进行类别判断;在信息整合类别学习中,大多数被试使用极端值策略。研究结果支持难度观,不支持多重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拟探讨知觉改变引起的难度和材料意义引起的真实难度导致的非流畅体验对元认知判断的影响;同时对比记住判断和遗忘判断的不同。方法:引入定向遗忘程序,让被试在"记住"条件下作学习判断,在"忘记"条件下作遗忘判断,考察两种不同难度对人们有意遗忘和识记能力的影响。结果:两种材料难度对预测判断和学习成绩有不同的影响,而且两个实验均表明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遗忘判断值。结论:知觉属性导致的表面难度引起的非流畅性不同于材料的真实难度引起的非流畅性体验,由真实难度引发的加工可能促使记忆更加深刻,同时,记住判断的准确性高于遗忘判断。  相似文献   

12.
张振新 《心理科学》2013,36(3):663-668
文章两个实验用于研究间隔学习和测试效应对即刻学习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学习促进记忆保持力,降低即刻学习判断中对困难学习材料的高估并提高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2)重学前预测试具有增强记忆痕迹的功能,在间隔学习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学习判断相对准确性。(3)外部线索应当区分,间隔学习和预测试属于不同的外部线索。  相似文献   

13.
孙文梅  刘海伦 《心理科学》2013,36(6):1388-1392
研究运用DRM范式,以具有语音关联的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2(语音类型)×3(词语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饵词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对填充词的错误再认率,说明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能够诱发错误记忆;(2)双字词表与单字词表引发的语音关联性错误记忆效应相当,小于语义及字形关联的错误记忆效应;(3)尾音关联词表中词语再认率高于首音关联词表。  相似文献   

14.
贾宁  白学军  彭建国 《心理科学》2011,34(2):402-406
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联结学习任务,考察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判断能力的发展和年龄特点,同时分析学习判断能力出现年龄差异的原因,以及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的延迟学习判断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即时逐项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龄差异,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存在年龄差异的原因是判断依据的线索不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逐项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出现延迟学习判断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情景间语义关系对语义关联判断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以32名大学生为被试,对随机呈现的情景图片做有语义关联和无语义关联判断。实验2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比较27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语义关联情景进行判断时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1)与非语义关联情景相比,对语义关联情景材料的判断反应时较短;(2)主题关系条件下的瞳孔直径显著小于类别关系判断,凝视时间的变化与语义关联判断反应一致;(3)主题兴趣区与类别兴趣区的首次注视时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兴趣区的回视次数和回视路径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情景间语义关系可以促进语义关联判断,而类别语义关系判断可能会受低水平视觉加工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以2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参照性交流范式,创设三种共享方式,通过学习任务和选择性注意任务,比较探查共享方式对参照性交流学习过程和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结果显示:(1)学习阶段6~10中,共享语言、共享语言+对象+表情两种条件间的正确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共享语言+对象方式;(2)共享语言+对象+表情条件下被试揭开的维度数量极其显著高于共享语言+对象条件,共享语言条件极其显著高于其余条件。结果表明:各共享条件间的学习差异出现于参照性交流学习后半期,共享语言+对象方式的学习效果显著更差;共享语言条件下被试选择性注意水平显著更高,而共享语言+对象+表情条件极其显著高于共享语言+对象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脸萌软件制作的头像为实验材料,考察了基于虚拟头像的人格特质知觉准确性,并从可信度知觉和信任行为两个角度考察了虚拟头像与网络初始人际信任的关系。结果显示:(1)虚拟头像线索能提供对外倾性和宜人性人格特质的准确知觉;(2)"肤色全黑"与可信度知觉显著负相关,"中性表情"与可信度知觉及网络人际信任行为显著负相关,且这种负相关可被宜人性特质知觉解释。研究结果拓展了已有关于虚拟头像人际知觉及其社会结果的研究,对如何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中提升信任水平有一定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强  郭本禹  吴慧红 《心理科学》2007,30(6):1324-1327
采用道德判断测验(MJT中文版),以30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2)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快乐状态下的道德判断能力高于悲伤状态,这与国外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3)道德判断任务的自我相关性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吴红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13,36(3):566-570
摘要: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任务类线索(词频、关联性、学习次数)对学习难易度判断及其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词频和关联性对学习难易度判断均有显著影响,高频词对、有关联词对的预测成绩显著高于低频词对和无关联词对的预测成绩;(2)高频词对和低频词对的预测成绩均出现高估,但低频词对的估计更准确;有无关联词对相比,无关联词对预测成绩偏差更大,有关联词对的难易度判断更准确;(3)词频高低只影响成绩的预测,不影响实际回忆成绩;关联性既影响对成绩的预测,也影响实际回忆成绩。(4)学习次数对难易度判断没有显著影响,但随学习次数增加,判断准确性降低,出现低估现象。结论:材料因素对学习难易度判断等级具有较稳定的影响;不同材料因素(词频、关联性)对难易度判断准确性的影响方式不同;学习次数对学习难易度判断没有显著影响;学习难易度判断中存在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关于材料特征的元认知知识与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伟健 《心理科学》2004,27(3):664-668
本研究以62名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差生或学困生)和63名优生为被试,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优差生的阅读元认知知识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优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而差生不存在显著差异;(2)九年级学生对材料组织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显著高于词汇难度特征的元认知知识水平;其他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优生进行时间分配的人数显著多于学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控制的联系显著弱于优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