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邵道生  俞强 《心理学报》1986,19(2):80-85
几年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大量未成年学生(尤其是中学生)过早地离开学校,流向社会,产生了各种行为问题,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我们对一些城市的少年犯管教所的调查,那些有学不上的流失生、长旷生,已经成为少年犯的主体。 个体从出生时的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  相似文献   

2.
男性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RC)对178男性少年犯和219名同龄男性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1)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少年犯的自我确认、社会价值内化、成就潜能、生活和社会态度、自我实现和个人整合水平都较同龄中学生差;(2)在人格类型上,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亦存在差异,少年犯的人格类型以常规异向居多。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正当的离婚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合法的。因此,正当的离婚是道德的。然而,这个简单的结论在中国人的社会心理、道德观念和道德舆论中却往往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今略抒己见,作引玉之用。 近年来,离婚,特别是妇女提出离婚的现象明显增多,情况是复杂多样的,但无论多么复杂都可概括为两类,正当的和非正当的。恩格斯说:“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恩格斯的这段话给我们指出了正当离婚的  相似文献   

4.
完善与发展我国涉外离婚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陈爱蓓涉外离婚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籍华人)之间,外国人与中国公民之间,在中国境内办理的离婚。而华侨与国内公民、港澳台同胞与内地公民、海外留学生之间的离婚,虽非上述意义的涉外离婚,但因其居住在外国及港澳台地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协议离婚在我国悄然兴起,越来越为许多婚姻不幸者所接受。据南昌市两个城区的调查,去年离婚夫妇1145对,其中协议离婚359对,约占总数的31.3%。目前,在其它城市协议离婚也日益增多。从道德角度看,协议离婚究竟是道德的进步,还是道德的滑坡,人们褒贬不  相似文献   

6.
特殊青少年感觉寻求特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优秀少年、少年犯和普通少年进行了感觉寻求特质、认知复杂性、棒框测验和心率的研究。旨在检验和证实F.Farley的有关理论:高感觉寻求者由于寻求刺激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两种不同的行为倾向;并深入探讨不同少年的认知和生理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少年犯和优秀少年比普通少年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优秀少年和少年犯寻求刺激的方面是不同的。优秀少年的认知复杂性分数较高,并倾向于场独立性特征,对新异刺激倾向于朝向反射特点;少年犯则具有较低的认知复杂性和场依存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教会学校是天主教会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培养人才重要阵地,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各种各样的学校,天主教会学校在中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了。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教会创办了一所大学即辅仁大学,是中国天主教所创办的三所大学之一(另外两所为上海的震旦大学和天津的塘沽大学)。辅仁大学为直属于罗马教廷教育部的天主教大学,是天主教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全国性综合性大学,1925年由美国本笃会创建。天主教会同时在北京也创办了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一、辅仁大学的历史沿革辅仁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爱国人士英敛之1913年在香…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少年犯王权,17岁,性格内向,品学兼优,是老师和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令周围的人们极度震惊的是,他竟然犯下了强奸杀人罪。 事情发生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学校低年级的一位女生来找王权,请他星期天拉手风琴帮她们班的同学排练舞蹈。王权拉琴技艺精湛,平时也常为同学伴奏,他答应后就去该少女家取乐谱,少女家里没有别人。王权练习曲谱,少女也不由自主地跳了一段。王权还是第一回和一个妙龄少女独处,少女柔美的舞姿和绿色连衣裙衬托下的洁白细腻的皮肤,把他的心撩拨得一  相似文献   

9.
陆益龙 《学海》2008,(3):104-109
通过对"2006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CGSS)数据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社会子女及其性别构成与离婚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子女性别结构对初始婚姻离婚风险无显著影响,即无论"小皇帝"还是"小公主"在促进父母婚姻稳定方面的贡献无差异,但不生育子女则大大提高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地上曾涌起过多种热潮:明星热、经商热、气功热、炒股热、离婚热……当今,许多热都是时涨时消,如过眼烟云,而离婚热却势头不减。据统计,在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离婚案件要占六七成之多。  相似文献   

11.
关注父母离异儿童的身心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到来之际,从多方面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地区夫妻离婚的比率大幅度上升,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年级越低、越接近经济开发区的学校,父母离婚的儿童越多。社会中出现如此多的离异家庭,确实令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当然,更值得我们关心的还是许多无辜的儿童或多或少受到了父母离异的伤害。 应该承认,我国出现较高的离婚率与当今西方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不妨也来了解一下西方社会对离婚殃及儿童的真实观点,为我们特别强调的科学育儿提供参考。在欧美国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在婚姻方面,女子更是毫无权利。既不能在婚前自由选择“如意郎君”,更不能在婚后提出离婚。在古代,离婚称为“休妻”或“出妻”,这是男子在婚姻方面所享有的一种特权。 但是,为了维持封建宗法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相对稳定,在剥夺妇女离婚权的同时,也不准男子滥用“休妻”的特权,因此,我国古代对于离婚,有所谓“七出”和“三不去”的限制。 所谓“七出”,又称“七去”。  相似文献   

13.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我是大二的一名女生,父母于10年前就离婚各自单独过日子,爸爸虽然比妈强,不知为什么,他与后妈结婚近10年后现在又离婚了。这样的一个家庭对我的成长确实不利,放假、休息不知到哪儿去,有时一气之下干脆哪儿也不去就待在学校里玩,玩久了又发呆,一发呆就想找一个男朋友一起度过学校这段美好的时光,但又怕转入早恋的圈子里去,因为我不但怕谈情说爱,更害怕婚姻,因为我父母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观赵崇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向来重视家庭教育,把“国”与“家”联系在一起,“家齐而后国治”是许多思想家政治理论的基础。家庭历来被认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道德教育,更历来以家庭为中心。历代思想象、教育家留下许多这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15.
关于父母离婚对儿童的影响的许多研究结果都认为,父母离婚可能导致儿童的适应不良,对儿童的学业、社会性及身心健康均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尤其对男孩的影响较大。为了帮助儿童较好的适应父母离婚,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必要探查影响儿童适应的有关因素。美国心理学家J.Guidubaldi 等人组织全国学校心理学学会的成员进行了一项全国性追踪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根据人口比例选取341个离婚家庭的儿童和359个完整家庭的儿童,采取了多重因素和多重资料的研究方法,既有标准化测量,又有对离婚适应的特殊测量,包括结构性的会谈、自我报告量表、评价量表等。  相似文献   

16.
略述隆莲法师的僧才教育实践四川尼众佛学院释果平四川尼众佛学院是隆莲法师创办的国内第一所高级比丘尼学院。早在1980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隆莲法师鉴于当时中国没有一所培养比丘尼的正规学校,郑重提出创办尼众佛学院的构想。隆莲法师的提议得到中...  相似文献   

17.
《佛教文化》2013,(5):2-3
在泰国,贫穷或是孤儿的男孩子能去寺院做沙弥,并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对于女孩来讲,这种机会是不存在的。看到这种不平等,佛教比丘尼资助建立了泰国第一所佛教女子寄宿学校——hammajarineeWitthaya学校。这所学校也是唯一一所免费的佛教寄宿学校,学校里的女孩子来自泰国不同的省份,有些女孩子来自贫穷的家庭、有些来自破碎家庭,还有些女孩子是孤儿。  相似文献   

18.
百合 《天风》1994,(12):30-31
最近我读了《浙江日报》刊登的《<离婚>杂志俏巴黎》的文章,禁不住要呐喊:婚姻,人人都当尊重。文章中说,法国巴黎夫妇,有三分之二是以离婚收场。中国的各大城市虽没这样大的比例。但是离婚率不断快速上升,婚外恋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离婚的事甚至在基督徒中、神学生中也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9.
媒体扫描     
恩惠 《天风》2010,(3):38-38
<正>离婚数字30年激增5倍[中国民政部网站讯]民政部发布"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共计171.3万对(不含法院和相关部门办理的调解和判决离婚),比上年同期增长  相似文献   

20.
离婚家庭儿童学习活动的问题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离婚率的逐年增长,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国外已有研究表明,离婚对离婚夫妇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离婚家庭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如认知发展、学习成熟、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最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少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家庭破裂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是明显的、多角度的、长期存在的.为了系统探明父母离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我们在全国妇联的关怀和支持下,对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7所小学进行了调查.本文旨在这项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离婚家庭儿童的学习活动问题和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