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诫的总纲“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并为天主而爱人如己。”爱德诵中曾告诉我们:“我为此爱尔在万有之上,及为你爱人如己。”同样,耶稣基督也曾给我们亲自说明过。在他答复何者为最重要的诫命问  相似文献   

2.
卷首圣言     
一切权力都来自天主列王!你们要听,且要明白;世上的判官!你们应受教;统治群众,因百姓众多而自负者!你们应当倾听:你们的权威,是由上主赐予的,高位是来自至高者,他要检查你们的作为,查究你们的心意。(智6:2—4)效法基督若天主的旨意要你们因行善而受苦,自然比做恶而受苦更好,因为基督也曾一次为罪而死,且是义人代替不义的人,为将我们领到天主面  相似文献   

3.
一列宁在1908年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先后给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下过两个定义,他在第二章和第五章分别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这个概念,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在认识论上指的只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选集》第2卷,第89、192页)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学者曾就列宁的两个物质定义进行过热烈的讨论甚至争鸣。我和吴晓东也曾撰文,运用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对…  相似文献   

4.
记忆研究新方法-间接测量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起始于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实验方法的应用,使心理学的发展大为加快。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曾精辟地指出:“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更广阔的限界,看到从未见过的事物。”科学的探索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工具”。历史事实表明,方法上的创新会使我们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成义 《天风》2013,(3):38-39
银幕上曾上演过《生死时速》之类惊心动魄的剧情,而这样的场面竟也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  相似文献   

6.
§1.引言 众所周知,19世纪对辩证法颇有贡献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中国哲学排斥在哲学史之外。这位哲学家在其著名的《哲学史讲演录》的导言部分曾声称: “东方哲学不属于我们现在所讲的题材和范围之内;我们只是附带先提到它一下。我们所以要提到它,只是为了表明何以我们不多讲它,以及它对于思想,对于真正的哲学有何种关系。当我们讲到东方哲学时,我们应该要讲到哲学;不过在这一点上应该注意到,我们所叫做东方哲学的,更适当地说,是一种一般东方人的宗教思想方式——一种宗教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吴正银 《天风》1996,(7):40-40
一位先辈曾说:“我劝你与基督相交,并在相交上进步。在基督里尚有我们未曾发现过的一层一层幕帘昕遮隐的奥秘,与尚未伸展开来的折叠着的爱。我永没有走至这爱的尽端的希望,因为它的曲折之处是如此之多,所以要深深地发掘,为了寻求基督而流汗、劳苦、尽力;  相似文献   

8.
正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开始了等待。等待妈妈的怀抱,等待爸爸的笑脸,等待一块糖,等待一次出游,等待一次表扬,等待梦想实现……无数的等待,已经如花开过,也凋谢过;欢喜过,也悲伤过。现在还在等待。未来还会有无数等待,等我经历、体验。也曾认为,等待就是在原地,等别人把自己想要的东西给你送来,而等来的,都是失望和泪水;也曾认为,等待就是无所事事,时候一到,老天就会满足自己的要求,可是,这样的等待,我毫无所  相似文献   

9.
科是我大三时认识的。那时我正在南方一座有名的城市读师范大学,而他则在我魂牵梦萦的北京上大学。说起来,我们都不认识。认识他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是通过我初中的一名关系很不错的同学介绍的,这位同学曾是他高中同桌。只因暑假中,我曾见到科写得一手好字。那刚劲  相似文献   

10.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哺育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贡献,都有自己的文化,否则它就不能存在。纵观世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民族在古代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而后来趋于消沉寂寥;也有的民族近代曾不可一世,而它们的古代踪迹却渺茫难考;也有的民族,曾震铄于中世纪,后来终归没落。可以说,有的民族有古而无今,也有的有今而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徐复观先生曾分析指出:周人开始意识到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在秉持这种自觉、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自然地便产生了忧患意识;和  相似文献   

12.
伊万·米哈依洛维奇·谢切若夫不仅是作为俄罗斯生理学之父和科学的心理学奠基人而永久地载入科学史册,并且他还作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发展科学思想有极为广泛而良好的影响的一位傑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而永久地载入科学史册。早在莫斯科大学学生时代,谢切诺夫就从事于哲学的研究。他最初曾受过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追随救主耶稣基督走进加尔瓦略山,一同领受十字架上他那苦难而光辉的奥秘,并分享他战胜由罪恶而带来的死亡,获得进入因他复活而带来的新生之时,我们已沐浴在百花盛开的春光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面对世界、祖国和圣教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如何审时度势、谋划好当前和长远的发展大计,是摆在新一届一会一团领导集体面前的首要课题。有一位伟人曾对其毕生事业用八个字来概括:审时、明理、聚众、成事。审时即对时局了解与  相似文献   

14.
赵朴老说过:中韩日三国人民,三国佛教徒之问有着悠久、深厚的亲缘关系。在地缘环境上,我们山水比邻;在文化习俗上,我们同溯一源;在宗教信仰上,我们一脉相承。有许许多多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在所有的这些纽带中,有一条源远流长、至今还闪闪发光的纽带,那就是我们共同信仰的佛教。我曾送给它一个形象的名字:“黄金纽带”。2002年9月,正当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黄金纽带”的构想提出10周年之际,我率团访问日本佛教界,会老友,游故地,忆先德,谈友谊,草成数首,以抒感怀。  相似文献   

15.
正这个世界,充满着形形色色的悖论,有些看似荒谬,却又无懈可击。关键是,它们在生活中一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并将一如既往地存在下去。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曾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上的"银行家悖论":假如你是个银行家,有一笔可供借贷的款项,如果你把钱借给信用记录差的人,你冒的风险就很大,他们可能还不了钱,甚至搞得你破产。这样就形成一个矛盾局面,最需要钱的人,信用风险都很大,因此得不到贷款;而最不  相似文献   

16.
“主曾说”(来13:5) 若我们能用信抓住这三个字的意思,那末我们手中就有了一把所向无敌的利器了。哪有一种疑惑不被这一把两刃的利剑斩得干干净净呢?哪有一种惧怕不被神约的弓上所发出的箭射落在地呢?当我们隐藏在“主曾说”的堡垒之下,一切生的苦、死的悲,里面的败坏。  相似文献   

17.
上高中时,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件曾令她感慨颇深的事,事情发生在她的一个在南方上大学的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8.
陈邦织老人家仙逝了,我们在此谨表哀悼. 一九六九年"文革"时期陈老去干校,赵朴老夜间披帷独坐,曾写下<临江仙>一首,其中有"白首如新吾与汝,相期力致康强."之句,道出了二老一生的深情. 解放前,朴老为新中国的诞生曾做过许多工作,陈老是他的亲密合作者.当年净业孤儿教养院的少年曾目睹陈老将金条仔细打包装入皮箱,让他们陪同朴...  相似文献   

19.
受洗吟     
丁鹏 《天风》2009,(10):59-59
我曾像迷航的征船在大海上乱闯 我曾像失落的羔羊找不到爹娘找不到草场 我曾像伤者找不到名医被庸医胡乱疗伤 我曾像机械人为追求虚名浮利而日奔夜忙  相似文献   

20.
耶稣是谁     
《中国天主教》2001,(6):12-12
“耶稣是谁?”为解答这问题,四部福音的作者都乐意为我们效劳,为我们提供正确的答案。尤其是第四部福音,作者是耶稣所召收的首批门徒之一(玛4:21),是耶稣所爱的(若13:23),在最后晚餐时曾斜依在耶稣的怀里,紧靠在耶稣的胸膛上(若13:25),他曾由始至终的跟随了师傅,直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仍站在旁边(若19:26),目送恩师临终,也目睹耶稣死后肋膀被刺,流出了血和水(若19:34)的确,若望宗徒最了解耶稣,最认识耶稣,他有意为我们撰写一部较深入的福音,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关耶稣基督的最深刻的画像。所以,他在晚年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