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图》既是天书,那么,它的出世也就应当非常神圣,它的作用也就应当非常重大。这一回,我们就来介绍有关《河图》出世的神话,和东汉、三国时代对于《河图》的应用。一《河图》出世的神话,首先见于汉代的各种纬书。到了南北朝时期,儒者们为已经灭亡的南朝刘宋政权修  相似文献   

2.
1987年5月上旬,日本大正大学校长、文学博士安居香山教授来华作学术访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发表关于道教起源与谶纬思想的讲演,并与北京大学哲学系部分师生举行了学术座谈会。安居先生长年从事纬书研究,尤其对道教与谶纬思想具有精深的见解,许多观点已为我国学界所征引。他的《重修纬书集成》(与中村璋八合著,已出下卷)、《纬书》、《纬书的形成及其发展》等著作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本文拟就他这次访华期间的中心论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剖析了毛奇龄专门考辨与批驳河图、洛书的名著<河图洛书原舛篇>,指出河图、洛书原本书籍之类;陈抟之徒窈取郑玄五行生成数为河图,纬书九宫图为洛书,后人又牵强附会,妄加推演,皆为无稽之谈;黑白点图式乃方外异氏所为,属于丹道一类,不可篡乱经文.那种以图、书为画卦作<易>之本、中国文化源头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5.
刘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28-128
《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真实再现了历史原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它对于后世文章无论散文还是小说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其中包含的灵异内容描写、思想倾向性和艺术上的追求对于后世魏晋志怪小说有一定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它"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用唐人传奇法来志怪,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1],"可说是晋宋以来志怪、人情小说和唐人传奇的集大成者"[2].在前代文言小说中,唐传奇对《聊斋志异》的影响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显著的.鲁迅的"模拟论"(存在争议,但肯定了唐传奇与《聊斋志异》的重大联系,此处不谈)足以说明唐传奇为《聊斋志异》提供的营养.仅从题材上说,《聊斋志异》中的部分篇章就是从唐传奇中直接化用而来的,例如《莲花公主》化用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凤阳士人》化用白行简《三梦记》,《织成》化用李朝威《柳毅传》,《续黄梁》化用沈既济《枕中记》,狐妖形象也受到沈既济《任氏传》的影响.魏晋六朝以来,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佛道内容愈来愈多地渗入文学作品中.宗教对文学的影响在"志怪传奇"小说中表现得最明显,唐传奇中就有不少是直接选用宗教母题创作的,沈既济《枕中记》便是典型.《聊斋志异》内容丰富,思想复杂,鬼狐志怪中也必然渗透了大量宗教内容,比较典型的如《席方平》、《成仙》、《陆判官》、《李伯言》、《崂山道士》、《续黄梁》等.然而,佛道等宗教内容并不是《聊斋志异》所表达的主题,其发生了世俗化的改良.从《续黄梁》与《枕中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言小说中的宗教世俗化现象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3.9万字。本书在汉代经学发展的视野下对纬书的形成与思想作一整体的研究。纬书相对经学而言,因此,欲明纬书之形成与思想,必先了解当时经学之发展及特点。在这一前提下,本书对《易纬》、《春秋纬》、《尚书纬》等诸纬的形成与思想分别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纬书形成方面,主要侧重从西汉经学传承的情况方面来分析各个纬书的形成。西汉经学发展到  相似文献   

8.
纬书是相对经书而言的,因此,纬书中有很多内容是阐发和解释经书的。《易纬》是纬书的一种,对《周易》经传阐发和解释也是《易纬》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内容阐发上,其对《周易》的起源、作者以及乾坤二卦和象数等方面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在经文解释上,其对《周易》的经文作了直接的解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易纬》与汉代其它易学学派不同的易学观。  相似文献   

9.
“科学易”解析 一、关于《河图》的秘密 各种易图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河图》。“科学易”首先看重的也是《河图》。他们声称破解了几千年来无人知晓的《河图》之秘,认为其中有丰富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来,随着“ 《周易》热的升温”,《河图》也跟着热了起来,因为据说八卦是圣人根据《河图》画出来的,并且据说《河图》中有许多我们至今尚不知晓的秘密。那么,古人所说的《河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的系列文章将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11.
河图、洛书与朱熹哲学陈超近几年来,研究河图、洛书的不乏其人,并且对两图所表征的意义进行了有益探讨。但是,有些探讨往往和《周易》中的神秘主义相结合,曲解了河图、洛书的本来意义。事实上,河图、洛书不过是道士陈传和学生种放、刘牧所为,后朱熹用之构筑自己的哲...  相似文献   

12.
《晏子春秋》的文体属性可谓众说纷纭,近年来,认定它为小说的观点日盛,持小说论者依据的主要是小说文体的部分特征,如具有故事性、以塑造人物为核心、具有虚构成分等。这种依据并不科学,它忽视了小说作为纯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我们要判断《晏子春秋》是不是小说,关键要判断它的文学属性,即它是不是审美的。《晏子春秋》在价值取向、人物塑造及表现手段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非审美特征,这与标志着中国小说审美初始的《世说新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不能轻易把《晏子春秋》定性为小说,它是一种具有历史具体性的特殊文体。  相似文献   

13.
谶纬“河图”、“洛书”神话,是在原始思维的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发挥玄想,以象立意.根据受众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治、民生两类.从诠释发生的角度、诠释方式和诠释功能而言,谶纬“河图”、“洛书”与《周易》有异曲同工之妙.谶纬“河图”、“洛书”中的神话意象和意境,看似为非理性的构思,实为理性智慧的阐发,它阐释的重点是儒家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展现了汉儒的普世精神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4.
蔡元定主张"河十洛九"、"河先洛后",与刘牧的"河九洛十"、"河洛同出"说相反。蔡元定强调河图与洛书的区分,与朱熹的"虚中为易、实中为范"说企图融合河图、洛书也不同。其目的是加强十数图与《周易》八卦的关联,九数图与《洪范》九畴的关联,进而将《洪范》纳入易学系统。其子蔡沈的《洪范皇极》以《周易》为象学,对应河图,以《洪范》为数学,对应洛书,正是这一目的的体现。这一区分是对刘牧河图、洛书说的发展,蔡氏父子由此构建了其范数之学。  相似文献   

15.
“河图”、“洛书”之名早在中国先秦有之。《尚书·顾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风鸟不至,河不出图”。《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但是对于河图、洛书的解释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及至宋代,方有陈抟授“河图”、“洛书”,中经刘牧、邵雍、周敦颐等人发展,至朱熹集大成,列“河图”、“洛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汉儒着意造河图,有篇有字一天书汉代初年,可能也有人谈论《河图》的事,但没有什么文献记载。到了西汉末年,政局发生了剧烈的动荡。最后是王莽通过政变的方式,夺取了原本属于刘姓皇帝的政权,并且把“汉朝“也改名叫“新朝“。就在王莽夺取政权的时候,汉代的《河图》被创造出来了。那么,《河图》和王莽夺权有什么关系呢? 一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古代和今天有许多不同。现代人要做  相似文献   

17.
胡煦易学的河图洛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是清初著名易学家,治易兼采汉宋,融合象数与义理,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胡煦认为《周易》为传道之书,阐述天人合一之旨,而欲明周易所传之道,必须从研究河图、洛书开始。他认为河图、洛书同为伏羲画卦之资,反对以洛书为作《范》之具的观点。关于河图、洛书的关系,胡煦提出“河图合而洛书分,河图先天洛书后天”,“图为先天是流行之气,书为后天是对待之形”,批评先天对待后天流行的观点。基于河图先天的看法,胡煦提出“先天河图无拆法”,批评拆补之说,提出羲图文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正>任蜜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本书共317页,33.9万字,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纬书思想研究"的最终成果。是书属宏观研究之作,与《汉代内学:纬书思想通论》为姊妹篇。本书侧重讲诸纬之异,意在从经学的角度对纬书思想进行研究,从而展现纬书在经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具体来看,全书主要分成六大部分,为五分论及一附论,共十  相似文献   

19.
蔡清对河洛之学用功颇深,就河洛问题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独到见解。首先,将河图与太极图结合在一起来看,认为河图所展现的就是太极生阴阳五行的动态过程,赋予河图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流行之内涵。其次,针对河图配八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蔡清以"阴之老少主静而守其常,阳之老少主动而通其变"来解释。认为河图中蕴含着阳动阴静之妙,与天地契合,体现造化之妙用。朱熹、蔡清等人将河图、洛书视为作《易》之源,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体现这两图本质内容的十数图和九数图在先秦即与阴阳、五行、四时以及术数皆有紧密联系。蔡清关于河图、洛书的一系列思想,既是对易学本身的发展,对探讨易学起源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也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蔡清关于作《易》之源非止一端的思想,也值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现代以来学界一般都以《白虎通义》一书杂于谶纬而轻视其思想品质,但事实上《白虎通义》引纬不引谶。在对谶纬的研究中,有以谶纬为一物者,有分谶纬为二者。经过对《白虎通义》之引纬书的研究,可分辨谶与纬在性质与内容上的不同。并且,其所引纬书部分合于《白虎通义》解经之旨,而不同于谶纬本身神话化、迷信化的世界观。《白虎通义》在世界观上合乎五经之义理,又受战国以来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思潮的影响,包含了一个以数度化为特征的无所不包的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