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学生,就会发现,学困生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点”,所以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要采取厌弃的态度,不要总是批评、指责。而是要在思想感情上热爱他,关心他。只要他有优点,哪怕这些优点还不稳定,不突出,仅仅是一点苗头,也要备加爱护和扶植,使他发展成为他思想道德中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2.
天下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而孩子时时不断的成功,则是“成龙”的基础。因此我说,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时时怀有成功感,而不要被失败和困惑阻止他向上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写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他的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  相似文献   

4.
这次梵蒂冈册封中国教会120位“圣人”涉及到福建教会的有6位。这6位都是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除刘方济各外都是在清代著名的礼仪之争中被清政府处死的。礼仪之争说穿了就是天主教会要不要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要不要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一场大争论。这在今天已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在17至18世纪,这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教会100多年。  相似文献   

5.
一、高校教师的成长需要艰苦磨炼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诗句虽是对教师的称赞,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要想智如泉源必先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要想为人师表,必先自己一身正气,要有高尚的人格;要想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必先自己做到知“道”、有“业”、不“惑”。“道”是指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谓知“道”,是指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业”是指事业,即教师也要做到事业有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希望,才能有奋斗的动力。教师的事业就是教书育人,能够桃李满天下,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算是事业有成了。“惑”是指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凡是与人打交道的事情,都需要我们有一种“快速亲和”的能力。如果不能利用各种社交场合“快速亲和”,你的一生就不可能有很多的朋友,生活的圈子就会很狭窄。缺乏亲和能力的人,会从他(她)们的各种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例如,冷漠戒备的表情、傲慢自恃的姿态、敌意攻击的语言、怪僻生硬的态度、还有挑剔苛求的目光等等,都会使人产生别扭、反感、逃避、甚至恐惧的心理,别人只有敬而远之,或是逃之夭夭,怎么可能与之成为朋友呢?快速亲和是为了适应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千变万化,要随时准备…  相似文献   

7.
面子     
从前,有个尿粪把头名叫汪泽济,此人略通文字,喜欢附庸风雅。他有四个女婿。一年他做寿,四个女婿齐来祝贺。席间,汪泽济想考考女婿们,便开言道:“今日饮酒,要破一破过去饮闷酒的旧例,大家来行一个酒令如何?”四个女婿异口同声地说:“岳父大人这主意不错。但不知这酒令怎么个行法?”江泽济道:“第一句第二句要用三个同旁字或三个同头字组成,第三句把一二句合并,意义要切合自己的身份,末句三字以‘好’字开头作赞语结束。虽非诗词,也算歌谣。作不出来的,要罚酒并不准吃菜。”四个女婿齐声说“好”。  相似文献   

8.
生活原本有无限的可能性,只因我们“不知道”。“不知道”局限了我们对周围的认知,缩小了我们生活的半径,进而缩小了我们获取幸福和自由的渠道。“不知道”缘自我们自身思维所受到的限制。从懂事起,老师、家长就谆谆告诫我们:说话要分场合,行动要中规中矩,想事莫胡思乱想,待人要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9.
有时,面对突如其来的诘难常常不便回答,有时,面对意想不到的局面常常会感到棘手。那么,此时此刻,是不是就只能缄口沉默或俯首认输?不是。只要你善于引导,妙语连珠,就照样能稳操胜券。巧用逻辑,让父亲无言以对父亲不喜欢兵兵,就对儿子说:“今后不许你和兵兵玩。”儿子问:“为什么?”父亲回答:“因为兵兵是个坏孩子?”儿子立刻问道:“那么,我不和他玩了,是不是就是好孩子?”父亲回答:“当然。”儿子再问:“那──是不是人人都应该跟好孩子玩?”父亲回答:“当然。”儿子立刻说道:“那好,我打算先当好孩子,然后让兵兵跟我…  相似文献   

10.
陈丰盛 《天风》2011,(11):58-59
教会生活中,当有人见某基督徒因犯罪而跌倒时,劝勉者往往会说:“不要看人,人是不好看的,只要看耶稣。”在教会的讲台上。也经常会听到一些不要看人的教导。因此,教会的见证会中一般传道人都不提人的“功劳”,在讲台上不作自己的见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以“某人”来替代,避免有突出个人之嫌。  相似文献   

11.
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7天所有会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到了第三周的星期天,他在实验者面前打开这个箱子,逐一与成员核对每一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有九成烦恼并未真正发生。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那剩下的字条重新丢入纸箱中,等过了三周,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那一天,他开箱后,发现那些烦恼也不再是烦恼了。  相似文献   

12.
职业女性 如何应付 男同事、 上司的夜 晚之邀 呢? 找一个借 口婉拒。 找一个借 口如家人 “生病” 等婉拒, 如他仍不 死心,那 就对他说 改天吧”,以免令他难堪。一般聪明人碰了软壁后就不会邀你与公事无关的约会。 化妆避免浓艳。既然要赴约,一定要精心打扮,否则同事或上司会以为你不尊重他。但不要浓妆艳抹,以免让人家误以为你的刻意妆扮是为了吸引他,触动其非份之想。 绝不可穿过于暴露的服装。过于暴露或者透明度极高的服装都不适合在男性面前穿,尤其是与之共进晚餐或同赴舞会时,否则会让人觉得你很轻佻,同时又可能为别有用…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天堂     
幼儿园的阿姨对我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挺“霸道”。孩子回家后,我对他讲道理,我告诉他,如果这样,小朋友们不会再和你玩了,你的朋友也会离开你,老师不会喜欢你……  相似文献   

14.
网上藏书     
网上藏书并非“虚拟”,可以是真实的。藏书是很有文化意义的,过去的土财主“米烂谷仓”不足骄人,还必须“耕读之家”或“书香门第”才算有底气。就像现在的某些老板经理,生怕别人说他“铜臭”,一定要在身后置一书架,上面摆几本精装书。要奉承一个商人,最好叫他“儒商”,这是最高称誉,商人的德性好像一下子就改变了。  相似文献   

15.
和一位青年朋友海侃,问他将来的打算,他笑答:用不着多想,顺其自然吧。又问他怎样才算“顺其自然”,告日:不要去刻意追求什么,听凭事物自由发展。万事可遇不可求,该是你的迟早会有,不属于你的费尽心机也白搭。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我做班主任工作不仅注重“管”,更注重“理”。“管”,强调制度化,以条条框框约束人,能培养更多听话的好学生;“理”,强调沟通,更人性化,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如果对一个班的学生,有“事”就“管”他们,没“事”就不“理”他们,这样当班主任不仅是不合格的,而且是很失败的。我是这样“管理”我的学生的:一、确立一批“能听话、会干活”的班干部。  相似文献   

17.
汪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53-153
“生成”是新课程教学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课堂是动态的,是鲜活的,是情景化的,也是富有个性的。课堂上怎样才能有生成呢?清代学者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促进学生会参与、会发现、会运用、会创造,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课堂生成。几年来参加“疑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促进课堂生成。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自己需要的人才时,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他们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学历、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同时还要求人才具有较好的修养和心理素质,很多毕业生是第一次求职,面试时紧张,就表现出了类似腿抖、手抖,说话带颤音的肢体语言,千万不要小视了这些肢体语言,因为它同样会关系到您的求职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9.
古语有句话说的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个体的人尚且如此,那作为学生群体的班级也一定是这样。一个班级内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等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驾驭知识等方面有所欠缺,尤其表现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上,由于数学学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其中融合的思维成分较多,所以有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滞塞,兴趣不高,导致数学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习惯上把这部分学生定义为“学困生”。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首先得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能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这是个超数学的概念,但于生活、于人生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国有一句俗话,叫“再掘一寸,就得黄金。”这也颇耐人寻味。我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得有不断挖掘下去的精神。浅尝辄止,没有耐心,没有毅力,任何事业都只能半途而废。也常听人说:“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这话说得很好。其实,干什么事情都贵在坚持,贵在求索。不坚持,不求索,即使马上就能到手的宝贵东西,也会与之失之交臂。这在世界科技史上,有过很多深刻的教训。1826年,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西在读完法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