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平安清醮是一种由民众集资、延请道士主持的大型社区斋醮活动,其主旨是驱除疫厉灾害、祈祷地方平安。平安清醮约自明清以来形成习俗,世代延袭,影响广泛,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大事和宗教活动。傩仪是从原始巫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假面模拟表演为主要形式、以驱除疫鬼为主要内容的祭祀仪式。平安清醮与傩仪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以道教仪式为主,但在许多地方同时伴随有傩祭仪式及地方民间的娱神活动,傩礼中的很多因素已经融入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之中,反映了道教对民间傩巫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傩仪对道教也多所吸收,傩坛中充满了道教的气息,说明道教与傩祭在历史上是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醮联是道教举办醮仪布置坛场所用的对联,在道教世俗化的明清时期曾广泛应用,至今存有《九阳醮联》一类的仪式文本。作为一种典型的宗教文学,醮联具有重要的仪式功能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不失古雅、精巧、华丽的一面。通过对醮联的分析,可以透视宗教与文学之间微妙的互渗关系。  相似文献   

3.
近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先后赴江西、香港、四川等地,参加了在龙虎山举行的中国道教庚寅年祝禧禳灾祈福太平清醮活动,走访了香港道教联合会,出席了第三届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其间发表的致辞,阐发了关于道教文化的若干思考。本刊集结成篇,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4.
道教的称谓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法坛、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执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  相似文献   

5.
宗教学研究中的信仰与仪式密切相关,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信仰与仪式为中心,来探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比较分析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相互融摄的文化意义。认为当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承的道教,是经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的关系是双向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具有中华特色的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  相似文献   

6.
许地山认为:“从我国人日常生活的习惯和宗教信仰看来,道的成分比儒多。我们简直可以说,支配中国一般人的理想与生活的,乃是道教的思想。”可见,道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存艺术。  相似文献   

7.
一、道教不再是华夏独尊的宗教,而是已经走向世界的宗教。不是有些人认为道教没有国际性,而这次大醮事实证明不但有,而且外国道友的信仰表现还非常虔诚。这只是在道教斋醮一个方面的表现,而道教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就更广泛了。我认为道教前途是光明的,以道教信仰作为纽带凝聚和平力量,为世界人类谋幸福不是不可能,而是必然。我同意张柽先生的倡议,我们应具超前思想,看到未来,积极创造条件,筹促成立世界性的道教组织。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弘扬道教爱好和平、人类平等、世界大同的传统精神而努力作出建树。二、罗天大醮是一个道教空前大集会、大团结、斋醮科仪大交流的盛会。说它是空前大集会: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次大醮全真、正一;大陆、香港、台湾;中国、外国这么大区  相似文献   

8.
堑城坛相传是朝鲜始祖檀君建造的祭天坛,高丽元宗时期转型为举办斋醮的道教场所。在朝鲜时代,儒教获得独尊地位,道教受到压制,堑城坛举办的宗教活动堑城醮,受到儒臣的非议。由于堑城坛地处偏远,影响力有限,儒臣对其打压力度较小,因此堑城醮未被废止。但是,在1592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堑城醮因兵燹而彻底消亡。朝鲜仁祖时期,堑城醮得以恢复,然而,此时的堑城醮已转型为儒教性质的祭祀仪式。19世纪后期,随着檀君信仰的兴起,堑城坛被大倧教奉为圣地,堑城醮又转型为大倧教的祭祀仪式。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道教是以大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但是,在实际的信仰生活中,道教徒又崇拜以三清为首的诸多尊神,在他们的追求中以跻身神仙队伍为最高理想。至于道观里供的也是林林总总,进庙的只是信奉这些神明,而不问来历。这样就给人道教的信仰杂而无序的印象。如何厘清这种情况,正确地理解道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中国的宗教现状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