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教倡导的"中道"思想,要求穆斯林一切以"中道"为出发点,追求一种公正、公平、平和的社会环境,一种宽容和谐的生存状态,中道的智慧昭示人们:要平等地对待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彼此之间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2.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孔子仁学思想以道德个人主义为支点,倡导一种以生命契合为主要特征的人际伦理,追求一种以社会和谐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社会政治秩序;孔子的仁人君子教育在政治领域引发了一场由血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仕的制度革命;在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变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建的历史任务,从孔子仁学思想中汲取智慧,仍然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3.
西方近年来有关收入不平等的研究蓝瑛波社会公正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都曾为了实现此目标做过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本文将对近年来西方国家有关社会公正的理论及较新的研究成果作一概括的综述。以供国内研究者参考。还是在1990年,有...  相似文献   

4.
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它是与现实相对应的范畴,又与空想根本对立。理想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它是人们对社会现实(包括个人的生活环境)的发展趋势或发展规律的一种正确反映,是人们(基于现实的)对社会和自身未来发展目标的一种追求、想象和向  相似文献   

5.
吴彩虹 《美与时代》2006,(11):54-55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除了文章之外,其书法作品《赤壁赋》也是这种美学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1.马克思是在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屡遭重挫和“西方的没落”之声正在流传之际,凭它喻示一种比西方更少缺陷、更美好的现代化而吸引国人注意并获得认同的。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认同者介绍进国内来时,自然不会主要以哲学、社会批判论等学理性形式出现,而往往是以促动中国现代化、富国强兵的实用性理解为  相似文献   

7.
人是什么     
关于人的本体论界定在基督教世俗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人是什么"有这样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对人类理性的盲目崇拜,认为人仅仅凭借自身就能实现自我救赎;另一种是反理性主义的狂热,它的典型表现是尼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在当代社会,不论是个体主义还是整体主义都过于强调人的动物性一面,社会正在走向以物质利益为唯一追求的歧途。马里坦认为,只有走向重建上帝信仰的完整人道主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只有具备神圣精神追求的位格才能达到对真理、自由和博爱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当代进步观的人文意蕴郝永平(中共中央党校100091)进步观念既是对社会进步的客观事实之理性认同,又是在批判现状的前提下对社会进步的理想目标之价值追求。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与历史过程的“大观念”,进步观念涵盖了人类历史从过去经现在向美好未来的一维演进...  相似文献   

9.
晚明思想界正是在反道学的声浪中完成了哲学本体论的转换,即由程朱理学家形而上学的天道义理之心,转换成了以形气知觉为心性的存在,也就是以自然心性论看待人的本质,看待社会人生。它构成了一种思潮,一种新的哲学本体论思考与追求。《红楼梦》人物的塑造,其灵性,其鲜活,可以说正是受此新的哲学本体论思考与追求影响所致,或者说是晚明自然心性论哲学见诸文学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卢梭认为人人生而平等,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人,才能平等地得到他人的对待。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对一切幸福的手段也都有平等的要求。然而,我们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平等是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和赞美的理想目标,是人的一种理性的诉求,平等本身变成了一种幸福的追求,平等的追求是理想的追求。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并逐步实现平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专家强调,创作者不能一味追求“卖点”而放弃社会责任,主管部门应严格把关以减少负面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消费时代的来临促进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个人形象设计将艺术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使人的现世生存最终成为一种美的生存方式,它的迅猛发展体现了人们处于现代社会消费时代的特殊背景下对生活艺术化的极致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代价及其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代价及其本质李钢高静文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代价”问题时,对“代价”的涵义及其本质有不同看法,并存在着一种将成本和风险包容到代价内的“泛代价论”倾向。对此,笔者以一孔之见,求教于大家。一、代价的涵义:从社会哲学的角度考察,社会代价是指人类在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社会选择基础上而产生的与人的价值取向相悖的消极结果。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代价是指人们在面临的众多价值目标中,由于选择了优先发展的主导性价值目标,从而导致其他对人或社会仍有益的价值目标被抑制、损害甚至被牺牲。这些被抑制、损…  相似文献   

14.
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归旨,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同时作为一种分享意识和一种公共精神的共享更是人类道德的重要价值追求,其以共同善的价值追求为道德共识、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导向、以人的尊严发展为最终价值归属。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话语",共享是调节利益关系的关键所在,是对中国当下利益调节方式的理性反思和现实选择,也是现代性利益调节问题的中国表达,为中国的社会分配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尺度,同时也是构建"互让—共享"的道德调节和利益调节机制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配正义"是人类对其分配活动进行价值认识、价值判断、价值定位和价值选择而形成的一种正义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狭义的分配正义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公正分配而形成的一种正义价值观念,广义的分配正义是追求包括物质财富在内的所有社会资源的公正分配而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道教追求的理想境界,从先秦开始,道家即对这一理念展开了阐述。尤其是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和谐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里,就老子的和谐观及其普世价值略作论述,以求证于学界。  相似文献   

17.
罗杰 《美与时代》2006,(6):26-27
“普罗米修斯精神”代表的是一种追求人性自由的民主精神,同时也是追求健全人生和理想社会的楷模。作为理想人格的精神代表,“普罗米修斯精神”包含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一直努力追求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因此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以此作为人生、人性坐标的最高标准,最终达到崇高理想人格境界和审美主体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和谐价值观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厚德载物"思想,追求人的自身的和谐;弘扬与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追求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只是一种理想目标追求,追求的只是一种片面和谐、局部和谐、静态和谐,那么,当代中国的和谐价值观则走向了现实价值追求,追求全面和谐、整体和谐、动态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追求共同发展的过程就叫共享。"共享历来是人们的共同期望,一直是人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当代社会里,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正在不断地扩大。这是否意味着共享在当代社会里难以实现,只是一种社会理想和道德要求,甚至只是人们的"共想"?人们对于共享的共同期望和价值追求是否有可能实现?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只能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20.
<正>在以儒家为核心政治意识形态的古代社会,弱势群体处在社会的边缘,在经济、社会、政治地位上备受歧视。道教作为一种从底层发展起来的宗教,其核心理念与宗教实践都充满着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推崇、关爱与帮助,体现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一以现代文明眼光来看,人类社会主流价值观是男权的、成人男性主导的,多数宗教与哲学对女性或忽视或当作男性的工具。与老子同时代的孔子即有"惟女子与小人难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