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净智 《法音》2021,(10):8-12
"诸法无我"是佛教的三法印之一,断除我执、证得无我是佛教修行的核心.不过,"我执"是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宗派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我执"相关的烦恼,常见的就有我见、我慢、我欲、我随眠、我想倒、我心倒、我见倒等;从义门分别,又可以分为见所断、修所断,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等.这些概念既相互关联,又有着微妙差异.若对此缺乏足够的洞察,则很难了解我执断除的过程.本文拟通过《差摩经》中的故事,以及不同宗派的诠释,揭示我执断除的渐进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释净智 《法音》2021,(10):8-12
"诸法无我"是佛教的三法印之一,断除我执、证得无我是佛教修行的核心.不过,"我执"是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不同的宗派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我执"相关的烦恼,常见的就有我见、我慢、我欲、我随眠、我想倒、我心倒、我见倒等;从义门分别,又可以分为见所断、修所断,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等.这些概念既相互关联,又有着微妙差异.若对此缺乏足够的洞察,则很难了解我执断除的过程.本文拟通过《差摩经》中的故事,以及不同宗派的诠释,揭示我执断除的渐进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正有这么一则禅宗公案。某僧人问赵州从稔禅师:"听说你亲自见到了南泉普愿禅师,是吗?"赵州从稔禅师答道:"镇州出大萝卜头。"僧人问赵州禅师是否见到了南泉禅师,自然是想要得知两位佛门前辈会面之状,进而窥见真法。不料赵州禅师竟然顾左右而言他,说起了镇州的特产萝卜头。佛家讲究摒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前者是执著于物质利益和人体感官,后者则是执著于真法与大道。这个僧人作为出家人,大抵能够多少破除人我执,可惜仍然执著  相似文献   

4.
论禅宗修行解脱观的逻辑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慧能禅宗不避世间的修行解脱观是对传统佛教执著于出世修行的扬弃与超越,是力图将大乘空宗的"无执"精神贯彻于实践中的表现.但其因将"无执法"形诸语言文字,教人依之而行,实际上仍不免于有修有证的拟心而为,因而还存在着将"无执"的佛法外化为追索对象导致"有执"的矛盾.消解佛法的对象化,将其由"理性"的认识对象转变为当下的实践内容,是解决这一矛盾必然方式.后期禅宗看似非夷所思的修行实践法正是从对象化陷阱中实现"突围"的一种尝试与努力.但认识领域普遍存在的"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的矛盾仍走后向期禅宗不能越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5.
执著,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并固执事物的妄情和妄想.如<大般若经>卷七一:"能如实知一切法相而不执著故,复名摩诃萨."又如<菩提心论>:"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众生虚妄的"执著"是很多的,主要是"我执"和"法执".简单地说:"我执"就是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从而产生种种"我见";"法执"就是固执外境实...  相似文献   

6.
旅途三人行     
君冈 《佛教文化》2011,(6):114-115
甲:二位来了. 乙、丙:上次我们谈到"执着"二字,你说过下次再说的. 甲:(笑)是的.我们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等着和你们讨论呢. 乙:我们也有过争执讨论,不能确定这个词语究竟是贬义还是褒义. 甲:这个词的意思要认真具体地分析."执"在佛教中不是一个正面的观念,因为生命中的烦恼,基本由"执"引起,是将本来缘起性空的事物当...  相似文献   

7.
牟宗三的"良知自我坎陷说"贯穿了其学术思想发展的始终,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内圣"坎陷"外王";二、"存在之理"坎陷"形构之理";三、"仁心觉情"收敛"智相";四、"无执的存有论"坎陷"执的存有论".从以上的发展线索来看,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具有一个逐步内在化、形上化的发展趋势,而其中"存在之理"坎陷"形构之理"这一阶段具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所执与依他,复有圆成实,是三自性深,智者所应知.(一) 显者为依他,如显乃所执,依藉缘转故,唯造执有故.(二) 此显者[之]如显,一切时无有,应知圆成实,自性:不变故.(三) 此显执非有.云何显?二性.无所有所由,是无二法性.(四) 执非有者心,由此有所执.如是执有义(境),如是决无有.(五)  相似文献   

9.
正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山高水长,深远厚重,气势恢弘;不是所有的人生都似金戈铁马,大江东去,万丈豪情;不是所有的生活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方能演绎。其实,凡俗的生活,很多时候,只合十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鲜活柔曼的小资情调,如教人辗转反侧的宋词小令,如轻音乐,如小  相似文献   

10.
执受色身是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的基本功能之一,这是身体存续的根本因,也是身心统一体的有力保障。能执受的阿赖耶识唯有不苦不乐受,并与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转识俱起,显示出生命的厚度。能执受与执受法相互依持、相互制约,推动有情生命的相续。  相似文献   

11.
南宋冶父道川禅师(简称川禅师)用诗性的语言注释<金刚经>之"空"这个概念,体现出"空"之三美:一、因缘寂灭,般若之美:二、不执诸相,超越之美;三、妙用譬喻,空寂之美.  相似文献   

12.
"天燥有雨,人燥有祸。"人要"平心静气"地去做事才能成功;《管子》中很详细地论述了"静",指出了"中不静,心不治"、"心能执静,道将自定"、"静则得之,躁则失之",其中道理对现代浮躁的人们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中的师卦是集中论述战争的一个卦,反映了我国商周时期的战争状态和军事思想。几乎涉及战争的各个方面,比较完整的展现了一场战争的宏大画面,涉及战争的背景,战争的动员,军纪的整顿,将帅的选用,战场直接交锋的惨烈,排兵布阵的兵法,战争结束后的赏罚以及分封诸侯国等诸多领域。其中在外敌来犯(田有禽)的情况下,先执言以对,后出师讨伐的应对方略,体现了"执言出师,中行无咎"的政军一体的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语出《道德经》,意思是说,人类应该通晓和秉持古始以来就存在的"道",并不断运用于人类社会的现实之中。  相似文献   

15.
《画轴》     
正设计说明:本系列作品灵感来源于《伏羲女娲像》中的伏羲、女娲。在《伏羲女娲像》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大袖裙襦汉装,二人腰相连,共穿一条白裙,白裙角饰云头纹。男子居左,微髭,高髻,张左手执矩,右手执剪刀状物搭于女子肩部。女子居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左手执剪刀状物搭于男子肩部。男女上身相拥,  相似文献   

16.
五位百法是大乘瑜伽宗的法门,其理论完备,体系精当,然研习者却少。今将此体系中的五位与百法之关系加以略释,以求教于方家。一法门缘起佛陀教弟子观察诸法,分析诸法,不于境界笼统模糊而起僻执,或执无为有,或执有为无,如说有天神主宰创生人物、执有常住实我、往来...  相似文献   

17.
帛书<黄帝四经>作者提出"道生法"的观念,为其案法而治的主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帛书"道生法"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而其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出"执道者生法"的主张,对立法之君进行限制.帛书"道生法"思想的理论归趋则是实现法制下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8.
偏见是锈蚀,让人永远打不开一个盒子。盒里可能正装着人所需要的东西,如一本书、一味药或一把钥匙。偏见是一堵墙。执有偏见的人只看到墙,而不承认墙那边有土地、花朵以及河流,说:"墙上怎么会有花朵和河流。"更加固执  相似文献   

19.
"致中和"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即贵和谐,尚中道.从修己安人、重和去同、执中用中等方面探析,孙思邈的医务人际关系思想始终贯彻着儒家的"致中和"理念,强调构建良好医务人际关系应从自身出发,以"中"为度,以"和"为归结,总期利于愈病,以实现救世济民的远大目标,实为对医学社会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此下抉择人无我。此一颂显何故破我。萨迦耶见,如初地中释,即是我见。六地菩萨有智慧者,见贪嗔痴慢等烦恼,及其引生生死中三苦八苦无量诸苫之过患,皆由我见而起。由有我故,自他分别,趋乐避苦,利己损人。若无我执,则举世皆成大阿罗汉矣。既知我执为系缚之因,即知欲求解脱,应以此为下手处所,对治目标。然此我执,既非色法,不可椎之令破,如碎瓶瓮,亦不可拔之令出,如剜针刺。我执唯是自心,自心云何可以去除耶?以是之故,必须观察我执如何生起,然后能知对治之法。如知人必饮食,始能长养,断其饮食,彼自然不能生存。长养我执者,即其所缘之我,“我”为彼我执所缘之境,是彼所依。若能破我,坏其所依,我执即灭。故修行人,第一先破我。然佛亦不说毕竟无我,唯说非实有我。我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