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丹静 《学海》2012,(3):195-199
哈西德运动是近代犹太教历史上最突出最持久的宗教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中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席卷东欧大地,将半数以上的东欧犹太人囊括到自己的阵营里。该运动之所以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因为它空前绝后的传播速度,还因为它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传播方式、领袖魅力和人文关怀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一运动在东欧兴盛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5,(6):179-184
柏林哈斯卡拉运动,作为犹太启蒙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启了犹太思想和社会转型的先河,在犹太史和欧洲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早期,犹太人与非犹太社会交往增多、拉比犹太教在犹太社团的衰落、犹太新知识阶层的出现和柏林犹太社团的特殊性,为该运动在德意志的兴起创造了内部条件。哈斯卡拉运动,作为犹太人的思想和社会文化运动,很大层度上是欧洲社会变革的延续和缩影,因而成为欧洲历史的一部分。主流社会的变革为柏林哈斯卡拉运动兴起创造的外部条件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刘精忠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27-137,194
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建构深受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的影响。后者近代从被动的律法主义向积极的信仰主义倾向创新与转换意义重大。通过脱胎于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之上的"我—你"对话哲学,布伯的宗教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从信仰向度上实现了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超越,同时也在对人之"生活世界"的强调中,实现了积极行动意义上的宗教普世主义关怀。与此同时,这一哲学建构本身的内在理路亦体现了现代犹太思想哲学化重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4.
参与和推动草根社会运动,是宗教组织影响国家政治的重要途径,在东欧剧变过程中,各种宗教组织积极推进的社会政治运动是造成社会主义政权更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冷战时期,民主德国新教路德宗教会主导的独立和平运动为例,分析教会如何对国家的社会政治议程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前东德教会在独立和平运动中角色和立场的转变,以及它对民主德国政治安全造成的挑战,并非单向的威胁,而是政教双方,以及社会环境共同造成的压力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犹太启蒙运动,首先是从犹太教育领域的变革开始的.以门德尔松和威斯利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倡导语言教育的革新,兴办新型学校和期刊,鼓励犹太入学习德语以接近主流社会和文化,改变单一僵化的宗教教育模式,加强世俗知识和文化的教育,致力于以弘扬人性而非神意为宗旨的道德教育.犹太启蒙运动是走向犹太教育现代化的最初的、重要的一步,培育了具备现代思想和文化的第一批犹太人,对犹太人融入主流社会以及后来的犹太教改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3):183-19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频繁发生与犹太教相关的暴力活动,或有犹太宗教背景,或由极端的犹太教徒实施,通常与以色列的领土政策有关,具有明确的政治目地。现代犹太宗教暴力,是犹太宗教观念在中东激烈的民族、宗教和领土冲突的背景下被重新诠释的结果,也受到世俗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暴力色彩的影响,并与本地区其他宗教的暴力活动互相作用。现代以色列国家的犹太性质、多党制、政教分离不彻底、以及对犹太教宽容的社会风气,都为犹太宗教暴力的兴起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犹太教改革运动对犹太传统宗教文化和犹太复国运动持激烈反叛态度,此立场至1885年的《匹兹堡纲领》达到顶峰;然而1937年的《哥伦布纲领》对犹太传统宗教文化和犹太复国运动的立场却戏剧性地由排斥转为支持,如此根本变化使之成为犹太教改革运动由激进转向保守的分水岭.本文引进了约翰·贝瑞(John Berry)的文化适应双向模型(Two-Dimensional Models of Acculturation)理论,以论证犹太教改革派从激进转向保守的根本动因,在于反犹主义造成的心灵震撼,重新唤醒了改革派集体无意识中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8.
东正教作为基督教的三大教会之一,在东欧等国家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宗教地位。在俄罗斯,几乎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虔诚的东正教信徒,东正教在俄罗斯的社会文化发展中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而教堂作为宗教的活动中心,是聚集教会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关键性事物。本文主要针对俄罗斯东正教的教堂进行研究,探析其所隐藏的文化意义,解析东正教教堂在俄罗斯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倩红  刘百陆 《学海》2012,(4):186-190
开封犹太社团作为古代中国境内最具影响的犹太社团,鼎盛时期的人数达七十三姓五百余家,宗教文化生活也异常活跃.但由于开封当地不断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中原大地频繁的兵灾战祸,社团精英到外地经商出仕等原因,导致了社团人口大量外流而规模日渐缩小.加上与其他社团联系网络的断绝,最终在19世纪中叶丧失了社团的地位.本文从环境社会史的视角入手,对存在约八百年之久的开封犹太社团进行总体分析,指出其衰落乃至最后的消亡有其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方面的深刻缘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西安、广州、义乌三市的田野调查和有关中国城市穆斯林的研究,从流动社区特征、宗教思潮与运动、社区发展与改造、迁移人口问题、宗教活动及其管理、宗教运动及思潮、清真饮食、宗教教育、女寺和女学、保持与融入等方面探讨了当前都市穆斯林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