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纯粹的现象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在这里我准备站在现象学之外来讨论现象学,特别是与胡塞尔有关的一些现象学问题,进而讨论某些更为一般的哲学问题。“在现象学之外”来讨论现象学是为了免受现象学话语的限制,这样也许比较容易发现现象学作为“某种”哲学努力的意义和问题。现象学要求“转向事物本身”,但是作为现象学最纯粹代表的胡塞尔哲学却并没有完全正确地执行这一现象学要求。胡塞尔试图使现象学成为一种纯粹的现象学,在我看来,一种现象学如果是纯粹的,那么很可能反而远离事物──当然,这里所谓的“事物”并不是实在而是在意识中展开的世界,即使如此,我…  相似文献   

2.
1任何一个正常的普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科学事实):先有地球,后有人类及其意识;物质世界是“本原”性的存在,而精神世界是“派生”性的存在;先有事物的存在,后有关于事物的观念。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呢?为...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 qua being)”或“存在本身(being per se)”为基础的实体本体论,它确保了人类经验的基础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体。由于eidos和telos的结合是个体事物(如人)的形式因和目的因,这种“实体(sub-stance)”必然在变化中保持不变。这种基础或本质包含了事物存在的目的,并且是对所有特定事物“作为这类事物意指什么(what it means to be a thing of this kind)”的定义,从而设定了一个封闭的、排他性的边界,使事物具有非此即彼的严格同一性。在《易经》中,我们找到了一套宇宙论假设词汇,和古希腊的实体本体论差异鲜明。这种宇宙论假设通过将儒家经典置于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生态的世界观中,为其提供了一个解释语境。为了与关于“on”或“being”的基础假设形成有意义的对比,我们可以借用希腊的“zoe(生命)”观念,创造一个新词“zoe-tology”,意为一种“生的艺术”。这种宇宙论始于自我生生,它本身就是变化背后的动力,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无限“生成”的世界:不是现成的“事物(things)...  相似文献   

4.
卢彪 《学海》2002,1(3):18-2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将进入全球化的时代。现代科技并非“科学人”纯粹“理性”自恋的产物 ,也并非是为了达到实用目的的工具 ,经验科学抹杀了人与非人事物的区别 ,现代科技导致了人性的客观化 ,出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人性”的对立。因此 ,“科学人”应从“为科学而科学”、“为实力而科学”的价值观中走出来 ,确立“为人类而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论时间引入形而上学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统治欧洲哲学思想两千多年,却在近代受到猛烈的攻击。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猪存在”后面、上面、外面的最根本、最原始、最本质的“存在”,似乎这个“存在”是事物的一种特别的属性,加到任何事物中去,就会使该事物“存在”,像现在的味精加到任何菜肴中去都能提味一样。康德对此大加批评,指出“存在”是一综合判断,并非事物之任何属性。将“存在”加到事物中去,不能对事物增加任何东西。于是,如此理解下的“存在”只是毫无内容的一个抽象概念。言之凿凿。于是康德以后,西方哲学侧重于知识论,而…  相似文献   

6.
一些朋友谈论我为人纯粹,一下唤起了我对纯粹的思考。每个人都要老去,最终将化作尘埃。若内心劳碌,关注细枝末节过多,不仅苦了自己,往往还连累了别人。汪国真说过:“凡是到了的地方,就是昨天。”只要纯粹做人,就会发现,浮华的世间,也有你想要的广阔领地。纯粹的人固然有许多,而要求每个人都这样做,又是十分困难的。这是一个不纯粹的尘世,灯红酒绿、桃红柳绿会不时对你进行骚扰。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上的客观性(objectivity)涵义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古希腊人没有在知识与价值、科学与哲学、客观的与主观的之间做出区分。对柏拉图来说,“客观”实在是借助“善”的理念或形式刻画的。实在是统一的、图式化的、秩序化的整体,“最实在的”也就是最抽象的和最不能被日常经验接受的。在每一事物被秩序化为统一的图像之前,事物的“客观”陈述是不完全的。[1]“客观性”概念似乎已经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见解中,它意味着,关于结果的“为什么”问题没有一个是通过回答它们的过程来回答的。[2]巴姆在揭示亚里士多德关于客观性的一种涵义时说…  相似文献   

8.
春之遐想     
天下的一切事物,只有人心最广大,因此有了“心比天高”之说,人即使得了现世的各种事物,也不能满足人心的,那么可以满足人心的只有信望爱了。  相似文献   

9.
形式逻辑和自然语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Ⅱ)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自然语言有两个基本性质,一个是指谓性,另一个是交际性。自然语言中有许多语词,由语词根据语法形成许多语句。语词指称一个或一类事物。例如,“孔子”这个语词指称一个个别的人。“苹果”这个语词指称一类事物。“孔子是一位哲学家”和“苹果是富于营养的水果”这两个语句分别指称两个不同的事物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明白:“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的道理。自爱,必先战胜自己,凡事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善恶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二、不坠入“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极端思考陷阱,明白两极端中还有中间状态同时富有弹性,知道只有硬度而无弹性和韧性不是优质钢材,懂得事物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往往不是直线,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要态度明朗、意志强硬,什么时候必须保持沉默,妥协和忍耐,等待瓜熟蒂落的成熟条件,才能解决问题。三、豁达:首先是乐观,想方设法驱散生活中的痛苦、不如意以及辛酸;第二是大度,宽容,谅解,不计较;第三,…  相似文献   

11.
天下的一切事物,只有人心最广大,因此有了“心比天高”之说,人即使得了现世的各种事物,也不能满足人心的,那么可以满足人心的只有信望爱了。 天主是极明智而极仁慈的,他的作为,使人没有话可说。他可依照事物的本性,而造生事物,人不能有所非议。禽兽的欲望只在当时,他们要求吃饱而能饱  相似文献   

12.
任继愈先生一生都在不断研究老子的《道德经》。他多次出版著作绎读《老子》,作出独特的学术贡献。他指出:将“道”作为最高的范畴,集中阐发,老子是第一人,“老子开创了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先河”;老子第一个提出了“无”的概念,“这是中国哲学史第一座里程碑”;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是弱势群体的辩证哲学,代表弱势群体说话,“同情弱势群体,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有些逻辑书说,定义有两类:一是真实定义,真实定义就是揭示事物特有属性的定义;一是语词定义,语词定义就是规定、说明语词意义的定义。用词语或句子规定、说明语词的意义是不是定义? 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在《分析后篇》里,亚里士多德说,定义是表明“某物究竟是什么”和事物的本质的。他指出,如果一个陈述可作纯粹换位且能揭示实质的(即回答“某物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它就是定义;如果一个陈述不能  相似文献   

14.
原点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纽约,一只用鳄鱼皮制成的女式提包,按尺寸大小标价 1500-4000美元不等。因此,很多人都将鳄鱼皮看成是财富的象征。巴塞蒂斯皮特先生花了几年的时间调查“谁最需要鳄鱼皮”,在众多的答案中,有一个答案被认定为唯一的答案:“鳄鱼最需要鳄鱼皮。”这就是从事物的原点出发,从而找到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在思  相似文献   

15.
奶奶在世时一直梦想去新疆。新疆有我少小离家出门闯荡天下的三叔,三叔是儿女中奶奶最心疼最挂念的“奶干儿子”。新疆有苍茫的天山、浩瀚的沙漠和沙漠深处的戈壁、绿洲;新疆有咬一口能将人肚子里的馋虫勾出来的香甜的哈密瓜、甜津津的葡萄干、又酸又甜的杏干;新疆还有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他们将男孩叫“巴郎”,将集市叫“巴扎”——所有这一切,对于一辈子从没出过远门,  相似文献   

16.
有句话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的确如此。什么是钻牛角尖呢?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贬义的说法。用于形容遇事思维僵化,办事不知变通,从不考虑事情的各个方面及事物的多样性,只认定一个想法,一条道走到黑,最终山穷水尽、无以自拔。以钻牛角尖来形容确实很形象,越是钻到牛角的尖上,空间就越小,就越是难以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最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才会“争创一流”。  相似文献   

18.
三胡塞尔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主要包括在“纯粹逻辑”、“现象学的方法”等理论中。下面让我们以现象学方法中的程序为主线,来考察这些思想。现象学有一个口号:“面向事物本身”,意思就是说,对对象的探求应当是无先决条件的,应当不抱任何成见地按对象现时的本来面目去考察和描述对象,力求避免一切未经考察过的前提、假设,任何陈述在未经考察之前都不能看成是真的。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人一门心思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于是他问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黄金,美女,钻石,权力,知识,法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联系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流行的观点有二:一是认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是认为其起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走自己的路。”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欠妥,因为理论的逻辑起点只能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而又蕴含着生发反映事物运动的一切范畴、命题的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