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论的传统上,心理学家偏重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恰恰在于他发掘了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一一观察学习,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重视。美国心理学家劳尔(Lowe,C.T.)曾经说过:“在所有类型的学习中,观察学习始终为心理学家所忽视,只有班图拉给它以严肃认真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论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1)强化与认知的结合,(2)行为主义的建构论,(3)交互决定论。作者认为,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是他发掘了观察学习这一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地位。作者认为,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认知的术语阐述观察学习的过程与作用,且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因而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浩生 《心理学报》1994,27(2):201-207
该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特征:(1)强化与认知的结合,(2)行为主义的建构论,(3)交互决定论。作者认为,班图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是他发掘了观察学习这一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给了观察学习以应有的地位。作者认为,班图拉在其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以认知的术语阐述观察学习的过程与作用,且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因而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班图拉是当代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具有辩证思想的交互决定论,用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联结着的不断交互作用来解释心  相似文献   

5.
国外儿童社会技能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十年代初期,随着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开始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运用训练方法帮助儿童提高社会技能水平。许多学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十多年来,在儿童社会技能的理论研宄和训练计划研究两大领域内均取得了许多成果。同时,也有愈来愈多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推广运用。目前,有些美国中小  相似文献   

6.
计文莹   《心理科学进展》1985,3(4):13-16
班图拉(Albert, Bandura,1925——)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者。这种理论依据行为、认知和其它的内部因素三者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的影响来解释心理机能。近十几年,社会学习理论从创立到发展,对心理学的影响颇为广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班图拉生于加拿大的艾尔伯特省,在一个小城镇长大。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肄业,  相似文献   

7.
引言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需要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即强化。行为——认知学派代表之一托尔曼主张学习并不完全依赖于强化,他提出了潜在学习这一行为模式。大白鼠的单一视觉观察学习是一个绕有兴趣的问题,一直未见实验报导。非强化的视觉观察在大白鼠的学习中是否具有作用,对记忆能力又有何影响?搞请这些问题,对于我们选用适宜的方法提高学习、记忆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以94名学前末期儿童(66-74月龄)为被试,在控制证据顺序的条件下探究观察因果学习结果和自主探索结果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只获得观察学习结果或自主探索结果一种证据条件下,绝大多数儿童依据所获证据推断因果关系;(2)在获得观察学习结果和自主探索结果两种证据条件下,儿童能综合两类证据推断因果关系,其中自主探索结果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力大于观察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9.
杨宏飞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33-37
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的社会行为主要来自观察学习,人们倾向于模仿被强化的榜样行为,拒绝模仿受惩罚的榜样行为。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学习论对观察学习过程、强化作用、行为—先前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的分析,以及社会学习论原理在社会目标和学术目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的动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波  林文娟 《心理学报》1996,29(3):320-327
心理神经免疫学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条件反射性免疫调节是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本文着重介绍了有关条件反射性免疫药理学效应及抗原作为非条件刺激所致的条件反射性的免疫效应的基本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讨论了对其实验结果的不同解释,对条件反射性免疫效应方向的预测及所包含的学习过程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观察学习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观察,从他人那里获得新行为的信息。模仿他人的所做所为,接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观察学习因而构成人们适应社会或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家长、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无不利用榜样的影响,指导儿童通过观察获得正确的行为方式,培养儿童优良的思想品德.因此为了有效地指导儿童的  相似文献   

12.
当灯闪光时,形成条件反射的小鼠推动杠杆并得到食物奖赏,这一行为远不只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自动的联合。动物实际上是力图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如果每次铃响都有规律地预示能获得食物,那么饥饿的狗只要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唾液。自伊凡.巴甫洛夫的这一发现以来,条件反射这个概念一直就是我们知识的一个部分。两名美国心理学家,E.桑戴克和C.赫尔发展了巴甫洛夫的这一观念。他们认为学习实质上是刺激和反应之间一种无意识联合的结果,而以斯金纳为首的另一学派则坚决主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经典的色词Stroop任务和天气预报任务范式,探讨反馈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方式以及不同抑制能力对概率类别学习的影响。实验采用2(学习方式)x2(抑制能力)被试间设计,随机选取204名大学生被试。结果显示:反馈学习的成绩显著高于观察学习;高抑制能力者的成绩显著高于低抑制能力者;反馈学习的成绩与意识知识出现分离。这表明,学习方式影响概率类别学习,反馈学习的效果优于观察学习;抑制能力影响概率类别学习,高抑制能力者的学习效果更佳;概率类别学习中同时存在内隐和外显两种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14.
采用社会学习迁移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来揭示联合任务中反应手的不同状态对观察学习的影响。实验1首先考察自然状态下联合Simon任务中观察学习的存在;实验2探讨视野范围之内的反应手状态改变(双手运动能力受限)对观察学习的影响;实验3则进一步探讨视野范围之外的反应手状态改变对观察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联合任务中,观察者仅观察行动者的动作及其结果,即可获得与实际练习相类似的学习效果;观察者反应手不同状态改变因导致身体的潜在运动能力受限而影响观察学习的产生,说明个体身体形式的改变会对其认知过程产生影响,上述结果为具身认知理论在动作模仿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动物学习行为的实验是近代心理学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桑戴克提出的尝试与错误的动物学习模式,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模型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模型,都是十分著名的传统学习行为模式。这些动物学习模式所揭露的学习规律已用于教育学、行为药理学、行为治疗和生物反馈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中。除了这些经典学习模型外,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6.
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元认知训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素萍 《心理科学》1999,22(4):365-366
1问题的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种成分。心理学家Sternberg等人把它看成是智力的核心成分。欧美学者们一致认为,在传授一般认知策略的同时,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察元认知训练对我国物理教学的效果,作者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元认知训练研究。2方法2.1被试的选择选择高一年级三个班(山西侯马市一中127班、128班、129班)做实验,时间安排在第一学用期…  相似文献   

17.
Fos免疫组织化学法作为一种神经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已在大鼠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得到应用。无论是在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还是在听觉刺激与电击相结合的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都证明了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能诱导出与非条件刺激相似的c-fos表达的分布,这提示条件反射学习沟通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这两种不同刺激在大脑中的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一些在西德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不断撰文批评当今西德的学习心理研究,仍然深受两股势力的影响:其一,来自德国的古典哲学和心理学,过于强调人在社会学习中的个性,从而大大忽视了社会对人类学习的制约性。其二,来自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过于强调社会背景对学习的制约作用,从而大大忽视了人类学习对社会发展的效应。这些批评导至西德社会学习的研究热潮。西德的一些邻国曾把西德的社会学习研究看作是Robert Sears 和Albert·Baudura 理论  相似文献   

19.
厌恶性条件反射与脑中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s免疫组织化学法作为一种神经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已在大鼠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得到应用。无论是在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还是在听觉剌激与电击相结合的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都证明了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剌激能诱导出与非条件剌激相似的c-fos表达的分布,这提示条件反射学习沟通了条件剌激和非条件剌激这两种不同剌激在大脑中的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20.
(五)条件反射与学习人脑电活动的条件反射与学习研究绝大部分均狭隘地仅以α波阻抑现象为指标。早期的研究(H.Jasper与C.Shagass,1941,与1943等)便曾证明借传统的α波阻抑现象可见条件反射的建立。一般常用的方法为用不引起α波阻抑现象的轻声作为条件刺激,用能引起α波阻抑现象的光刺激作为非条件强化。当轻声与光刺激多次结合后,若单独轻声刺激连续2—5次引起α波阻抑现象便表示条件反射的建立。借上述方法也可探讨分化或延缓条件反射等。例如用高音作为阳性刺激信号与用低音作为阴性刺激信号或用节拍器为条件刺激,延迟10—20秒再进行非条件强化等(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