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皆大欢喜     
《四大欢喜》诗曰:“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后,这首著名的诗句成了皆大欢喜的绝唱!清代学子纪晓岚给此诗加了八个字:“十年久旱逢甘露,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状元金榜题名时。”五言变成了七言,而且是喜上加喜了。可是,后来却有一位秀才,乡试没考中,途中住店时又逢一阵小雨,傍晚时分,又逢店旁有人娶亲。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见闻,颇有感概,他也给《四大欢喜》诗加了八个字:“久旱逢甘露———几滴,他乡遇故知———仇敌,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落第。”“四大欢喜”变成了一场空欢喜。…  相似文献   

2.
利未 《天风》2014,(2):I0001-I0001
曾经有人问一位大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用功?”“不用功,怎能毕业?”他回答说。但那人又问:“毕业以后,要怎样呢?”“毕业时可戴方帽子:人生如意事,岂非‘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人非常哆嗦.又问:“戴了方帽子,以后又怎样?”“当然是结婚,以后有了子女,就要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个令人深思的话题。人人都在盼望幸福,却很少有人说自己幸福。中国古人认为人生四大幸福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有人虽然得着这些,但仍感觉不到幸福。人活着常被忧虑所困扰,痛苦所缠身,真是“人生不满百,空怀千岁忧”。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个难以界说的状态?是个容易消逝的感觉?还是个可以测度的事物?我们从《圣经》中看到,神造人时将一个“永远”无限放置在人的心里,以致人间所有的“幸  相似文献   

4.
清光绪末年,东海边出了位神医,名骆省斋。他从小聪敏过人,虽贪玩爱调皮,却把父亲骆太极改编的《汤头歌》《药性赋》《针医珠联法》等医书暗背得滚瓜溜熟。骆太极被蒙在鼓里,为了治一治这孩子贪玩的毛病,特请了老秀才陈博古训诫他。陈博古应邀来到骆府,抹了抹胡须问:“省斋呀,你知道我今天来这里的用意吗?”“知道,是父亲请你来考我的。”“知道就好。今天我出上联,你得对出下联。”就在此刻,中饭备好了。陈博古指了指其中的肉说:“牛肉,羊肉,猪头肉。”“陈皮,桑皮,地骨皮。”陈博古暗想:畸,还真的有两下子,我出三样肉…  相似文献   

5.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教。有一次,他把自己写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  相似文献   

6.
阎若璩,字百诗,清初著名汉学家,所著《尚书古丈疏证》,证明了千余年来处于经典位置的《古文尚书》是伪书,成为清代汉学的奠基性著作之一,连《四库提要》都说:他的“考证之学则固本之或先矣”。本文不拟全面论述阎氏的《尚书古文疏证》,只想就阎氏对“虞廷十六字”辨伪的意义及相关问题谈点看法。所谓“虞廷十六字”.宋明学者称为“虞廷传心”,这就是《尚书·大禹谟》所说的:“人心惟危,道心推微,惟精惟一,允执其中”。阎氏认为,“虞廷十六字”并非三代圣贤所言,而是后人拼凑伪造的赝品。他说:“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此语不…  相似文献   

7.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晴,人们管它叫“淫雨”;久晴而雨,人们管它叫“甘霖”。雨, 变化多姿,或为丝丝小雨,或为滂沱大雨,或温柔连绵,或快疾迅雷,或驾祥云而至,或借黑云藏身。“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描绘了雨的温柔敦厚;“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勾勒了雨的稀疏况味;“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渲染了雨的繁密景观;“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抒发了雨的热情奔放;“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讴歌了雨的恢弘阵容;“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颂扬了雨的磅礴气势;“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赞美了雨的飘逸韵致;“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慨叹了雨的雄浑魅力。雨不就是一首首纯情诗吗?  相似文献   

8.
郭店竹简《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忠信之道》校释1.不访不富,忠之至也;不是、弗智(知),信之至也:“宫”字疑为从、告声文字,当释为“造”,训同“狡诈”之“狡”。战国文字中“造”字有写作“造”者(见高明《古文字类编》,其右旁所从与此相近。《诗·兔》毛传:“造,伪也”。《周礼·大司徒》  相似文献   

9.
友,在我国古代伦理学中是所谓“五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得一死交(即石交)”是生活中最可宝贵的幸事、快事。蒲松龄的伦理道德观中,也格外看重友的作用。他在《上孙给书》中简论了友对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古人择友而交的经验之谈。在《为人要则》中也涉及了这一问题,甚至以诗一般的笔调为友唱赞歌:“盖一日定交,则生死以之,劳何辞、怨何避”,“平居可与共患难。其人在,我扶其困厄;其人不在,我扶其儿孙……”。正是本着这种既带有士大夫式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意识,又带有下层民众相互关切、属于义气的思想。蒲松龄展开了《聊斋志异》中有关重友、交友和爱友题材的描写。 《连城》一篇,是蒲松龄讴歌知心之友的精心  相似文献   

10.
咏月趣闻     
一年一句咏月诗五代后唐时,有一位诗僧,赋《中秋月》一诗,只得一句“此夜一轮满”,便不得下句。他冥思苦索,一年后才得“清光何处无”的下句。这竟令  相似文献   

11.
王维名“维”字“摩诘”,他的“名”和“字”取自他爱不释手的佛典《维摩诘所说经》。王维,人称“诗佛”,就像人们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一样,他这个扬名诗界的“绰号”,正说明了他佛缘不浅。诗仙李白也被称为“谪仙人”,他不但在诗中写仙人的丰姿,从而使自己的诗濡染了仙气,也在自  相似文献   

12.
以后呢     
一位青年准备赴京赶考,他请来一位老和尚到家中念祝愿经文——预祝他金榜题名。 老和尚双手合十,双目紧闭,听完青年人陈述,却一言不发。年轻人等待了,催促道:“你为何不说话,你有何意见啊?”和尚微微睁开眼,说出三个字“以后呢”?  相似文献   

1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说的是赵国将要讨伐燕国时,苏代为了劝说赵惠文王放弃伐燕,就对赵王说:“这次我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在晒太阳,鹬来啄它肉吃,河蚌马上闭拢,夹住鹬的嘴。鹬说:‘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就会有死蚌。’蚌...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博物馆《论诗》简展出时,笔者发现简7上部稍残断,前当有缺简。此简可隶定、标点为:“……怀尔明德”曷?诚谓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诚命之也,信矣。卜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欲也,得乎?此命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见于《大雅·大明》,则很明显前“怀尔明德”亦当为引文,《诗论》此简是引《诗》文而论《诗》。从“诚命之也”对应“有命自天”之形式来看,“怀尔明德”前当有一“谓”字,与“诚谓之也”之“谓”对应。《大雅·皇矣》有:“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一句,与此较接近,只是“予怀明德”与“怀尔明德”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一个诗人.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逻辑素养。这是他成为一个诗人的必备条件。不管这素养是在实践中自我磨练来的.还是受过严格的逻辑训练。1.得宜的逻辑形式。如果是一首好诗,其形式总是合于逻辑的,绝不会有悖于逻辑.特别是有的诗,其逻辑形式对于作者表达主题和抒发情感是那么的得力。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见《唐宋名家词选》)去年元夜同今年元夜景物一样,不同的一点是:去年元夜“人约黄昏后”,主人公充满愉快。今年元夜“不…  相似文献   

16.
《佛教文化》2007,(2):94-97
南怀瑾三字对当代儒释道三家都如雷贯耳!先生著作等身,但发表诗作却不多,弟子强为先生编《纪年诗》.使世人得窥大师境界。文如其人,诗更如其人,弥足珍贵也!附《编后记》一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旧日的中国,新娘要受到“验红”的考验,假如洞房花烛夜,垫在床上的那块白绫,没有染上处女的鲜血,也许就会被休回娘家,无脸见人,但是,还有谁要求检查新郎是否保持着童贞。《金瓶梅》中,西门庆与十九个女人有性生活,大多并不是他的妻妾,可是潘金莲偷情,一旦被发现,便受到严厉的惩罚。这就是性道德上的“两重标准”,对男性的要求与对女性的要求不一样,通常是女性被限制得很厉害,男人则自由而放纵得多。这种情况,古今中外,很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奇怪的命令     
一天,一个旅行者骑着马赶路时,天下了大雨,浑身变得又湿又冷。后来他终于来到了县城的一家小客店。客店里挤满了人,使他无法去接近火。这时他喊出客店老板说:“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老板说:“马并不吃鱼呀!”旅行者接着说:“不要紧,按我告诉你的去做。”客店中的人群听到这奇怪的命令,都纷纷跑去看马吃鱼。这样整个房里只剩下旅行者一个人,他在火旁边坐了下来,暖和自己。当客店老板和那一群人回来时,老板说:“你的马不吃鱼。”旅行者答道:“不要紧,把鱼放在桌上,等我把衣服烤干了,我自己来吃它。”奇怪的命令  相似文献   

19.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号公佗,山西曲阳(今太原市)人。明甲申年,庄烈帝殉国,乃终生着黄冠,衣朱衣,自号朱衣道人。又受道法于龙池还阳真人,故一名真山,又曰五峰道人、龙池道人。山博通经史百家,兼工诗文书画,尤精医学。他自谓:“吾文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书,书不如医”,可见他对医学之自负。其医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二卷、《产后篇》一卷,《傅青主男科》二卷等。傅山治医,师古而不泥古,能融合诸家之说,而不偏于一家之言;用药纯和,无一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生于武后圣历二年(699年),一说长安元年(701年),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至汾州司马,迁居于浦(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他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千百年来脍灸人口。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为传诵不衰的名篇。王维才华卓异,他不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