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是句意味特别深长的歌词。因为,能够悄悄地蒙上对方眼睛的日子,特别明亮!那明亮的日子叫童年!不是吗?你之所以敢于那么放心地蒙上一个小女孩的眼睛。是因为你坚信她善良无比!而对方之所以那么放心地接受  相似文献   

2.
灵雨 《天风》2010,(1):61-61
<正>问:最近在教导孩子祷告时,被孩子的问题难住了。她问:"祷告时为什么要闭上眼睛?我可以睁着眼睛祷告吗?主耶稣在祷告时不是睁着眼睛的吗?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画像中,不是眼睛望天吗?"信主多年  相似文献   

3.
人们无法选择时代,却可以选择婚姻。当前,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婚姻持怀疑态度:还存在天长地久的爱情吗?如果有,为什么选择离婚的人与日俱增?为什么“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成为许多人公认的理?为什么婚外情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被人们宽容?为什么婚姻中越来越缺少安全感?请看创造天地万物独一的真神起  相似文献   

4.
当你不再问     
正那天坐地铁的人很多,挨着我坐的是一对母女,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大大的眼睛,乖巧可爱。路途很远,我只觉得从一上车,母女俩的话就没停止,确切地说是小女孩总在不停地问东问西,问这问那。我不得不佩服那位母亲,极有耐心地回答着一个个不着边际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身为妈妈,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会一动吧。儿子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不停地问,有的时候是拿着本书问我七色花为什么能变出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指着外面的大树问我为什么冬天没有了绿叶?人为什么要吃饭?甚至问我他是从  相似文献   

5.
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表意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是要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写几句精粹有力的话,把主题思想明显地表现出来,使全篇文章为之生色、动人。“画龙点睛”的提法,是从绘画中借来的。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但是没有画眼睛.人问其故?他说:画上眼睛,龙就飞了.听者不信,请他试之.他就提笔为一条龙画上眼睛.刚刚画完,那条龙就摇头摆尾,破壁飞去.这种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它能够说明,当时的人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在批判主观唯心主义时曾举过一个通俗而巧妙的例子。他说,既然老鼠在猫的眼睛里,猫为什么不抓自己的眼睛呢?这个浅显而又风趣的例子曾使我拍案叫绝。我以为,批判主观唯心主义,仅此一例就足够了,再多说一句就是浪费。掩卷之后,赞叹之余,尤觉意味未尽。问题倘如此简单,主观唯心主义早该绝迹了。我又重新陷入  相似文献   

7.
1、儿子:“为什么射手打枪总是要闭上一只眼晴?”父亲:“如果两只眼睛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2、暑假期间,米佳在外露宿了一个月.回来时,父亲问他:“你住的帐篷漏水吗?”米佳回答说:“只是下雨时才漏水.”  相似文献   

8.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很善于提出问题。1921年他对眼睛的抵抗力产生了兴趣。他想:“人的眼睛整天睁着,难免受到细菌的伤害,但眼睛为什么很少受到细菌  相似文献   

9.
赵峰  王文  刘力生 《心理学报》1989,22(4):102-106
社会、心理压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社会、心理压力为什么会导致一些心身疾病的发生?为什么可使一些疾病加重?尚无满意答案。本文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在实验室应激的条件下,对比观察了动物的血压,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心理紧张状态可以导致有高血压遗传素质的SHR提前发病,而且可使病情不断加重;应激后SHR血浆神经递质(NE.E)和神经肽类物质(VIP)均明显增高。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你是不是常常感觉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你知道吗?为什么有的人没有烦心的事情也会感觉不快乐?为什么有的人会为某些事情感到非常快乐,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可能就会毫无快乐的感觉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一直在学习"接纳"与"放下",虽然愈学愈好,但有时候还是觉得不到位。因为,我还是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这种事要发生?为什么事情会这样?为什么事情不能如我所愿?我发现,当我在问"为什么"的时候,其实是怀着一种受害者心态,想要讨回公道的。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不到四十岁。有一天,先生和孩子在地毯上玩时,倒在地上再没有起来,就这么走了,连一句"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在谈话中,她隐约地问到"为什么"。我看着她充满泪  相似文献   

12.
“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我俩在大学的礼堂里,再一次唱起这首歌。那是大学最后的日子了,每个人都能找到千百种理由想哭,台下是一片再难抑制的哭泣。我的泪噙在眼中却流不出。过了今天我们就大学毕  相似文献   

13.
正人做梦,是在睡着的时候、闭着眼睛的时候。这说明,梦境,是在人闭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由此看来,人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长在脸上,长在脸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这个世界。那另一双眼睛呢?另一双眼睛又长在哪里呢?人的另一双眼睛,长在人的心灵上,而长在心灵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另  相似文献   

14.
张谦 《天风》2011,(6):60-61
7岁时,父亲因病撇下我们母子6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父亲弥留之际,他那只苍白枯干的手一直向我伸着,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嘴一张一合,我吓坏了,躲在母亲身后,无论母亲怎样推我,我都没有走到父亲身边,父亲遗憾地闭上了眼睛。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一点地扩散,最终扩散出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悲,再没有父亲可依靠了,  相似文献   

15.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晚年时他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哲学家平静地回答: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曾令笔者匪夷所思,但在读过下面四则故事后顿觉豁然。故事一:大的停电事故在美国纽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有次停电时,组约地铁车站的地道里有一大群人被困在黑暗中,人们因找不到出口极度惊慌,乱作一团。此时有一位老太太镇定自若地请大家跟她走。果然,在她的引领下大家平安地走出了地道。到达地面,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老人是一位盲人。  相似文献   

16.
<正>《圣经》中的神为什么造出能犯罪的人?善良的神为什么让孩子们遭受苦难?善良的神为什么造了地狱?《圣经》中为什么有诸多矛盾之处?《保罗书信》为什么不提处女生育?《旧约》为什么不提"基督"?《圣经》中的信教者为什么压迫奴役妇女?历史上,  相似文献   

17.
正年过半百,眼睛老花的程度越来越严重。一天,我正在很吃力地读着一张报纸,孙子问我:"爷爷,你也有近视吗?怎么也看不清呢?""爷爷的眼睛不是近视了,是老花了,看东西放近了看不清,放远了才看得清。"我说。"爷爷,我们正好反着来呢:我放近了才看得清,而你放近了却看不清;我放远了看不清,而你放远了才看得清,这是为什么呢?"当然,这是一种生命的规律。但在生命规律之外,是不是透示着一种上  相似文献   

18.
和平的福音     
任军海 《天风》2002,(1):17-18
经文:弗2:14-18 世界上为什么总有冲突,战争?人类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两次的世界大战不知道吞没了多少个生命,北约轰炸南联盟又不知道使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现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仍有冲突,不断有人员伤亡的消息传出。还有,家庭为什么总有争吵,不和睦?婆媳关系,婚外情、夫妻冷战、离婚率越来越高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但上帝就是爱,因为爱,上帝主动地寻找人“你在哪里”,因  相似文献   

19.
随缘看人生     
如果要人把世间加被于身的喜乐视为当然并不为难事,然而要做到把一切打击、失败、屈辱、困苦都视为当然却谈何容易。因为人的心里总会这样的想:同样的职位为什么让他吃肉我喝汤?一起替公司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他升职我不升职?年底分红为什么奖金他的多我的少?相同的待遇为什么他住三居室而我连两居室的房子都没分到?每次演讲为什么他先我后?发福利的时候为什么他拿到的总比我的好?……可以这么说,在人世里浮沉,恐怕没有人没受过苦、难、委屈和挫折。因而在这些“横逆”面前以如何的态度取舍则是我们  相似文献   

20.
那扇门,为什么总是紧锁着?那扇门为什么无情的把自由关在了外面,把寂寞关在了里面。那扇门,自上了初中,成绩下降后,它,就紧锁着,一直紧锁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