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记》把理想之乐上升到“善民心”、“感人深”、“移风易俗”和“天下皆宁”的高度,这是典型的以美导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善民心”、“感人深”、“移风易俗”和“天下皆宁”的内在义理。乐能够以美导善,前提就是乐能够表现人的共同本性,因而当乐反过来对人产生影响时,理想的雅、颂之乐以其和谐的精神,具有使人同心同德的功能。“乐者为同”也意味着人们应该以和谐之乐进行反躬,即“反人道之正”,通过“穷本知变”,把“乐之道”和“人之道”紧密联系起来,使“乐之道”富有了生命美学的内蕴。  相似文献   

2.
美育——美的教育,它是美学与教育学相互渗透、结合的科学。美育对德育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的一种手段。美育实践活动要求脑、眼、手、耳多种感官的协调统一发展。美育在开发智力、创造力方面,培养左右脑、小脑的协调发展,具有特殊的优势。因而美育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中,对于塑造人的完整性、美好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载认为现实社会中的人之所以有恶行,是因其不知善反、不知存养善性,因此不能开显人生在世的价值。"性于人无不善,系其善反不善反而已。"人之为人在于追寻天地之性与太虚之善,实现人生的价值。在价值实现理路中,人应该通过寡欲、为学、行实等手段去消解自身的消极因素,如是,不仅为"立心"创造条件,而且可以使自我无限地切近太虚之善,进而实现理想人格与价值超越。其中,"寡欲"是成就"善反"的道德修养工夫,"为学"是打通"善反"之路的关键,"行实"则是实现"善反"之价值目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美学是教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美能导善,塑造完美人格;美能启智,培养创新思维;美能怡情,提升生活品味。美育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造就一代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筠筠 《现代哲学》2006,(2):107-113
该文讨论了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美育方面的思想特点及其在今天的意义。蔡氏美育思想的核心是认为审美教育的本质乃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在教育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人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只有科学、知识与理性的教育与进步是不完备的,对人类感性的忽略与压抑会带来各种社会弊端。蔡元培还提出了具有可操性的美育实施措施,在今天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艺术公修课作为高等教育中美育的重要载体,在高校美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课程思政"很好的实践科目。美感教育作为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承担着桥梁的作用。艺术公修课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德育作用,美育与德育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美"与"善"有着内在联系与统一,并且当代的"美"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内在联系与统一。在高等教育中,通过艺术公修课的形式,进行"以美育德"的实践,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7.
叶碧 《美与时代》2006,(9):16-19
美育渗透既是指方法,也是指途径。从方法上看,美育渗透强调它与灌输的区别,通过渗透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让崇高的思想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去追求理想性的生存境界;从途径上看,美育的渗透强调它与德、智、体育及其他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主要表现为美育的思想和目的、美育的原则和方法主动进入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并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渗透比灌输、训练更能体现美育的本质,美育渗透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育。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新要求,在教学领域涵盖面更广、应用也比较多。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渐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美育与德育一样成为了现代化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建立在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美育理念,对于我国当下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美学理论及其教育在其他各个方面的作用,还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9.
孙娜 《美与时代》2014,(4):75-75
我国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向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建设者和新接班人。其中美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智力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
张彦 《现代哲学》2007,(6):6-10
和谐德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德育自身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实德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和谐德育与德育的和谐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德育的和谐是和谐德育的本质和内在依据,而和谐德育是德育各要素和谐的外在表现形态。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特别是其中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所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和时代性期望,对于反思德育的本质(和谐)和探索德育的应然形态(和谐德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全国美育学术研讨会上,我曾呼吁美育应为德、智、体、美四育之首.这不仅仅因为美育是德、智、体各类教育的精髓,美育的精神体现于各类教育之中,而且,美育的目标是提升人的精神品位,缩短人的"人化"进程,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人,其重要性当在各类教育之上.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深刻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德育还肩负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奠基的任务,德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不仅有发展个性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社会性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深深地认识到了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思想教育,家庭德育对孩子的成长显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家庭德育乃是学校德育的巩固,社会德育乃是家庭、学校德育的深入与实践.对于班主任来说,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统一的德育教育,就要编织一张育人之网.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善     
共同善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但"共同善"的内涵并没得到清晰的界定,且歧义甚多。我们认为,共同善就是共同体的内在目的及其实现,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目的性共同善。共同体多种多样,其目的也各个不同,但在杂多的具体共同体的背后有一个抽象的共同体,在各个不同的目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内在目的,即:维护和实现合作共生的连带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目的性共同善。其二,条件性共同善。使集体行动成为可能的手段都可称为条件性的共同善,其内容包括支配性权力、激励性制度和社会资本。其三,成果性共同善。成果性的共同善是为满足共同体成员的共同需要,通过集体行动提供的共有、共享的集体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社会中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审美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美育可以弥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平衡与柔化高科技的理性与机械性。审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美育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知识学习,纠正缺损人格。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效应在能力方面具有的间接性与显效性;在素质方面具有渗透性、长效性、累积性与无形性。当代社会对美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境界教育。为迎接当代社会的挑战,美育在观念、内容、系统、方法、目标等方面都要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社会中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审美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美育可以弥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平衡与柔化高科技的理性与机械性。审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美育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知识学习,纠正缺损人格。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效应在能力方面具有的间接性与显效性;在素质方面具有渗透性、长效性、累积性与无形性。当代社会对美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境界教育。为迎接当代社会的挑战,美育在观念、内容、系统、方法、目标等方面都要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和谐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的提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人"无论作为个人主体还是类主体,其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和谐";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渗透德育的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的和谐;德育自身诸要素的和谐是德育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德育的最高价值就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德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我们从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评估等环节入手,探索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常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的情感.体育教学是以育人为宗旨的应当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以达到最好的育人效果.这里重点谈一下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美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晔 《美与时代》2005,(5):84-85
美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五育”相互渗透,美育正是在渗透和被渗透中获得发展的。渗透和被渗透具体表现为美育外延的扩大和内涵的丰富。渗透和被渗透是辩证统一、并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生命美育论     
来自生命科学、生命美学的生命美育,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值得高度重视和发扬光大.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的生命审美价值特征,寓理性于感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共存、既有形象性又富趣味性、从过程性到动态性的生命美育特性,以及青春性、智慧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生命创造原则,是生命美育的核心概念.要关注当前社会倡导生命美育的紧迫性,强调将生命负状态审美纳入生命美育的必要性.生命力、生命美、生命美化等生命美学、生命美育理念,应该得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抓住学生这一有利的人生阶段,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德育和智育的同时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