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个实验检验空间距离如何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实验一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影响他们对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的偏好。实验二中,两种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产品属性交互作用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使他们在两产品之间空间距离远时比近时更偏好不可匹配属性更优产品。两种不同类型的空间距离对消费者选择偏好的影响是不同的。强调两产品之间的空间距离远,会影响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对不可匹配属性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吴真  孙影 《心理科学》2021,(3):682-690
职业决策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距离作为个体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否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偏好?研究通过4个实验,采用2(心理距离:远、近)*2(性别:男、女)混合实验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假设性)和性别对职业决策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学生在心理距离远的情境下更偏好选择稳定、职业声望高的职业;在心理距离近的情境下更偏好选择薪资高、专业对口的职业。(2)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社会距离近的情境下,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偏好选择薪资高、专业对口的职业。  相似文献   

4.
图片和文字是网络评论的两种主要形式.该研究以酒店产品为例,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图片和文字网络评论在不同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情境下对服务产品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实验一结果表明,远期消费者产品态度受到文字评论影响更大;而近期消费者受到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实验二结果表明,与评论者社会距离远的消费者态度受到文字评论的影响更大;与评论者社会距离近的消费者受图片评论的影响更大.最后,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析了消费者的思维聚焦(过程聚焦/结果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结果聚焦的消费者比过程聚焦的消费者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更强烈。同时,时间距离对这一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即时间距离远时,这一效应显著;时间距离近时,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时间距离较远时,消费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部分中介了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6.
三个实验考察了不同心理距离(空间、社会、时间)和序列特征(趋势和发展速度)对判断预测中的趋势阻尼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个体对人工时间序列做出预测时,会出现趋势阻尼;下降序列的阻尼大于上升序列,序列发展速度越快阻尼越大;不同心理距离对趋势阻尼的影响不一致,空间距离对趋势阻尼的影响不显著,为他人预测时的阻尼小于为自己预测,时间距离远时的阻尼大于时间距离近。  相似文献   

7.
姚卿  陈荣 《心理学报》2019,51(5):625-636
基于情境效应和决策冲突理论,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折衷产品选项的不可得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余下可得产品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 折衷商品不可得对余下商品的吸引力呈现非对称性的影响。以质量和价格产品属性的购买情境为例, 中等价格中等质量商品的不可得将显著提升低价格商品的吸引力(实验1), 其原因在于折衷方案不可得显著提高了消费者的决策冲突, 高水平的决策冲突导致决策者偏好具有确定性优势的选项, 规避优势存在模糊性的选项。随着质量属性模糊性的降低(提供专家评价, 实验2; 消费者专业知识较强, 实验3)或提高(质量存在波动范围, 实验2), 折衷商品不可得效应相应减弱或加强。  相似文献   

8.
徐富明  蒋多  张慧  李欧  孔诗晓  史燕伟 《心理学报》2016,48(10):1292-1301
基线比例忽略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 个体进行判断和决策时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忽略基线比例的现象。本研究通过系列情境实验探索了三种不同维度的心理距离, 即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结果发现, 三种心理距离均能够对基线比例忽略产生影响:当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近时, 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基线比例忽略现象; 而当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远时, 个体的基线比例忽略倾向减弱。  相似文献   

9.
杜伟宇  卢晓艳 《心理科学》2011,34(6):1422-1427
自我是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自我特征的信念,不同的理想和现实自我差异可能带来不同的消费选择。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通过阅读不同的理想与现实自我材料,启动被试的理想与现实的自我差异,考察其对消费者产品属性选择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现实与理想自我差异小的被试,更偏好享乐属性强的产品;现实与理想自我差异大的被试,更偏好功能属性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赵建彬 《心理科学》2014,37(6):1461-1466
本研究探讨了金钱概念对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影响。通过三个实验,实验1研究表明启动金钱概念的消费者在进行产品选择时反从众需求更强烈;实验2研究表明金钱的丰富程度会调节金钱概念对消费者创新性选择的影响,金钱富有启动组选择独特性产品的比例要显著高于金钱缺乏启动组和控制组;实验3研究表明金钱概念对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影响是通过社交距离的中介作用完成的,启动金钱概念的消费者会感知到更远的社交距离,进而产生更强烈的独特性需求。  相似文献   

11.
蒋多  何贵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7,(11):1992-2001
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将产生不同结果的多个备择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无论决策结果涉及的是金钱、健康、环境或是其他事物,它们都同时具有多重属性,如发生的概率,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在谁身上等,这些属性会和结果量一起影响人们对结果效用的评价和对备择方案的选择。以往有关风险决策、跨期决策和社会决策的理论分别探究结果的概率属性、时间属性和人际属性如何与结果量一起共同决定人们的效用评估与选择,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决策模型。然而,心理距离理论则认为,决策结果的概率、时间、空间、人际等属性本质上都可被表征为结果在决策者心中的心理距离。这意味着风险、跨期和社会决策模型有可能经由心理距离而得以统一。近几年来,众多研究围绕这一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分析了各种心理距离的同质性,探索了基于心理距离的心理折扣现象及其规律,探讨了时间、概率、人际、空间距离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还应更加重视对多特征决策的研究,探索心理距离之间的替换率和通币问题,探究心理距离的本质及其整合方式,以期形成统一的决策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王怀勇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14,37(1):182-189
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实验法探讨了决策过程中调节定向与信息搜索模式之间的匹配效应及其机制。结果显示:(1) 促进定向组被试决策时更偏好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而预防定向组被试决策时更偏好基于选项的信息搜索模式;(2)当两种调节定向组被试分别使用各自所偏好的信息搜索模式制定决策时,达成了调节匹配,相比调节不匹配,这种匹配使被试对其所做选择给出了更积极的评价,即出现了调节匹配效应;(3)加工流畅性可以部分地解释这种调节匹配效应。  相似文献   

13.
赠品促销与价格促销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根据解释水平理论, 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了赠品促销产品组合与价格促销产品组合在不同任务类型、不同时间距离条件下的促销效果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距离下, 消费者对促销产品决策存在差异。赠品促销方式在近期将来购物场景下的促销效果比在远期将来购物场景下的促销效果更好; 价格促销方式在远期将来购物场景下的促销效果比在近期将来购物场景下的促销效果更好。价格支付意愿任务下, 消费者对远期将来场景下促销产品的感知价值比近期将来购物场景下促销产品的感知价值高; 购买可行性任务下, 消费者对近期将来购物场景下促销产品的感知价值比远期将来购物场景下促销产品的感知价值高。(2)时间距离对促销方式与任务类型的表征水平匹配关系有增强、扩大作用。购买可行性任务下, 与远期将来时间相比, 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近期将来时间条件下选择赠品促销产品组合。价格支付意愿任务下, 与近期将来时间相比, 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远期将来时间条件下选择价格促销产品组合。  相似文献   

14.
时间加工与空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空距离–空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 时间加工影响空间距离加工,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两者相互影响, 存在对称的干扰, 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 空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而时间加工不受空间距离加工的影响, 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空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空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 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 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空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解释水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研究领域。本研究以解释水平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情境问卷调查方法,通过5个实验探讨个体赠送与接受礼物时是否存在性别和角色偏好的不对称性。结果发现,一般情境下,受性别因素影响,男生偏好赠送和接受工具性礼物,女生偏好赠送和接受表达性礼物。但随着心理距离(社会距离和空间距离)的拉近,个体的解释水平降低,更关心他人的喜好和需求,赠送者会更基于接收者的偏好进行礼物选择。  相似文献   

16.
广告中商品-模特距离和广告诉求在解释水平上匹配时,消费者评价更积极。三个实验检验了该匹配效应中性别的调节作用。实验1(模特在左,商品在右)发现,近距离下,可行性广告诉求引起更强的购买意愿;远距离下,结果相反。实验2(模特在右,商品在左)发现,在远距离合意性(远距离可行性)广告诉求条件下,女性(男性)的商品态度更积极,购买意愿更强。实验3(模特在上,商品在下)发现,在远距离情况下,合意性广告诉求引起更积极的商品态度和更强的购买意愿;相比于可行性广告诉求,女性对合意性广告的评价更高,男性则更偏好可行性广告。综上,当模特在左商品在右时,商品-模特距离和广告诉求存在匹配效应;当模特在右商品在左时,匹配效应受到消费者性别调节。  相似文献   

17.
解释水平对品牌联想和品牌延伸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柴俊武  赵广志  何伟 《心理学报》2011,43(2):175-187
由于人们更加关切与其解释水平相匹配的信息、经验和事物, 解释水平能够系统性地影响人们的判断与决策。本研究将解释水平视为重要的调节变量, 探查它对消费者的品牌联想和品牌延伸评估的可能影响。实验一用于检验来源于个体差异的不同解释水平(高与低)的被试, 对于同一品牌是否产生不同形态(原型性与范例性)的品牌联想以及探查它们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实验二采用2(解释水平:高vs.低)×2(契合类型:原型性契合vs.范例性契合)组内和组间因子混合设计, 用于检验基于时间距离的解释水平是否调节契合类型对品牌延伸评估的影响关系。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在接触到品牌名称时, 具有高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将比低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呈现更多的原型性联想; 而具有低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将比高水平解释倾向的消费者, 呈现更多的范例性联想; 在低水平解释条件下, 消费者对范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要好于对原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 而在高水平解释条件下, 消费者对原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要好于对范例性契合延伸产品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旨在比较志愿决策和“亚洲疾病”决策两种任务领域下,人们风险偏好的特征情况,以考察远、近不同社会距离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同时,在传统的坏封面故事下,增设好封面故事情景,以期发现封面故事作为决策前的必要背景信息对人们决策的影响.选取高中生为被试,结果发现:(1)在近的社会距离下决策时,风险偏好受到时间距离、封面故事、概率和框架的影响;在远的社会距离下,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大;(2)志愿决策中,风险偏好仅在小概率条件下,受封面故事、框架等因素的影响;在好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到框架的影响;在坏的封面故事下,风险偏好受时间距离和框架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已有研究发现决策者在为自己与不同他人决策时,其风险偏好存在差异。但是当对后果严重性不同的事件进行决策时,上述结果也并不总是如此。为了探究在人身安全情境中决策者面对后果严重程度不同的任务时,为自己和为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差异,实验一采用人际亲密度和决策所带来消极结果的严重程度分别操纵心理距离与后果严重性,结果发现决策者在后果严重任务中的决策比后果不严重任务更保守,为自己和为陌生人决策均比为最好朋友决策更冒险。这可能是由于决策者知觉到的决策责任不同所致。因此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引入决策责任这一变量,考察其在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假设。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往往会低估虚拟环境中空间的距离(空间压缩)。早期研究发现视听刺激的不一致会改善空间压缩,但听觉刺激在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效果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首先探究了听觉刺激的有无对空间压缩的影响,接着操控视听刺激之间的物物距离进一步探究其对空间压缩的影响和改善。研究发现听觉刺激以两种方式影响空间压缩:听觉刺激的存在可以改善空间压缩;空间压缩与视听刺激的物物距离负相关。研究建议为了改善空间压缩,视听刺激应当同时呈现且物物距离至少为1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