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立法在商业贿赂的范围、行贿主体、受贿主体、手段要件和主观要件等方面法律规定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分别提出了修改与完善的建议,对治理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立法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亲社会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润滑剂, 从众心理会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亲社会从众行为包括利他从众、公平偏好从众、信任从众、慷慨从众等。亲社会从众行为的心理机制包括模仿理论与动机改变理论。亲社会从众行为的神经机制包括奖赏加工与错误加工神经回路。社会价值取向、人际信任水平与人际敏感性对亲社会从众行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亲社会从众效应的稳定性、个体差异、儿童及青少年的亲社会从众行为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跨文化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立法在商业贿赂的范围、行贿主体、受贿主体、手段要件和主观要件等方面法律规定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分别提出了修改与完善的建议,对治理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立法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从众型 人的行为大多受他人的影响而产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受到他人非议和孤立是不能忍受的。于是,人们就要努力去适应周围环境,以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从众心理与从众行为就典型地反映出这一  相似文献   

5.
"心理绑架"是指绑架者为了获取利益,以人情关系接近被绑架者并建立紧密联结,最终以人情关系达成工具性目的的一种效应。为了验证腐败中的"心理绑架"效应,探究清廉的官员涉入腐败的心理过程,研究者对19篇因腐败而落马的官员的自白书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从三种角度对"心理绑架"效应进行分析:(1)身份分析探究了官员与行贿者双方在互动中各自的特点;(2)过程分析梳理了心理绑架发生的四个阶段,即关系建立、关系巩固、关系使用与关系终止阶段;(3)特征分析对心理绑架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包括在关系巩固阶段表现出的非对称互惠、循序渐进和情感性输出三种特征,以及在关系使用阶段表现出的软性胁迫特征。  相似文献   

6.
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有诸多原因,但对其流行的一个深层原因——医生权力异化几乎还没被关注。分析医生权力异化的道德心理运作机制,可能为解决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难题提供新思路。在病人方面,避害心理、依赖心理、利己心理和从众效应等是导致医生权力异化的道德心理基础。在医生方面,自利心理、补偿心理和规则意识淡漠等是导致医生权力异化的道德心理基础。基于这些心理机制,培育公民的道德心理、规则意识、法规观念等素质,会有助于解决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难题,助力我国医学伦理学建设及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众可分成两种,即信息性从众行为和规范性从众,探讨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方法:通过瑞文智力测验为材料创造了这两种从众情境,观察大学生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的行为差异。结果:信息性从众和社会规范性从众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Z=-3.183,P=0.001)。结论:大学生被试的信息性从众行为多于社会规范性从众行为,两者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张红  任靖远  刘晨阳  罗劲 《心理学报》2019,51(6):688-698
尽管对从众效应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但对于创造性产品的评价是否存在从众效应仍有待探讨。本实验以原创性程度不同的两类创造性产品——“创新产品”和“革新产品” ——为材料, 采用“初次评价-从众诱导-延时再评”的实验程序, 研究了人们在创造性产品的两个基本维度——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感知和评价上是否存在从众效应。结果发现, 两类产品在两个维度的评价上都存在从众效应; 但“创新产品”在实用性维度的评价上比“革新产品”更容易从众。实验进一步比较了被试在做出两个维度的评价时其确定性程度有无差异, 发现被试在对“创新产品”进行实用性评价时所伴随的不确定感较之革新产品更强, 这提示可能是对“创新产品”进行实用性判断时所具有的更大的不确定感导致了从众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记忆再认范式,通过词组再认任务(实验一)和图形偏好选择任务(实验二)操纵同伴赞同率,诱发对不同赞同率下人际关系的感知,探索感知到的人际关系对个体记忆从众的影响。两个实验一致发现,被试对高赞同率的同伴更为信任、与他们的关系也更为亲密;更重要的是,被试的回忆也与高赞同率同伴的记忆更为一致(即回忆更为从众),具体表现为,同伴判断正确时,被试的词组再认正确率更高,同伴判断错误时,被试的词组再认正确率更低。实验二还发现,被试与同伴一起回忆时的正确率要低于被试单独回忆的正确率,从众倾向降低了被试的记忆准确度。本研究表明,情境诱发的短期人际关系的变化会影响记忆从众;回忆不单纯是一个基本认知过程,它可以受到社会关系、社会认知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对8─16岁少年儿童认同从众反应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从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根据文献,假设有5种原因,以100名8~16岁少年儿童为被试进行测试,反应结果证实了这5种原因。然后,要求上述年龄的400名被试对有关线段长度的和有关道德判断的从众反应情境、就5项原因作主次排序。结果表明:被试认为从众反应原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多数人更正确”、“表示归属群体”、“为了表示友好”、“为了免受责难”、“图省事不费心”;同时这种总趋势会因被试的年龄不同和从众情境不同表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岑国桢 《心理学报》1994,27(3):232-239
个体从众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根据文献,假设有5种原因,以100名8~16岁少年儿童为被试进行测试,反应结果证实了这5种原因。然后,要求上述年龄的400名被试对有关线段长度的和有关道德判断的从众反应情境、就5项原因作主次排序。结果表明:被试认为从众反应原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多数人更正确”、“表示归属群体”、“为了表示友好”、“为了免受责难”、“图省事不费心”;同时这种总趋势会因被试的年龄不同和从众情境不同表现出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吴国宏  刘丝纬  张莹  胡其图 《心理科学》2006,29(1):181-184,123
城市灾难在给现代城市带来巨大破坏和影响的同时,对人们心理的冲击也是巨大的。本文分析了现代城市灾难的结构、阶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群体心理特征,以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城市危机案例为佐证,说明了心理干预在灾难应对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3点启示:(1)政府部门要建立一套权威信息预警、发布机制;(2)增强民众素质,减少盲目从众心理;(3)重视社会力量在心理干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机交互环境下的模拟技术为虚拟逃生疏散效率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具体探讨视野范围和紧急程度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从众行为对上述关系的中介作用。在自己搭建的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模拟疏散演练环境中,采用多名被试(最多可以60名)同时参与模拟疏散演练的手段进行实验。主要结果:(1)视野范围越大,从众程度越高;(2)在小视野范围条件下,紧急程度越高,从众程度越低;(3)在大视野范围条件下,紧急程度对从众程度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视野范围和紧急程度会影响从众行为,视野范围越大紧急程度越高,从众倾向越明显;(2)从众行为对视野范围与疏散效率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完全中介作用,对紧急程度和疏散效率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笑  冯廷勇 《心理科学》2014,37(3):689-693
研究采用JAS范式,通过操纵群体信息的性质(支持和反对)以及一致性程度,考察了决策信心在信息化从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个体仅在接收到反对信息时会发生决策的偏转,表现出从众;(2)群体参照信息能够显著影响个体的信心:支持性的群体信息使个体的信心显著增高,而反对性的群体信息使信心显著降低,且表现出一种“负性偏向”(即个体对来自群体的负性信息更加敏感);(3)在反对条件下,个体信心降低的程度能够很好地预测其决策偏转的概率,即信息化从众行为。这说明,决策信心可能在信息化从众中起着核心的中介作用——反对性的群体信息使得决策信心下降,而决策信心的下降导致了决策的偏转,从而表现出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5.
对从众行为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前言从众(conformity)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个团体心理学名词,从众也称遵从。对从行为的研究要追溯到Sherif(1935)“游动效应”的实验和后来Asch(1951)关于这一行为的经典性研究。多数人认为.从众即“随大流”,它是指个人在团体中因受到团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产生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团体压力,使人们产生符合社会要求与团体要求的行为与信念.显然在这里将从众的外因归结为社会或团体的压力;Corsini(1984)认为.从众现象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的思想或行为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会产生一种压力感,而不得不修正自己的思想或行为以求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种现象为从众心理引起的从众行为。针列人们普遍具有的从众心理,去致力于使绝大多数职工形成良好思想行为规范的“企业气候”,使少数人,在潜移默化中给予顺从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首先,企业中形成一种“气候”,有利于人人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变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只靠少数人不行,它不仅要有专职政工队伍,而且要有行政业务干部,以及党团员,先进模范人物、班组长和工会、妇女工作积极分子组成的宏大队伍。即人人都来做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7.
<正>羊是一种集体活动的动物,它们的组织结构松散,平时在一起吃草时也会横冲直撞。但有一种情况,羊儿们会齐刷刷地动起来:头羊一旦有所动作,其他羊也会不假思索跟着做。曾有一个笑话:一群羊在山上吃草,头羊不小心脚打滑跌落了山崖。这下惨了,整个羊群见状都跳了下去。羊儿们会随大流,用一个专有名词叫"羊群效应";人也会随大流,在心理学中称为"从众心理"。一、何为从众?心理学中"从众"的定义是:个体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及个人的气质、性格的影响,往往使人出现心理上的偏差。这种心理偏差,有的表现为激烈型的,有的如属牛皮糖型的,也有的表现为消极型、从众型等等。心理上出现偏差,对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当心理上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9.
腐败(corruption)已经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并逐渐走向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甚至是国际化,十八大以来,社会对官员尤其是省部级高官的腐败问题日趋重视。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最为根本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心理传记学研究方法来剖析当今廉政建设进程中典型腐败高官的人格特征及其由成功到腐败内部心理机制。通过对典型腐败高官家境、仕途、忏悔录等进行质性分析得知,腐败高官大多出身贫寒,致使其走向腐败的原因主要是其本身特有的人格特质、人生经历以及自我价值过于坚定、过度补偿心理、贪婪心理、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以及人们从众心理的影响,使电视综艺节目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较大的变化是越来越注重画面细节在综艺节目中的作用:画面细节有助于观众对节目信息的记忆;有助于审美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审美超越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