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如钟     
生活如钟。我怎样敲击,它就怎样回响。生活如钟。我们必须坚持天天敲它,钟声才会天天响起。轻轻地软绵绵地敲打,只得到细细小小的钟声;下大力气去撞钟,钟声就宏亮而远扬;不停地连续撞钟,它就长鸣不止;拼尽全力给钟一击,它就发出振聋发聩的惊世巨响。我们付出多大精力去撞钟,它就回报给我们多大的声音和多长的钟鸣。生活如钟。我们对生活付出多少精力,生活就回报给我们多少成就,一分不多也一分不少。放眼古今中外成就大业者,有哪一个不曾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而轻易成功?虽然他们各自的奋斗历程千差万别,但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  相似文献   

2.
钟声     
我小时候胆小 ,多病 ,半夜醒来见灯又不知什么时候被娘悄悄吹熄了 ,便委屈得大哭 ,且乱呼“有鬼!” ,吓得身心已疲惫不堪的娘忙掌起豆大的油灯 ,并惶然哄我入睡。后来在拜了几次菩萨后 ,娘请人用红纸把我名字写了 ,贴到东山寺那口古老的大钟里 ,让撞钟的小和尚日夜把我的“胆子”撞大。东山寺离我家只有几里的山路 ,黄昏山寺的钟声安祥、雄浑 ,为世间万物祈祷 ,也为背负柴薪匆忙赶夜路的山民排解寂寞 ,增添脚力。我的筋骨也一天天在钟声里强壮 ,虽然“胆子”并没有被撞大 ,但在贫穷的岁月里 ,能够捡回一条多病的小命已殊属不易。但可怜的娘…  相似文献   

3.
吕晨 《佛教文化》2013,(1):70-70
从前,有两个小和尚为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能说服谁,谁也不想让着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安静地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向第二个小和尚炫耀。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讲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等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那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  相似文献   

4.
照诚 《法音》2003,(8):33-36
又到了龙华古寺一年一度除夕夜撞钟祈福的时候了。今岁钟声依旧,而以往年年与我们一起撞钟、听钟的明公老和尚却在半载前翩然离去。我坐在华林丈室里,聆听着一下又一下的钟声,钟声洪亮,余音绕梁,仿佛在颂唱着先师一生无尽的行愿。一记一记的钟声打在我的心坎上,更激起我对上明下恩师无尽的思念。一、岁月不易赤子心当代高僧明法师,1916年出生于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俗姓陈,名心涛。父亲陈南金是一位律师,兼营市郊北岭农场。母亲蒋树英时任福州市女子刺绣学校校长,还办了个刺绣厂,亲任厂长。先师4岁受母亲启蒙教育,5岁入私塾,6岁起进西峰…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2013,(1):70-71
有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您常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老和尚把他带到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告诉他:“屋角有一把锤子,你把它拿出来。”小和尚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一条缝,仍然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师父,我看不见那把锤子,我没办法拿出来。”老和尚点燃一支蜡烛,虽然只是微弱的光,依然可以看到墙角的那一把锤子。老和尚慈祥地说:“你看不见的,未必就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首先要向读者表示歉意,在上一期的漫画中有两个字印错了。一是第九幅小和尚说的“於一切法不悭吝”,误印为“放一切法……”这大约是现在这个於字已不太用的原故,二是第十幅胖和尚说:“……也不应向大根说小令退堕。”“误印为“说小令近堕。”这很可能是我写得太潦草之故,总的来说都是因为未最终仔细校阅,务请读者原谅。本期漫画真谛的内容,是小和尚以一个印度民间故事来启发胖和尚,这个小和尚是很有智慧的,希望他能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们在哪里发现有三个和尚的故事,希望提供给我,谢谢!  相似文献   

7.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师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认识吧。”三天过去,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诸事不顺,心情灰暗,时不时更换QQ签名:跌人谷底,郁闷;暗无天日,崩溃;没有出口,绝望。我的“心情晴雨表”被网友“小鱼”注意到了,他给我发过来一朵花和一个笑脸,说:“去我的空间看看吧!”来到小鱼的空间,看到他刚刚更新的日志,记述了这样一段话:两个和尚走在江边,看到几条逆水而游的鱼。小和尚说:“这些鱼真傻,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老和尚说:“它们正在享受奋斗的快乐。”小和尚问:“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舒适吗?  相似文献   

9.
慧觉 《法音》2002,(2):42-43
梵乐声声辞旧岁,钟声悠悠迎新年。2001年12月30日晚,“和平之声”新年撞钟法会暨梵乐音乐会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0.
昨日阿龙拿来“华容道”,又叫“捉放曹”的智力玩具,摆在我面前,要跟我论输赢。我很早就知道这个玩具,比较难玩,很费时间,就不想玩,想来个金蝉脱壳摆脱他的纠缠,说:“如果你在两分钟之内‘玩转了’,我就认输。”他嘿嘿笑道:“一言为定。”我说:“当然,军中无戏占。”只见他一会儿就把“曹操”走出来了,还不到半分钟!我再定睛一看,原来少了一个“五虎将”。  相似文献   

11.
素食问答     
主持寄语:闻妙居主编了一本素菜谱,其中有一部份素食问答,本刊编者觉得这对不理解佛教素食内涵的人土很有实际意义。在本刊出版素食文化、茶文化专辑时,特摘如下。(一)问;我本想发心素食,但觉得很难为情,怕人家笑话我,怎么办?答:我认为,你首先要把为什么素食的道理弄明白,只有把素食的重要意义明白了,你自会理直气壮地宣布吃素食,而不再怕人笑话你,倘若人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来时,你也会应付裕如了。记得丰子恺居士在《护生画集》中,就有一幅画,题为“亲摘园中蔬,敬奉君子宴。”他称“素宴”为“君子宴”,可见素食是…  相似文献   

12.
还债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 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大师。但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去了结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末了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相似文献   

14.
面对负担     
在一座寺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两个一胖一瘦的小和尚。老和尚每天都叫两个小和尚到附近的镇上去化缘。从寺庙到镇里有两条路。一条是近路,要经过一片浅溪和一座独木桥;一条是远路,之所以远,是因为要绕过一座山。胖和尚每次都走近路,总是稳重地过独木桥,小心翼翼地淌过小溪,然后到镇上化了缘,也不逗留,便沿着原路早早地回到庙里;而瘦和尚每次都走远路,  相似文献   

15.
钟声     
计文 《天风》2011,(10):1-1
我所在的教堂100年前就有个钟楼,里面有一口大钟,据说在当时一马平川的城郊,那“当当”的钟声能传到20里地之外,后来极左路线时,那钟“被献”炼钢去了。改革开放后建造新堂时,我执意要求建个钟楼,并从温州购得一口大钟,可那口钟的音质实在差强人意,声音闷而缺少穿透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饥渴     
读经:“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饱跃”(玛5:6)。说起饥渴,使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很有。。火的修士在他毕业后被分到一个堂口实习。一天本堂神父派他到一个村庄讲道,经过长途跋涉,拖着饥饿疲倦的身体走进一个很富有的教友家过夜。在临睡前,他在他的日记上写下一段非常乐观的记录:“这晚报迟了才到安村吴会长的家,经过一整天的步行旅程,我深感饥渴,疲倦至极。但晚饭很丰盛,有熏猪肘、炖排骨、清蒸鸡、酸鱼汤,还有许多青菜。在睡觉前我深感自己的福传使命是很清楚的,前景也是光明的,我感到我确实是蒙主召叫在做一项…  相似文献   

17.
火车进入隧道,车厢一片黑暗,只听一声亲吻,接着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车出隧道后,车厢内四个素不相识的人都没吱声,唯有德国军官眼圈发青。 老太婆想:“这姑娘人美心灵更美。”姑娘想:“真奇怪,这德国人宁亲老大婆不亲我。”德国人想:“罗马尼亚人真狡猾,他偷着亲嘴,我暗里挨揍。”罗马尼亚人:“我最聪明,我吻自己的手背,又打了德国人一个耳光,没人发现。” 黑暗中的一吻  相似文献   

18.
人生写意     
有个白发苍苍的哲学家,有一天,他给他的三个弟子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探讨一下人生的哲理。他是这么说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两个小和尚性格各异,爱好各异,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们讲讲……”于是,三人想了想,又想了想,然后讲了三个不同的故事。第一个讲的故事有一天,老和尚对两个小和尚说:“今天准许你们下山,看看动物园,不  相似文献   

19.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20.
有一回,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一位老师向吴宓教授借了5元钱,说好一个星期以后还,但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位老师却没有把钱还给吴宓,于是,吴宓就亲自找上门去,要回了那5元钱..那位老师很不高兴,跟别人说:“吴宓真是个小气鬼,借他5元钱还好意思上¨来要!”有人把这话传给吴宓,吴宓说:“我不是为了5元钱,我是在帮助他提高道德修养!”还有一回,是在20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