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好的教师首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快乐中学,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2.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并且在轻松和快乐学习的同时获取相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是笔者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从《中国的地形》一课内容的教学上进行反思,将笔者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做教师不累,那是在说假话,读了《做幸福的老师》教育小品,如果不觉得这种累是一种幸福,那也是在说假话。因为这种身累却体健,心累却腹满,脑累却意清的累值得回味,是一种特别的累,幸福的累,这种累的幸福只有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4.
陈巧凤 《天风》2004,(3):32-32
记得小时候,唱过这么一首儿歌:“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幸福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正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以及幸福甜蜜的婚姻与家庭。但究竟什么是幸福?看过张坷老师的一篇文章《这也是幸福》中如此描绘:夏天,拉灭昏昏欲睡的灯,轻轻撩开窗帘,让月光柔柔地漫过眼睫,漫过没有一点皴皱的心地,这是幸福。 秋日,独自跑到山上,寻一块被阳光染成金色,散发清香的草地躺下,任  相似文献   

5.
池田大作从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幸福,把幸福区分为“相对的幸福”与“绝对的幸福”,而只有人类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绝对的幸福.并指出唯有通过教育,完成人的自我建设,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于是,他用最大的力量发展创价教育事业,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其人本教育思想,经过四十载的发展,构建起人本教育的思想体系,丰富了教育思想的宝库.具体来说,一是他揭示了教育的使命是为了民众的幸福与和平;二是指出教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谋求人类幸福的人格;三是探索了一系列促进人类幸福的人本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给美术教学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有动力,在学习中享受美感、享受快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堂教学,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掌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让美术教育踏上快乐之旅。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只是把本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记住这个知识模式,在运用中套用这个模式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那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应具备朋友之间相互沟通的亲密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完美的教学环境中成长,这就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需要双方努力的,老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时刻克服自己“发号施令”的本能,真正用心灵去沟通学生,让学生尊敬,才能有信服,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理解和配合。  相似文献   

9.
以往旧的体育教学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意志、创造性,忽略了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沉闷乏味,使学生缺乏生机与活力.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中出现了快乐教育.所谓快乐体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让学生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目标的体育教学.这种教学,除遵循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原则外,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不仅注重体育教学的规律,而且更加注重情感教学之理论.可以说,体育教学规律和情感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便是快乐体育.笔者认为,快乐体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们在制作、收藏和传播表情包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快乐和满足,所以如果把制作表情包作为课堂的内容,就易于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主动探求的意愿,同时还能达到"学用"结合和"学创"合一的教学目的。如能真正融入到研究和制作过程,其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并且还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求知氛围中提高核心素养,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将人的心灵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伊壁鸠鲁幸福论最深沉的内核是“自由”.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充满实践和行动的激情,但伊壁鸠鲁挣脱必然性而终获自由的观念对他却不无影响.马克思在斗争中体味幸福,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创造,但根本目标始终是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12.
快乐的人生     
应有兴 《天风》2004,(3):52-52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幸福使者,让她到世间播撒。临行前,上帝问幸福使者:“你准备把它们撒到什么地方呢?”幸福使者胸有成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便会大大提高。如何才能够让自己成功驾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引领者,我想势必要做到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使自己逐渐成长乃至成熟。应该说从学校举办的“教坛之星”大赛课讲台走下来时,我的内心并不平静,有自己战胜怯懦后滋生的喜悦,有学生积极互动后带来的感动,有课堂出现误差后闪现的遗憾……但不管怎么说,我清楚的意识到,通过参加本次活动,我真正的成长了!回顾从着手备课到比赛结束,有许多地方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因为我们老师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学生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才能生效。因此,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向黛玉学诗,首先肯定香菱,学诗“有什么难的”,“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让香菱有了劲儿,然后教给香菱自学三步骤:先揣摩熟透王维一百首五律,体会情景意,进入诗情画意;接着是杜甫七律,进一步体会“真景物,真感情”,明白诗的功力;然后是李白七绝,“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5.
罗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3-103
国家特级老师永正说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可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一贯被认为是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更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烦语文、讨厌语文的想法呢?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经验告诉我,兴趣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让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寓语文教学于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16.
人机工程学是本科产品设计专业必开的一门课程,它的开设是为了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的基础上,找到人和产品之间相互联系的最适宜的途径和手段,使产品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上课方式和上课情绪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氛围。老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思考,进行良好的课程设计,才能让学  相似文献   

17.
杨梅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75-175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很大程度的情趣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时候,不仅能够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先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培养运用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李涛 《道德与文明》2021,(3):112-121
关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何种因素造就了幸福的问题,学界形成了美德伦理学和道德运气论两种流行的解释.美德伦理学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美德而非仅仅关注行为的合乎法则;道德运气论认为美德具有脆弱性,受到运气的影响很大.笔者赞同幸福伦理学的解释,幸福不仅仅停留在美德层次,它不仅必须上升到美德的成全活动,还必须增添由运气决定的外在善.此外,笔者认为美德行为有因其自身的快乐,相比欲望满足的过程的快乐,作为成全的美德快乐才是更高的快乐.最后,笔者认为伦理美德不能脱离城邦政治,个人美德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秩序,且城邦的美德与幸福最终落在政治家的美德行为的事功之上.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种子     
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了幸福之神,让她到世间去撒播这些种子。  相似文献   

20.
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也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学生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学会乐观的面对生活。利用周记批改进行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