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赞 《四川心理科学》2014,(15):140-140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保证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著名的语言学家P.A.Winkins也曾指出:“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这些都说明了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记忆是人的一种心理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当遵循规律,把握和运用规律,认真对待英语词汇量的挑战。下面我将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高中学生怎样运用记忆规律识记单词。  相似文献   

2.
没有砖瓦沙石房子是盖不起来的,没有词汇不能构成语言。作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的单位——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不用词来造句,就象脱离语法规律来造句那样不可思议。词汇是一种语言全部词语的总和。这就是说,词汇的组织成员除了“词”之外,还有“语”,“语”在词汇中居于少数地位,象成语惯用语等,它们使用起来,大体相当于一个词,因此,都应该列为词汇的范围。语言是依靠着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所以说词汇在语言构成上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跨情境词汇学习又是词汇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是,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学习机制还存在争论。目前,主要存在两种理论解释:一种是联结学习模型,认为学习者在每次学习中保留所有的词-物匹配假设,并对其进行保持和比较,最终根据共现频率选择联结最强的匹配假设;另外一种是假设检验模型,认为学习者只保留某词汇与某物体的一种匹配假设,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验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提出联结学习模型和假设检验模型的协同模型,尝试解决上述理论的分歧。未来研究需对跨情境词汇学习的协同模型进行系统验证。  相似文献   

4.
李虹  舒华  彭虹  雷霖  邢爱玲 《心理科学》2006,29(3):546-549
本研究以93个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配对联想学习能力和语音意识在汉字阅读和词汇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其中,配对联想学习分为假词、非词、符号三种形式。结果发现,语音意识是解释汉字阅读的最重要变量,配对联想学习能力对词汇发展具有独特贡献;不会阅读者在假词和非词学习中比初学阅读者差,而在非语言的符号学习中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怎样传统的词汇教学法受到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任意的,忽视对词语认知理据的观察与讲解。受此影响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词汇。很多学生抱怨英语词汇太多,且无规律可循。还有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存在误区,喜欢背一些偏难生僻的单词。有的虽然背了很多单词,但当口语交流或写作时就词穷,所以词汇学习一直都是学生学习英语难以突破的瓶颈。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的效果肯定会越好。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学生因为记不住词汇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是我对词汇教学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利  莫雷  王瑞明  罗雪莹 《心理学报》2006,38(5):672-680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研究范式进一步探讨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记忆表征模型。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大一本科生共140名。实验自变量是语言条件(同语言和跨语言)和学习状况(学习过的和未学习过的),实验因变量是单词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实验1中被试在学习和测验阶段都完成概念任务,结果表明获得了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实验2中被试在学习和测验阶段完成词汇任务,结果表明没有获得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实验3中被试在学习阶段完成概念任务,在测验阶段完成词汇任务,结果表明没有获得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实验4中在学习阶段的概念任务中呈现汉语单字词,在测验阶段的词汇任务中呈现英语翻译对等词,结果表明没有获得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总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基于内隐记忆的跨语言重复启动的范式下,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记忆表征支持概念表征共享、词汇表征分离的观点。更重要的是,非熟练中-英双语者需要经由汉语翻译对等词的词汇表征,才能通达英语单词的概念表征,支持了词汇连接模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生学习第二语言,无论其语法学得多么好,语音掌握得多么漂亮,没有词汇来表达各种意义,语言交际就难以实现。而上下义关系,是结构主义语义学研究的重点,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运用,对相应阶段的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离开了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词汇量是影响语言交际的根本因素,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从探讨目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入手,建构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对教学是不无裨益的.那么,该如何开展“情趣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词汇学习中“快速映射”现象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学习对于语言获得及有关认知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考察儿童词汇的快速增长,研究者提出词汇学习涉及一个"快速映射"(fast mapping)过程.最近20多年,大量研究者考察了快速映射机制.一类研究者认为儿童依靠一些认知偏向来猜测新单词的意义;另一类研究者认为词汇频率、言语最末位置等语言环境因素影响该过程.最新研究趋向(如生成联合模型和词汇学习的贝叶斯推理模式)认为这两类因素都很重要,但对它们的作用时间和比重等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 WISC-CR研究了小学阶段一、三、五年级优生与学习不良儿童在智力水平与智力结构上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 :1优生与学习不良儿童在智力水平上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优生的平均智商为 1 2 0 .1 ,学习不良儿童的平均智商为 97.4;2优生在操作分量表与语言分量表上的得分比较均匀 ,但学习不良儿童的操作智商显著地优于语言智商 ;3优生与学习不良儿童在智力结构上也不尽相同 ,优生在词汇、积木、类同等分测验上的得分高 ,在算术、背数、排列等分测验上的得分较低 ;学习不良儿童在拼图、译码、填图、词汇等分测验上的得分较高 ,在常识、算术、背数等上的得分较低。  相似文献   

12.
汉英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过程中的切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图片命名和词汇判断的方法考察了汉英双语者的语言切换过程.实验一发现,当被试分别用英语和汉语对图片进行命名时,只有汉语出现了切换代价,而英语没有出现.在实验二中,当被试进行词汇判断时,切换代价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只有英语出现了切换代价,而汉语没有出现.研究表明,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中语言切换的认知过程有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林允清 《哲学分析》2024,(1):3-31+196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研究是语法研究。私人语言的定义表明私人说话者对他的感觉没有自然表现。这就意味着他对他的感觉词汇没有正确性标准。如果一个词的使用没有正确性标准,那么它就是无意义的;这是一条语法规则。根据这条语法规则,私人的感觉词汇是无意义的,私人语言也就是无意义的了。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研究成功消解了私人语言问题,他对私人语言的处理与他的哲学理念是一致的。此外,维特根斯坦还对认为私人语言有可能的哲学家们所犯的错误进行了诊断并为其提供了治疗。  相似文献   

14.
婴儿词汇学习是国际语言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 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婴儿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汉语婴儿早期语言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汉语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另外, 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 使得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婴儿呈现不同的单词学习模式。本项目力图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汉语和英语婴儿的早期单词学习(包括单词的理解和产生)以及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成人言语和非言语输入特征。研究将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半结构化实验室观察和量表测量等研究方法, 利用新的研究技术(如习惯化和IPLP), 从多个角度探索婴儿词汇发展, 以及不同语言文化和个体环境对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影响, 揭示词汇获得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使用图片命名任务和TOT(舌尖现象)任务考察方言和外语学习对词汇通达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图片命名任务和TOT任务中,单语者的表现均好于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粤语-普通话-英语三语者,粤语-普通话双言者和粤语-普通话-英语三语者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该结果说明,与外语学习一样,方言也会影响个体的词汇通达能力,但方言和外语学习对词汇通达能力的影响依赖于他们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6.
张宁生  胡雅梅 《心理科学》2002,25(6):731-732
“耳聋的基本剥夺不是声音 ,而是语言的学习”(Mead ow ,1980 )。用什么方法教听障儿童学习语言 ,听障儿童用什么方法进行交流 ,这涉及到有关听障者的沟通方法问题。虽然在二百年的聋教育史上曾产生过许多各别的听障者沟通方法 ,但它们中始终没有出现“独步一时”的局面。因此 ,在理论上 ,人们仍在思索 ,在实践中 ,人们在不断追寻。现就美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专业观点作一阐述 ,以供我们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的借鉴。1 何谓综合交流法 ?“综合交流法”(Totalcommunication)也译作综合沟通法 ,它是建立在听障儿童的交…  相似文献   

17.
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自动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激活状况。实验1和实验2使用词汇判断任务, 实验3和实验4使用概念判断任务。在每个实验的第一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英文, 在每个实验的第二个小实验中, 非加工语言是中文。实验1和实验3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有没有自动激活; 实验2和实验4探讨学习阶段的非加工词在测验阶段以翻译对等词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从而检验双语者语言理解中非加工语言的语义有没有自动激活。总的实验结果表明, 母语为汉语的中-英双语者在语言理解过程中, 加工一种语言(目标语言)时, 非加工语言(要求被试忽略的另一种语言)会自动激活, 但在词汇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只在词汇层面上激活, 其语义不会自动激活, 而在概念任务情境中, 非加工语言的词汇层面和语义层面都会自动激活。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本身就植根于我们的生活形式之中,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维特根斯坦强调应当到人们的外部行为中,而不是在个人的内心体验中去寻找对公共语言的说明.语言存在于语言共同体中,不能脱离语言共同体而孤立存在.语言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把词汇排列组合而成,语法规则是语言共同体的成员在实际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习惯或者约定建立起来的.“私人语言”这种看法之所以不能成立,主要在于这种语言是与语言共同体相隔绝的,它绝不是一种嵌入生活形式之中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侧重于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方面的学习,学生们大多只是掌握了语言层面的东西,可是真正在生活中应用这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瓶颈,因为人们在交流中并非直截了当地,而是间接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是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这个现象时刻影响着我们日常的交流,尤其是对英语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文章试图就间接言语行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以初步探讨,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会学生调控消极情绪,激发学习热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就目前国内外的教育趋势来看,中小学的整个基础教育应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教育,即知识学习和认知学习;其二是情感教育,即以情绪、惭感为核心的一种个人心理能力的学习,这种能力也叫情绪智力,简称情商(情感商数).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处理烦躁情绪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真听课。不能抑制冲动,没有工作责任心,不爱学习.本就这个问题谈了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