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浙自古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如满天繁星照亮了华夏的夜空。即使有些人因为某种因缘际会,湮没无闻,也如埋藏在沙砾中的贝壳,一旦被有心人拾起,便重现他的光芒和神采。《薛明剑传》就是陆阳从历史的矿坑里挖掘出的一颗璀璨的钻石,历史的尘埃并没有稍减他的光彩,相反,因为时间的积淀而更彰显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煜 《法音》2005,(2):13-17
《续比丘尼传》六卷,民国释[1]震华(1908—1947)撰。震华法师俗姓唐,江苏兴化人,曾任上海玉佛寺住持。“师长于诗,擅画竹兰,颇有才艺。又精研佛史,尝编《佛教人名大辞典》,稿成,未及行世而示寂,世寿三十九”。《续比丘[2]尼传》上续梁释宝唱的《比丘尼传》,著录梁、陈、北齐、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比丘尼二百零一人,附见四十七人。该书之写成颇为不易,据他的学生超尘法师回忆,作者曾用三年时间,积稿盈尺,值一·二八抗战爆发,稿为弟子携走遗失。后又追忆前作,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再成此书[3]。而是书之写作,正体现了经过现代…  相似文献   

3.
近代净土宗的祖庭———灵岩山寺传慧在苏州市郊区的灵岩山上,有一座古朴典雅、雄峻庄严的古刹。近代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就曾经在这里卓锡化众,度过了他一生最灿烂的时光,并在此示寂生西。它,就是近代净土宗的祖庭———灵岩山寺灵岩山寺原名崇报寺。民国十五年(19...  相似文献   

4.
明憨 《法音》2023,(4):59-62
<正>一、传印长老的平易谦和我和传印长老的佛缘,起源于柏林禅寺。当时我出家不久,1998年我们师父净慧长老升座,传印长老来参加升座法会。传老写了一幅贺联:“胼手胝足奋向蒿芒安宝刹;披荆斩棘敢教嵓薮涌楼台。”这幅贺联的下款,是“晚学传印和南敬撰并书”。事实上,传印长老比我们师父还大几岁,1955年,传印长老在云居山虚云老和尚座下秉受具足戒时,师父是第三引礼师;从这个角度,传老自称“晚学”,由此可见传老的谦逊平和。  相似文献   

5.
刘飖 《法音》2012,(2):45-47
《比丘尼传》[1]的作者是南朝梁代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庄严寺释宝唱。此书是现今留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记载有关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书籍,今天能够看到的只有两本书——宝唱的《比丘尼传》和民国释震华的《续比丘尼传》。因此这部《比丘尼传》的价值就显得更加的珍贵了。比丘尼在佛教僧团中的地  相似文献   

6.
武延康 《法音》2002,(6):24-26
近年来,我们在收集、整理有关中国近现代佛教史资料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几篇印光大师的佚文,皆为《印光法师文钞》及《续编》、《三编》所未载。它们是:1、《九江查六庆童女(民国十四年往生)》。此文载杨慧镜居士于1925年辑录之《近代往生传》(台湾青莲出版社,1999年4月版)。该书前有印光大师作于民国十四年(1925)的序文一篇。除《序》以外,书中还收有印光大师的文章五篇,此为其一。2、《地藏菩萨本愿经序》。此文载民国年间扬州江北刻经处所刻唐实叉难陀译二卷本《地藏菩萨本愿经》前。目前该套经版藏金陵刻经…  相似文献   

7.
晚清民国金石学大兴,传拓技艺广泛地被当时文士践行。陈介祺是这一时期实践与改良传拓技艺的重要人物。他以传古为志,视传拓为传古途径,总结先贤、同仁传拓技法的同时,凭借深厚的金石学修养,对传拓技艺进行了总结、改良与提升。陈介祺的《传古别录》,针对当时传拓中出现的剔字损器、上纸施拓、拓制器物全形等问题展开专门论述,是介绍晚清金石传拓技艺的经典著作。将《传古别录》所述内容,按照传拓的基本流程重新梳理归纳,一方面可系统地理解陈介祺的传拓技艺,同时也便于指导当代金石传拓的审美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明杰 《法音》2023,(4):47-54
<正>在这个早春三月,一位可敬可重可爱的上寿老人离开了我们,他就是与家师净慧老和尚有着六十年法谊的传印长老(1927-2023),大家口中的“传老”。传印长老师承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数十载作育僧才,桃李遍天下,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是当代中国佛教界德高望重的一代高僧、法门领袖,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威望。说到我与传老的因缘,  相似文献   

9.
陈云 《中国道教》2018,(2):54-59
清末道人范云峰在川北高峰山兴建道观,派弟子四处传法,一时名震天下。许多军政要员和贤达名流纷纷皈依其名下,教徒遍布海内外,使范云峰及其高峰山道派成为民国道教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研究民国教育的开拓之作──简评《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孙宅巍由南京大学申晓云同志主编的《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以下简称《民国教育》)一书近期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清晰地描述了民国教育的面貌,探讨了民国教育的发展性质和运动...  相似文献   

11.
<正>赵避尘(1860-1942),道号顺一子,晚年称千峰老人,北京昌平县人,自称于光绪初年曾因得便血之病随祖母至千峰山桃源观拜刘名瑞为师,得南无派丹法真传。后又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金山寺拜了然、了空禅师,求得柳华阳丹法全诀,至民国九年(1920)开始收徒传法,创立千  相似文献   

12.
名碑赏读     
山西省晋城市东关清真寺礼拜殿北侧,树立着一座高2.2米,宽0.7米,用行楷书体刻写的石碑。碑文是庞士谦、金吉堂两位著名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1935年6月)为马自成阿訇撰写的传记。碑文一千字,扼要阐述了马阿訇生平,内容翔实,语句通畅,事迹感人。现在常有人前往观赏,并三五成群地站在碑前指点、评说,它已成为该寺留给后人的良好教材。现将该碑全文抄写如下,以飨读者。(为便于阅读加上标点符号并改用简化字抄写)。马自成阿衡传阿衡姓马氏,名诚,字自成。父忠朝公,原籍陕西大荔,先烈白彦虎抗清之役,尝仗剑以从,失败后,寓居…  相似文献   

13.
吴平 《法音》2000,(11):21-24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半壁江山。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14.
正《蕙芳》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讲的是一个叫马二混的,贫穷本分、老实巴交,一个叫蕙芳的美貌仙女下凡和他做夫妻。相伴数年离开后,仙女别有一番情意,趁送织女过河之日,下凡间看望马二混。两相依依,语无休止。最后,仙女还安排马二混终老入土。这个马二混窝里窝囊,也不知仙女爱上他哪儿。在风云际会之民国,却有一个人很是佩服他。美誉马二混,混得有意思。这个人便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谭延闿。谭延闿与陈三立、谭嗣同,时人并称"湖湘三公子"。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末道人范云峰在川北高峰山~1兴建道观,派弟子四处传法,一时名震天下。许多军政要员和贤达名流纷纷皈依其名下,教徒遍布海内外,使范云峰及其高峰山道派成为民国道教史上的传奇。新中国成立后,高峰山道观一度湮没无闻。高峰山道观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开放后,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逐渐重新兴盛起来,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5年2月14日凤凰卫视播放的《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赵朴初同志,因病于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听到这个消息,笔者深感痛惜:赵朴老生前两次到福建视察,福建省佛教协会顾问、地藏寺的方丈传常老法师都  相似文献   

17.
上海是现代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发源地,也是佛教报刊杂志出版最多的地区,这与佛教各宗派在上海同兴并存、佛门高僧和著名居士云集上海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年间上海佛教界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约有33种。占当时中国佛教报刊杂志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上海地区佛教报刊杂志的繁荣,充分反映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佛教文化事业的兴盛。现将民国年间上海地区出版的佛教报刊杂志按创刊先后顺序分述如下:  1佛学丛报《佛学丛报》是综合性月刊,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刊物,于1912年10月创办,主办人狄楚青,编辑濮一乘,有正书局出版,内容包…  相似文献   

18.
正《益世主日报》系天主教定期刊物,民国元年2月在天津出版,原名《广益录》,后改名《广益报》,与1915年衍生的天津《益世报》同属于天主教会出版。作为天主教专刊,经历了20世纪前期的中国社会变革及诸多历史事件,记录了天主教福传事业在华的艰难历程,在教徒中影响不菲,被认为是"华北一总公教报的首先问世的老前辈,为华公教报纸之嚆失"。  相似文献   

19.
王作安 《法音》2023,(4):35-37
<正>2023年3月10日深夜,传印老和尚在江西庐山东林寺安详示寂。噩耗传来,深感悲痛。就在前些日子,我还托人向传老带口信,表达对传老的挂念,希望传老保重身体。转眼之间,便天人永隔,让我难以置信。佛门花谢,法海舟沉,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亲密朋友,中国佛教界失去了一位得道高僧。在2010年2月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传老接替一诚长老出任会长。传老青年出家,一心向佛,戒行精严,深受广大信众敬重,实乃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20.
民国之初太虚大师成立"维持佛教同盟会",这个佛教组织仅存一年余。但它的成立却很好地反映出太虚的佛教改革思想,即整顿宿弊,加强僧伽教育,提高修养,倡导佛教慈悲博爱精神,担起社会责任。它的消亡也是当时教界沉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