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做好自己     
有一个人早餐喜欢去喝豆浆。在台湾,豆浆有加蛋和不加蛋两种,他喝豆浆的程序是这样的,先叫老板说:“老板,来一碗豆浆,不加蛋的。”老板就会给他端来满满的一碗豆浆,然后他猛喝一口,再对老板说:“加个蛋。”这样一来,加一个蛋后的豆浆,又涨满了一个碗,如此花了同样的钱,却多喝到一口豆浆。  相似文献   

2.
大一新生是校园里的fresh—man,油条老生则是经验丰富的senior,油条老生碰见一群新生会指着其中一个说:“看,多有朝气,就像我当年一样。”大一新生望见洒脱的油条老生从身边谈笑而过,也会滋生出“将来,我也会跟他们一样”。  相似文献   

3.
最好的竞争     
在一条小街上,有一个做早点的老爷子,一年四季都卖油条和豆浆,因为他的早点味道好,份量足,加上老爷子态度和善,生意不错,老爷子心满意足,一天下来,虽说有些累,倒也自在、开心。突然有一天,又来了一个卖油条和豆浆的小伙子,老爷子的心一下子乱了,冷冷的目光不时地往小伙子的摊位上瞟,气不打一处来,特别是每天看着将近一半的人去买小伙子的油条和豆浆,老爷子便把火气撒到了小伙子身上,认为小伙子抢了他的生意。  相似文献   

4.
玲珑人生     
自从买了一台使用简易的豆浆机之后,便日日勤快地浸黄豆、打豆浆,过着“饭后饮豆浆,快活似神降”的日子。只是每每打成豆浆而将那散发着浓郁豆香的豆渣倒入垃圾槽时,心里不免惆怅地想:“上好的饲料呢,真可惜。”最近,和朋友聊天,提及这事,她讶然惊呼:  相似文献   

5.
只要读过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传记或有关的纪实文章而人,就不难发现,在生活中他是位颇为幽默的人,而且他的幽默往往出语超凡,令人耳目一新,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或笔者所见,钱钟书先生的幽默按内容分,大致有三类:一、婉谢拜访。盛名之下.慕名求教、登门拜访者众多.钱先生课以为苦.极办躲避。有一次.一位外国女士打电话求见钱钟书,钱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回答风趣而委婉。二、不幕钱财,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先生有一部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专门派人远涉生洋,叩…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年仅10岁的邓中夏正在一座木桥上玩耍,几个同学跑过来对他说:“快去,外面来了个游学先生,口口声声要我们先生对诗,见先生不理他,他就大吹牛皮,真气死人了!”  相似文献   

7.
网上藏书     
网上藏书并非“虚拟”,可以是真实的。藏书是很有文化意义的,过去的土财主“米烂谷仓”不足骄人,还必须“耕读之家”或“书香门第”才算有底气。就像现在的某些老板经理,生怕别人说他“铜臭”,一定要在身后置一书架,上面摆几本精装书。要奉承一个商人,最好叫他“儒商”,这是最高称誉,商人的德性好像一下子就改变了。  相似文献   

8.
奇怪的命令     
一天,一个旅行者骑着马赶路时,天下了大雨,浑身变得又湿又冷。后来他终于来到了县城的一家小客店。客店里挤满了人,使他无法去接近火。这时他喊出客店老板说:“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老板说:“马并不吃鱼呀!”旅行者接着说:“不要紧,按我告诉你的去做。”客店中的人群听到这奇怪的命令,都纷纷跑去看马吃鱼。这样整个房里只剩下旅行者一个人,他在火旁边坐了下来,暖和自己。当客店老板和那一群人回来时,老板说:“你的马不吃鱼。”旅行者答道:“不要紧,把鱼放在桌上,等我把衣服烤干了,我自己来吃它。”奇怪的命令  相似文献   

9.
用人之长     
在一次工商界的聚会中,几个老板大谈自己的经营心得。其中一个说:“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准备找机会将他们炒掉。”另一位老板问道:“他们为何不成才?”“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第二个老板听后想了想,就说:“既然这样,你就把这三个人让给我吧!”三个人第二天来到这个公司报到。老板给他们分配工作:喜欢吹毛求疵的人,负责质量管理;害怕出事的人,让他负责安全保卫及保安系统的管理;整天在外闲荡的人,让他负责商品宣传,整天在外面跑来跑去。三个人不…  相似文献   

10.
“今晚不把桥架好就枪毙你” 问到谭震林的部下,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虽然各异,有两条却是共同的——谭老板的演讲和谭老板的脾气。 对谭老板的脾气,人们的评价大不相同。原江苏省省长惠浴宇曾对笔者说:“老板的脾气,发起来你可是吃不消”。不过,没有脾气的领  相似文献   

11.
银婚     
一对夫妇上照相馆拍摄一张银婚纪念照。摄影时,摄影师对妇人说:“你靠近一点,手搭在你先生的肩上,这样照起来就会自然一些。” 先生苦笑着说:“如果想拍一张复写实的照片,应该让她的手插进我的衣袋里。”银婚  相似文献   

12.
在泰戈尔的哲理诗中,青一首格外引入关注:“当你把所育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说的真她!因为,这充满哲理的小诗分明在昭示着一条真理:苦涩的错误也能结出芳香的果。笔者就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卖钢琴的商店,在标价时把一架钢琴的价格写错了,少写了一个零。编编有位气古怪的太太看中了这架琴,非要按这个价格买琴,怎么办?如果实,明明是哑巴吃黄莲,白赔一笔;如果不实,价目卡上又分明大字赫然,一旦发生争执,肯定会弄得双方都尴尬。营业员正在犯愁、聪明的老板已断然决定:“卖!”而目在卖出钢琴的同时,老…  相似文献   

13.
应聘     
这天,许荣到广州的一家大公司应聘。这家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效益很好,工资很高。他来到公司,看见公司门庭若市,应聘者如云。经过公司人事部的一看三考,最后只剩下他和一个叫李珍的年轻姑娘。他和她一样优秀。人事部一时确定不下聘用谁,就把他(她)俩交给公司的老板定夺。见到老板时,天色已晚。老板微笑地和他(她)俩握手,嘱咐他(她)俩说:“你们先吃饭、休息,明天早上再来我这里进行最后一关的考核。”许荣和李珍回到公司的招待所。吃饭、洗澡,然后休息。李珍住一号房间,许荣住隔壁另一间。夜晚,许荣脑子里总想着明天的考核:老…  相似文献   

14.
“吧女”,是当代都市中新近涌现出的一种职业。据对东南沿海五个大城市的调查,目前比较流行的有“茶吧”、“泳吧”、“陶吧”、“虫吧”、“锅吧”、“票吧”、“琴吧”等,笔者最近在十余种“吧”里穿梭采访,接触了不少千姿百态、行当各异的“吧女”。在调查中,我认为不少“吧女”还是自尊自爱的,但也有一些“吧女”在不法老板的驱使下,干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对于“吧女”这一事实存在的职业,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使她们的经营行为符合文明社会的规范,同时,对那些行为不轨的老板和“吧女”,应坚决打击和取缔。下面逐一披露她们…  相似文献   

15.
有些来自民间的案子,看似简单,却又颇为难心。如果总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去断案,有的反而越理越乱,今你无从着手。这时,不妨来个“顺水推舟”,即先顺着对方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后再来个“回马枪”,难题也许就此迎刃而解了。话说一位穷苦的种田人,在街上不小心踩死了一个米店老板的小鸡。米店老板硬是要地赔九百残,并大言不惭地道:“这是一只良种鸡,只要喂几个月就有九斤重。按现在的鸡价,一厅是一百钱,九斤刚好九百钱”这时,知县恰从这里路边,见此吵闹场景,于是下轿探问情况。哪知知县听了种田人的由诉,也坚持应赔九百钱。种田…  相似文献   

16.
“潜台词”又称“诗外音”、“弦外之音”。它是指说话人所说出的话中虽已包含但又未明确说出,需听者自己用心去揣摩、体会的内容。因此,要破译别人话中的“潜台词”是有一点难度的。但如果我们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就比较容易破译“港台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下列推理来破译“港台词”。(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推理。在这种推理中,否定后件则能否定前件。例:编辑:这首诗是你自己写的吗?青年:是的,每句都是。编辑:那我很高兴见到你,拜伦先生。我以为你死了很久呢。我们一听便知道编辑的“潜台词”是:这首诗不是你…  相似文献   

17.
生日快乐     
计文 《天风》2009,(10):1-1
小时候,根本不懂过生日的含义,却嚷嚷着要妈为我过生日,其实,我只是为了能在这个日子吃上两个被放在红纸浸泡的水中染成红色的鸡蛋。可那时家里穷,妈实在舍不得那两个可以用来招待客人的鸡蛋,于是就对我说:“穷人过什么生日!”就在我十分沮丧之时,她却悄悄地在我怀里塞了一个熟鸡蛋,我偷着乐了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年仅10岁的邓中夏正在一座木桥上玩耍,几个同学跑过来对他说:“快去,外面来了个游学先生,口口声声要我们先生对诗,见先生不理他,他就大吹牛皮,真气死人了!”  相似文献   

19.
中央电视台播放过“奥林是天然饮料,天然饮料是奥林”的广告,语言学者宋玉柱先生曾认为后半个分句“不合语法,也违反逻辑”(见《语文月刊》1994年第2期第9页)。后来来先生的一位日本留学生提出“这个句子表面看不合语法”,“但广告制作者是有深意的,天然饮料有许多种,只有‘奥林’才是最好的,其他都不足道”。(着重点系笔者所加。下同。)宋先生很赞赏这个观点,由此改变看法,认为这“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现”,是一种语用方式的“创造”:“用看似荒谬的语言达到排他的目的”。笔者的看法是,广告的受众跟诗的读者在接受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20.
笑掉小牙     
1.以“愚”招客 远来的游人走入一家商店,问老板:“先生,您的橱窗广告上写错了字母,而且语法不通,您难道没注意吗?” “不瞒你说,这样写,人们以为我是个笨蛋,都来我这里买东西,趁机捞点便宜。真感谢这个广告,它使我生意兴隆。” 2.最佳合伙人 霍姆斯对某人说:“我近来生意挺好,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了贝利这个难得的合伙人。” “你俩是怎样合作的呢?”某人问。 “贝利走街串巷,卖一种专门洗去厨房污迹的清洁粉。两天以后,我再沿着他的路去卖另一种洗洁精,专门洗去用了他的粉而留在手上的蓝颜色。” 3.电脑与老婆 电脑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