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直到1966年逝世,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哲学遗产。在已出版的《艾思奇文集》中,收集了他的主要哲学论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谈及辩证法问题的。在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仅就这一方面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哲学思想研讨会”述评为纪念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同志逝世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联合组织召开了“艾思奇哲学思想研讨会”。会议于1996年5月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到会并讲话,出席会议的各级领导同志还有原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莫文骅、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忍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韩树英、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国防大学副校长侯树栋等;艾思奇的生前友好及学生、助手温济泽…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二十周年,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单位发起的艾思奇学术思想座谈会,于1986年4月7—8日在京举行,有170多人参加。其中,有艾思奇生前的领导,战友,更多的是受过艾思奇教诲的学生。提交会议的论文有40多篇。与会者在发言和论文中,对艾思奇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贞、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热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信不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教学等方面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方面所作的开拓性的工作,更是受到了与会者一致的颂扬。1934年,24岁的艾思奇所撰写的《大众  相似文献   

4.
极其可贵的精神——在艾思奇哲学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宋平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艾思奇哲学思想研讨会,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30周年,缅怀他对研究、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很有意义。我最早接触艾思奇同志的著作,是60年前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的时候。当时,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本书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的事例之中,通俗易懂,使我从中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教育。1938年,延安成立马列学院,艾思奇同志在那里讲授哲学。我听过他的课,得益很多,为以后自学打下了基础。1987年,我从国家计委调中…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同志逝世已有十四周年了。我怀念艾恩奇同志,这不仅因为我过去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曾与艾思奇同志有过直接的工作联系,我们之间建立了战斗的友谊;更主要的是因为艾思奇同志生前做了许多有益于  相似文献   

6.
上海哲学学会为纪念艾思奇同志逝世20周年,在1986年3月21日召开了学术座谈会。社联名誉主席夏征农参加了会议。他说:三十年代我曾与艾思奇在上海同住一个房间,他有学问,又有好的人品。他使哲学从书斋里走出来,用通俗的语言传播给群众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天面临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发展时期,需要扎扎实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拿到实践中去,分析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回答今天的现实,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希望青年担负起这个责任。蔡尚思教授说:《大众哲学》是空前的创造,有述有作。哲学为群众掌握才能起到哲学的作用。知名哲学家胡曲园、陈硅如撰写了题为《艾  相似文献   

7.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为创立毛泽东思想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哲学领域,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引导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指针。 艾思奇同志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十分重视毛泽东哲学思想,孜孜不倦地阐  相似文献   

8.
潘梓年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他作为我国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和发展战斗了三十多个春秋;池的名字是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和其他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杨献珍、艾思奇、冯定等一道,为传播、研究和发腱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不可忘怀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75年前,艾思奇的名字随同《大众哲学》一起传遍大江南北,他由此走上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纪念艾思奇百年诞辰,缅怀艾思奇的哲学贡献,对于中国今后如何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艾思奇文集》第1卷已经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是我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成果。 艾思奇同志是我们党的卓越的哲学家。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写了许多著作,留下丰富的遗产。重读收录在这一卷里的这些为人们所熟悉的著作,深深地为他那种致力于使哲学面向群众、面向实际,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服务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艾思奇思想的研究在不断细化深入。关于宗教理论、宗教政策及宗教工作的论述是艾思奇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研究、讲授、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艾思奇对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相关问题给予了重要关注。辨析艾思奇关于宗教的观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整体理解,将会在动态发展、准确把握等方面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提供有益启示,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阐释及其实践上获得历史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拨乱反正、开拓前进的今天,有一位哲学战线上优秀战士的名字,人们是永不忘怀的,这就是艾思奇同志。艾思奇(1910—1966年)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丰富中国的现代哲学,特别是把哲学从哲学家的殿堂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斗争的武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无愧为哲学大众化的拓荒者。艾思奇同志的战斗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和建国以后。上海时期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就是在这里走上理论战线的,并且成为哲学界的一颗引人瞩目的璀灿新星。他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哲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同志,毕生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较多,据目前收集到的他的文章、专著、  相似文献   

14.
艾思奇研究在国外徐素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艾思奇是现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关于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革命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是中国学者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国外学者,特别是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对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的发生发展有浓厚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于今年8月3日在京联合举办了此次研讨会。与会的首都社科界专家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发展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刘吉同志指出,当今马克思主义正处于低潮阶段,在这种情况下纪念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逝世100周年,意义非常重大。他分析了事物处于低潮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低潮到低潮最终走向灭亡,一切非真理、非正义的事业属于此类;另一种则是从低潮走向高潮,一切真理、正义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等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萧前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8月23日凌晨3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萧前原名萧前棻,1924年7月出生于湖北沙市。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1946年参加革命,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后由组织安排来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在北方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随后留校任教,并成为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得力助手。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萧前成为该校最早的教师之一,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杂志和<现代教育报>等学术媒体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探讨.艾思奇的家人也应邀参加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学生也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7日,在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大众哲学》发表70周年之际,“纪念艾思奇《大众哲学》发表70周年暨科学发展观理论讨论会”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此次会议,与会专家代表还赴艾思奇的故乡腾冲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了艾思奇的生平及其理论成果,深入了解了云南腾冲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做法和经验。通过这次理论研讨,理清了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加强马…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了。一个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他的精神决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泯灭。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必将给后人以某种教益。那么,艾思奇同志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精神遗产,我们从这些精神遗产中究竟应当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顾问,原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原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市社联学术委员,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教授周原冰同志,因病于1995年9月17日逝世,享年8l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