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香港中文大学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主办,广东中博佛文化传播研究院、中国佛教学会协办的"第十三届青年佛教学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佛教口述历史研讨会",于2018年8月9日至8月11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系主任谭伟伦教授、广东中博佛文化传播研究院许建华院长出席了会议。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和北京、上海、江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是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伊斯兰教的传承和发展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具有鲜明的中国化属性、本土化特征。近年来,广东伊斯兰教界在广东省委统战部和省民宗委的引导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述,发扬埋头苦干、敢为人先的广东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人以其独特的精神品质将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建设成了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前,广东乃至全国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的关键期。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配合和服务于加快、升级、稳定的成功转  相似文献   

4.
2017年12月23日,由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宗教中国化与广东的实践"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广东省内外专家学者、省宗教团体负责人2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宗教中国化与广东的实践"主题,就广东各宗教坚持中国化的实践做法、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进行深入座谈。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黄强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宁夏宗教局副局长胡绍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一虹研究员,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和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胡浩民,广东省委党校张志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何方耀教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吴青副教授,以及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省道教协会会长赖保荣道长、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陈彦华、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黄炳章主教、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梁明、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郭云等14位同志在会上发言。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指出,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内涵,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宗教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要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广东各宗教中国化现状,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各宗教中国化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一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对全面提升广东宗教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解决广东各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二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必须做到在政治上自觉认同、在文化上自觉融合、在社会上自觉适应。三是进一步做好广东宗教中国化工作,首先要善于把宗教在中国、在广东的实践总结提炼,深化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发展,深入推进广东宗教中国化工作,促进宗教健康和谐发展。做好广东的宗教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会专家学者、宗教团体负责人发言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7年12月23日,由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和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承办的"宗教中国化与广东的实践"座谈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广东省内外专家学者、省宗教团体负责人2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宗教中国化与广东的实践"主题,就广东各宗教坚持中国化的实践做法、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进行深入座谈。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黄强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研究员,宁夏宗教局副局长胡绍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一虹研究员,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和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胡浩民,广东省委党校张志湘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副院长何方耀教授,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吴青副教授,以及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省道教协会会长赖保荣道长、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陈彦华、省天主教爱国会主席黄炳章主教、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主席梁明、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郭云等14位同志在会上发言。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少春指出,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宗教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内涵,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宗教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要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广东各宗教中国化现状,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各宗教中国化的努力方向和重点任务。一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对全面提升广东宗教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解决广东各宗教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二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必须做到在政治上自觉认同、在文化上自觉融合、在社会上自觉适应。三是进一步做好广东宗教中国化工作,首先要善于把宗教在中国、在广东的实践总结提炼,深化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发展,深入推进广东宗教中国化工作,促进宗教健康和谐发展。做好广东的宗教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会专家学者、宗教团体负责人发言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5,(12)
<正>本刊讯11月16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广东省佛教协会、珠海市佛教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珠海隆重召开。研讨会收到论文81篇,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100多位学者、嘉宾就海上丝绸之路与岭南佛教文化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对话,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讨会由广东佛学院教务长妙一法师主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净因法师、广东省  相似文献   

7.
郑又贤 《福建宗教》2000,(3):8-9,12
江泽民同志先后在广东和江苏、浙江、上海考察时,反复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既是对党的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的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与新的病毒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7年5月,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医学界通力围剿,最后一例天花自然病例消失在非洲的索马里.危害人类至少3000年,历史上曾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天花病毒,最终被收藏在俄罗斯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液氮中.人们庆幸人类首度成功使一种传染病绝迹,一些科学家乐观地预言:传染病的历史将被改写,病毒将不再是人类生命的威胁.然而时隔不到30年,2003年在中国广东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4个月内迅速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最终使8422人患病,919人死亡.最早发现这种疾病的中国将其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又称SARS.2004年SARS才让人们惊魂未定,在亚洲、加拿大又发生了"禽流感",仅越南和泰国的患者为256人,48人死亡.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7,(5):121-126
澳大利亚通常被视作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达范围之外,本文在综述分析澳大利亚学者相关研究及其历史遗产社会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历史文献分析,提出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网络中出现了一条从中国到澳大利亚北海岸的海参之链,由从中国到望加锡的传统航线和从望加锡到澳大利亚北海岸的南向延伸线两段航线组成,在澳大利亚与中国都产生了交流的影响。因此,历史上澳大利亚就曾是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延伸地区,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与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现代性"具有内在关联,它不仅帮助"判定"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而且"型塑"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意识",还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中国道路"的探索,其根本宗旨也许正在于为人类的未来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基于"中国现代性"之上的"中国经验",极有可能开辟"一种新的现代性文明形态"。这种新现代性既是"现代性一般"与"现代性特殊"的统一,又是"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也是"中国理论建构"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记忆既是一个知识生产的过程,也是一种历史书写的结果,更是人类生命的自我持存。它使"集体"这个概念及其力量有据可循,并经由共享催生个体对集体的归属和认同。纵观中国历史,各大宗教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贡献着教化众生、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它们"中国化"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史的一部分;它们"中国化"的记忆也已经成为中国史记忆的一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宗教战争从不成为中国历朝历代各种冲突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8,(3)
本刊讯3月1日,广东省佛协在广州举行"2008广东佛教讲经交流选拔赛",此次活动是根据中国佛协选拔"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演讲法师的要求而开展的。来自岭东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曹溪佛学院、广东尼众佛学院的法师共8人参加比赛。省民宗委、省佛教协会的领导和中山大学教授组成的8人评  相似文献   

13.
郭建宁 《现代哲学》2011,(1):127-128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余少波 《现代哲学》2011,(1):123-125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王晓升 《现代哲学》2011,(1):125-127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徐俊忠 《现代哲学》2011,(1):121-123
广东省及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素有传统。建国前就有何思敬、李达先生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从事"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来又有与艾思奇先生齐名(所谓"北艾南罗")的罗克汀先生薪火相传,1960年复系之后,以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等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者,逐步铸就了这个学科的辉煌。为了纪念刘嵘、高齐云、叶汝贤三位教授对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总结经验,推动新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哲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010年12月1日联合召开了"刘嵘、高齐云、叶汝贤的学术贡献与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庆寅教授、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田丰博士、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以及刘嵘、高齐云、叶汝贤教授的同辈学者及其他中青年学者约50人出席。这里刊发4篇有代表性的会议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禅宗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9月21-22日在南华寺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员会、韶关市人民政府、南华禅寺联合主办,共收到论文50余篇,40多位法师、专家学者在会上就惠能大师《六祖坛经》及其禅学思想、禅宗历史与文化、禅宗与现代社会等问题作了精彩发言。他们所发表的论文立足点高,视野开阔,议论纵横,有新的开拓,成果喜人。大家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广泛地进行交流,取得的学术上成果和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广东道教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在中国道教史上曾写下辉煌的一页 ,也曾历尽磨难。新中国成立至“文革”这一时期 ,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废除了封建特权 ,我省道教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而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使我省道教经受了一场灾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宗教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广东道教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1998年 11月 7日 ,广东省道教协会新会址在花都市新华镇举行落成典礼。回顾改革开放至今广东道教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广大道教徒深深地体会到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 ,…  相似文献   

19.
发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广东潮汕地区的德教,是倡导行善积德、宣扬华人传统道德观的当代海外华人宗教。在当代泰国,德教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尤为密切。德教初传泰国,始于1945年底泰国侨生林修悟由汕头返回曼谷时,带去了"白云师尊"画像及香火。随后,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泰国的政治背景下,德教在曼谷逐步发展,取得了合法地位。与此同时,"白云师尊"的造像特征,也由"道貌"易为"僧容"。本文以泰国德教界所供奉的白云师尊造像的历史演变为案例,探讨20世纪50年代初海外华人本土化的历史背景下,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会议开幕词     
会议开幕词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会长郑群编者按:如何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多、更快地创造出人类先进的文明成果,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哲学以其特有的方式去探索、说明并解决与此相关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则是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最近,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概念的界定,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发展的动力和规律,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等问题,其中,不乏从哲学层次进行探索的富有启迪性的见解,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海内外学者充分展开自由讨论,各自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本刊不惜以较多的篇幅辟专栏来反映这次会议;并以此表明本刊对哲学联系实际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的极大关照和支持。尊敬的来宾、学者、女士、先生们: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学术研讨会,经过一年的认真准备,今天在中国伟大的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