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拉与以琳     
陈志华 《天风》2010,(9):39-39
在红海大胜埃及军兵后,以色列人带着无限的崇敬,向神大唱赞歌。然而,这份空前的喜悦,转眼间就被玛拉的怨言所代替。这情绪反复之快实在令人唏嘘!圣经说:“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出15:22—23)。玛拉究竟是何地,如今无法考证,倒是其字义“苦”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以色列人在此地真实的经历。旷野本是缺水之地,连续三天不得水源,  相似文献   

2.
视角     
镜天 《天风》2008,(16):25-25
在摩西的带领下,以色列百姓历经千险百难,行至迦南的边境巴兰旷野。上帝吩咐摩西从每支派(利未除外)中挑选一名首领,组成十二人的“侦查先锋”,前往迦南地,窥探该地的居民、城邑、土地和出产等情况,以便日后全民族的挺进。此次行动并非高度机密,乃是全民皆知的事情,所以,  相似文献   

3.
蒙恩的百姓     
苏圣洁 《天风》2006,(18):41
神人摩西在未死之前为以色列人所祝的福,让我们看到以色列百姓是蒙恩的百姓。“他疼爱百姓,众圣徒都在他手中。他们坐在他的脚下,领受他的言语。”  相似文献   

4.
陈鼎亮 《天风》2006,(18):18-19
基督徒蒙恩后的人生道路,有称之为“走天路”,也有叫“走旷野路”。称“走天路”的认为我们从今以后是天国的子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寻求神的喜悦是我们的人生方向,豪迈地走向永恒的目的。“走旷野”则表明基督徒的人生是重建以色列人进迦南的失败历史,同时说基督徒的人生犹如进旷野备尝艰辛。  相似文献   

5.
云柱与火柱     
陈志华 《天风》2009,(12):41-41
以色列百姓在惊心动魄的“十灾”后昂首离开为奴之地,于断裂的约旦河干地中挺进自由之地。旷野之路虽是艰险不断,但更是神迹连连,云柱和火柱便是基督徒广为熟知的神迹之一。在《出埃及记》中记载:“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日间云柱,夜间火柱,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5)
<正>"从三十岁直到五十岁",这是利未人在圣殿里供职的年龄。据统计,这句话在《民数记》4章反复出现了七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由于利未人忠于神,没有参与拜金牛犊一事(参出32:25—26),因此被拣选出来,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并负责"办理帐幕的事"(参民3:5—13)。以色列人行走旷野,一路上,会幕中所有器具的拆装、遮盖、看守与扛抬,都是利未人的事,这是他们的服侍。会幕是神与人相会的地方,以色列人安营或行走都要以会幕为中心,因此利未人从事的是非常神圣的侍奉。神将以色列中出产的十分之一赐给他们为业,作为工作的酬  相似文献   

7.
王大鹏 《天风》2008,(2):16-18
旧约以色列人的大祭司,在他们所穿戴的以弗得和挂在面前的胸牌上,都刻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这是告诉我们今天侍奉主的人,在我们的内心也要刻有上帝所顾念之百姓的名字以及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跨越约旦河     
何介苗 《天风》2010,(6):15-16
<正>约书亚在当时的以色列人中,何止是一只蝴蝶,他是天空中高飞的领头雁,他是群羊中干渴寻找水源的领头羊!走了四十年旷野之路的以色列人,没有一个人的鞋破损!他们来到约旦河旁,流水湍急的约旦河,横在他们的面前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以色列人只能隔岸相望迦南地!约书亚要带领以色列人跨越约旦河。按照常规,不外乎三种方法:一是"等",等到涨水  相似文献   

9.
走新路     
读经:书3∶1—6 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走了40年旷野的路,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按埃及法老预料,他们是走上了一条绝路。以色列人中,也有不少没有信心的,因路途艰难而埋怨,甚至想走回头路。当时摆在摩西和亚伦面前的难处是极大的。60万男丁,加上妇女、小孩起码100多万人。这样庞大的一支队伍,如何去面对旷野的各种挑战?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这的确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考验。神人摩西凭着真挚的信心,倚靠上帝的大能大力,将队伍带  相似文献   

10.
王志敏 《天风》2003,(12):19-19
旧约时代,有一个人名叫阿摩司,他只不过是个牧羊的,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但主的呼召临到他时,他就撇下羊群,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北国以色列,宣告神的话语,成为先知(摩7:14-15)。还有一人名叫大卫,是一个在旷野牧羊的人,主的呼召临到他,他就不再牧放羊群,被膏立为以色列的君王,牧养上帝的百姓(撇下8:7)。主的呼召临到阿摩司,是为了让他做先知,宣告上帝的话语。主的呼召临到大卫,乃是膏立他为君王,让他治理国家。服侍以色列民。阿摩司和大卫都接受主的呼召,却一个奉献做先知,一个奉献做君王。并没有都去做先知,也没有都去作君王,但主的旨意却成就在两个人的身上。可见,主呼召我们,乃是要在我们身上成就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11.
你们要去     
旧约以色列人的大祭司,在他们所穿戴的以弗得和挂在面前的胸牌上,都刻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这是告诉我们今天侍奉主的人,在我们的内心也要刻有上帝所顾念之百姓的名字以及他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向前奔跑     
林志华 《天风》2009,(11):5-6
神在得救的人面前安排的常常不是安乐椅,不是美味佳肴,而是一段需要奋进的路程。正像以色列百姓,神在他们吃了逾越节羔羊之后,不是让他们去享受,去睡觉,而是安排他们赶路。摩西吩咐百姓吃的时候要“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出12:11)。因为他们吃完,就要离开埃及,奔走神引领的旷野道路。基督徒的一生是奔跑的一生,要奔跑神为我们安排的天国路程。要跑好这段灵程,我们必须有心灵的装备。我们不但要参加跑,还要跑得好,跑得快,争取当一名得胜者。跑好灵程有下面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3.
鹌鹑与吗哪     
陈志华 《天风》2010,(8):39-39
<正>神对以色列民的眷顾,不只是危急时刻惊心动魄的大能拯救,也体现在日常饮食上无微不至的充足供应。即便在以色列人行之汛旷野时因缺乏信靠而怨声四起时,神依然没有收回他的怜悯,赐予他们遍地的鹌鹑和日用的吗哪。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人最初在西奈旷野流浪时,摩西命令犹太人的祭司和利未人在安息日和其他犹太节日,为人们诵读《妥拉》,传授犹太教的律法意识,每7年为一轮。以色列人离开西奈旷野后,在每周一和周四早上也开始诵读《妥拉》,因为这两天既是集市日又是法庭开庭日,听众很多。到公元1世纪前,按时诵读《妥拉》已形成制度。由于历史的变迁,境遇的不同,居住在巴比伦的犹太人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诵读《妥拉》的时间不同。前者要一年诵读完一部《妥拉》,后者则要三年读完一部《妥拉》,故有“三年一轮”之说。 现在的犹太人,大多沿袭巴比伦犹太人…  相似文献   

15.
怨言要不得     
喋喋不休的怨言让人感慨和无奈,那些目光短浅的不负责的窃窃私议,对已对人都不利。抱怨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在圣史上,所有的怨言都站不住脚,都只能证明窃窃私议者的幼稚和偏情私欲。以色列人从仓林启程,来到厄林和西奈之间的欣旷野时,就因为食物的缺乏而抱怨梅瑟和亚郎。其实一路上他们就没停止抱怨。尽管上主始终驾着云头在队伍前面引领他们,保护他们不受侵袭,如此无怨而悔地为他们为他们工作,以色列人还是不停地理怨。当队伍进到上主踢给的阿摩黎人的山地,梅瑟由十二支派各选一人侦探那地方,并得回报说,“上主我们的天主踢给我…  相似文献   

16.
走过旷野     
旷野,是一种景况的描写,是一个空旷的野外——它自然环境恶劣,是人迹罕至的荒凉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所发生的事件,本身就具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值得留意的是,整本圣经都贯穿着旷野的事件,从亚伯拉罕到使徒约翰被放逐拔摩海岛,记载的都是旷野事件.如果我们用两个字来概括摩西五经,那就是旷野.甚至,整个以色列民族史都是旷野的历史.当然,这种旷野的经历,一类是属于整个以色列民族的;而另一类则是属于个人的.  相似文献   

17.
摩西见异象     
苏志明 《天风》2013,(11):20-21
摩西不仅是以色列人的民族领袖,也是一位属灵的伟人。摩西的一生常常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埃及皇宫四十年,在旷野四十年,出埃及四十年(参徒7:17—36)。其中,摩西在何烈山上看到耶和华显现的特殊经历,是摩西在旷野四十年和出埃及四十年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对摩西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饷,这种经历对我们的生命也有很多启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上主向梅瑟显现说:"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欺压。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出离埃及?"(出3:9—11)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做为我派你的凭据。"在这里可以让我们看出,梅瑟再三推辞不肯去,因为他知道存在三方面的困难。第一,他看自己已经八十岁了。他在咏90:10说":我们的寿  相似文献   

19.
王玉校 《天风》2002,(10):24
在《约书亚记》中,当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走出了旷野,就在神的应许之地面前,摩西离世归天,神就晓谕约书亚,要他领百姓过约旦河。约书亚曾是摩西的一位好帮手,辅佐摩西打那一次次的胜仗。在窥地的十二探子中和迦勒一起是唯一报喜讯的。约书亚从他的辅佐地位,上升为以包列民的领袖,从中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一些属灵领袖所应具备的几样素质:  相似文献   

20.
我是什么人?     
余督兵 《天风》2007,(13):18-20
摩西在米甸旷野经过40年牧羊之后,才认识自己是个什么人。当他认识自己是什么人的时候,正是他生命成熟而蒙召为以色列民族领袖的时候。那么,摩西认识自己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一、是畏罪逃难的罪犯圣经说:“法老听见这事,就想杀摩西,但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神从荆棘里火焰中呼叫摩西,要打发他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对神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