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译自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9年第6期新辟的,讨论哲学的科学地位问题的专栏。该刊认为,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思想观点,但这些观点远非毫无争议。该刊在这个栏目中还刊登了一篇针对本文的批评文章。本刊将该文的一部分一并译载于后,以便读者对比和鉴别。  相似文献   

2.
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89年第6期刊登了А.Л.尼基福罗夫的《哲学是不是科学?》一文(参见本刊1989年第6期),该文刊出后在苏联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应,誉之者固不乏其人,毁之者也大有人在,照例也少不了“不偏不倚”者流,正所谓见仁见智。《哲学科学》已经连续4期刊登此类“反应”文章,可见其重视这场争论的程度。本刊在这里摘其要者予以发表,以便使我们的读者了解苏联哲学界对哲学的科学性问题所持的各种见解。  相似文献   

3.
波兰哲学家A.沙夫的近作《人生哲学》(在《哲学资料》1962年第5期译载有此文的摘要),在华沙书店改成《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题目而出版。波兰的另一个哲学家S.佐尔凯夫斯基(Stefan Zolkiewski)在《波兰远景》杂志1962年第1期上发表长文评论了沙夫的这部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4.
本刊1989年第1、2、6期,相继译载了苏联新哲学教科书《哲学导论》目录、写作意图、前言、结束语和苏联读者对上述材料的反映意见。但迄今为止,读者仍未看到该书的“正文”,不知该书究竟写了些什么和怎么写的。为弥补这一缺憾,本刊这一期选登了该书一些章节,以使读者在该书的中译本问世之前,能先睹其一斑。  相似文献   

5.
10月18日来华讲学的苏联哲学家、《哲学问题》杂志主编B.列克托尔斯基在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人员座谈时,提到苏联即将于明年初出版的、由著名哲学家弗罗洛夫主编的《哲学导论》一书。他对该书写作的意图和结构的介绍,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哲学问题》杂志第9期发表了该书四位作者联名写的文章:《关于〈哲学导论>一书的构思》以及该书的前言和结束语,并附有该书目录。从1986年10月全苏高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提出重写哲学、科学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教科书以来,苏联哲学界已有一些写作集体正在按在那个会上初步通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教学大纲》写作新教科书,但据列克托尔斯基讲,成  相似文献   

6.
奥伊则尔曼是我国哲学界非常熟悉的苏联哲学家 ,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领域成果卓著。苏联解体以后 ,他虽已 80高龄 ,仍然充满活力 ,勇于探索 ,从 1991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在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章主要有 :( 1)《马克思主义与 2 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科学》 1991年第 7期 ) ;( 2 )《哲学学说多元化的历史命运》 (《哲学问题》 1991年第 12期 ) ;( 3)《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 (《自由思想》 1993年第 7期、 1994年第 11期 ) ;( 4)《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  相似文献   

7.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于1987年4月14日—16日主持召开了以“哲学与生活”为题的哲学会议。此次会议是在苏联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包括哲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实行改革的重大时刻召开的。会上有来自苏联各地和各城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发言。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讨论,弄清苏联哲学的现状,认真分析造成哲学发展诸多不良倾向的主客观原因,弄清为什么基础研究薄弱,为什么存在大量毫无创见的低劣作品,为什么哲学脱离生活,等等。会议还想就哲学发展的迫切问题进行开诚布公、严肃认真的对话,以求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和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必须具体地明确哲学在当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指明进一步发展哲学科学,提高哲学研究著作和其他哲学出版物质量的最佳途径。《哲学问题》杂志自1987年第7期起至今年第2期,连续发表此次会议的发言材料,其篇幅之大,连载时间之长是该杂志历来少有的,可见此次会议受到重视的程度。本刊1988年第1期曾译载了《哲学问题》杂志关于这次会议的简单报导和会上散发的调查表及与会者的部分答询。现应读者要求,本刊特辟专栏,集中发表这次会议的有关材料,但限于篇幅,本刊只能选其要者摘译发表,希广大读者见谅。本专栏由贾泽林和本刊共同选题,责任编辑李树柏。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对苏联哲学家伊里因科夫,特别是对他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在苏联引起的不同反应,作了简要介绍。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他在重大哲学问题上的论述,特别是苏联其他哲学家就他的论点所提出的针锋相对的反驳,我们在这一期上又选登了他的《辩证法和世界观》、《列宁的辩证法和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一书的结束语和伊利切夫的《论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职能》。今后本刊还将适当发表这方面的文章,望读者对我们的安排提出宝贵意见,并请提供稿件。  相似文献   

9.
B.C.施韦廖夫是一位在当前苏联哲学界受到普遍注意,在世界哲坛也有一定影响的哲学家。我曾就“苏联近两年出了哪些较好的哲学著作”这一问题请教奥伊泽尔曼、列克托尔斯基、柯西切夫等著名苏联哲学家。他们一致首推施韦寥夫出版的《对  相似文献   

10.
在1958年4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矛盾问题会议上,当时还在莫斯科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任职的柯尔曼,以“矛盾的物质基础及其在思维中的反映”为题作了报告,阉割革命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原理。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本矛盾是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矛盾”,即“时间的不可逆性空间的可逆性之间的矛盾”。他同意沙夫的观点,认为:恩格斯关于机械运动的论断,即“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某一个地方又不在某一个地方”,是“违背了矛盾律”,是“错误的”,应该改为“物体在同一瞬间在同一个地方经过并且静止”。他说,他之所以公开指出恩格斯的这个“错误”,是因为他“在国外跟唯心主义者进行过不少论战”,他们“至今都死抓住这个错误”。他这两个论点,在会议上受到一些人(伊林科夫、库塔索夫)的批评,而且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也没有发表他的报告。1959年,柯尔曼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同年,捷克斯洛伐克《哲学杂志》第3期发表了他这篇报告。他的文章博得了反共哲学家们的重视与喝采。鲍亨斯基主编的《苏维埃学》第4期(1960年),即劳伯考维编的《苏维埃哲学中的矛盾原理》中,译载了柯尔曼的这篇文章。劳伯考维奇说:柯尔曼是“长期以来就已经拒绝使实证科学屈服于‘哲学的’教条之下的苏维埃哲学家”,“在他的报告中引人注目的,首先是一种强烈的函数主义倾向,其次是对西方学者的异常肯定的评价”(《苏维埃学》第4期“引言”)。西什科夫说:“他在1958年4月莫斯科举行的矛盾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一定以其对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的分析批判而发生了影响。如果说在苏联学术界关于矛盾原理的看法现在完全是另外一种看法,……那末,这绝大部分要归功于象柯尔曼、沙夫……这样一些独立的思想家的批判工作”(西德《哲学研究杂志》1962年第4期)。修正主义者受到了反主义者如此热烈的赞扬!  相似文献   

11.
    
本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俄国哲学史的译文。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俄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哲学家。1985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苏联哲学界一改以往的回避传统做法,着手出版百卷左右的《祖国哲学思想史丛书》,《哲学问题》等杂志特辟专栏,大量发表介绍这些哲学家生平的文章和他们的著作节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各国哲学工作者的注意和深思。这里介绍的三位哲学家是三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这里选登的三篇文章并不完全是他们的代表作。读者若能从这些文字中粗略地了解到俄国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之一斑,或进而看到苏联哲学已经并正在发生的变化,就不负编者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2.
本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俄国哲学史的译文。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俄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哲学家。1985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苏联哲学界一改以往的回避传统做法,着手出版百卷左右的《祖国哲学思想史丛书》,《哲学问题》等杂志特辟专栏,大量发表介绍这些哲学家生平的文章和他们的著作节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各国哲学工作者的注意和深思。这里介绍的三位哲学家是三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这里选登的三篇文章并不完全是他们的代表作。读者若能从这些文字中粗略地了解到俄国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之一斑,或进而看到苏联哲学已经并正在发生的变化,就不负编者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3.
Ю.К.普列特尼科夫是苏联哲学博士、教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迫切问题研究室主任。1982年,本刊发表了他的文章《进一步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全面阐述了以他为首的所谓“活动论”派关于构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原则。该文在苏联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他主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过程理论》一书(三卷集)就是遵循这一方法论原则写成的,该书被认为是一部在构筑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方面的开创性著作,该书即将在我国翻译出版。此次本刊编辑利用赴苏学习之机,走访了普列特尼科夫教授,请他就有关问题做了回答。下面即是此次谈话的译文。(根据谈话录音整理并经普列特尼科夫教授审阅)  相似文献   

14.
自《哲学译丛》译载凯德洛夫有关辩证法理论的文章以来,一些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不断来信询问有关苏联研究这个问题的详情和当前发展趋势。这里,仅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作一点介绍。把“探讨唯物辩证法”理论规定为苏联哲学界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在1967年8月14日苏共中央决议中作出的,但是认为有必要把唯物辩证法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来加以研究和阐述的看法,却是早在写作六卷本《哲学史》过程中就有人提出来了。他们认为,在过去一些年代里,苏联哲学家就  相似文献   

15.
本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俄国哲学史的译文。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俄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深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哲学家。1985年以后,特别是近两年来,苏联哲学界一改以往的回避传统做法,着手出版百卷左右的《祖国哲学思想史丛书》,《哲学问题》等杂志特辟专栏,大量发表介绍这些哲学家生平的文章和他们的著作节选。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各国哲学工作者的注意和深思。这里介绍的三位哲学家是三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但这里选登的三篇文章并不完全是他们的代表作。读者若能从这些文字中粗略地了解到俄国宗教唯心主义哲学之一斑,或进而看到苏联哲学已经并正在发生的变化,就不负编者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16.
南斯拉夫著名哲学家M.马尔科维奇院士发表在《哲学问题》1989年第9期的文章不能不引起读者们的注意。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这个方面或那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提到首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力求完整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首先是哲学)的最重要的内容仍无疑是一项迫切任务。提出这项任务是明显合理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破坏进程已  相似文献   

17.
《国内哲学动态》79年第四期、第八期和80年第二期共发表了三篇论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关心。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推动。韩学本同志的《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念及其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力图把马克思的异化观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联系起来,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问世以来苏联和东欧哲学家对马克思异化观的评价。但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的异化思想,在内容上和  相似文献   

18.
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从1985年第2期起连载了以《活动的哲学问题》为议题的圆桌会议材料。现选登其中两篇(《用现代观点看活动问题》和《现代历史过程中的活动》),供国内哲学界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9.
安启念 《哲学动态》2002,46(4):42-45
苏联解体之后,著名哲学家T.N.奥伊则尔曼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系统、深入的历史性反思,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见解.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发表于<哲学问题>杂志2001年第2期的<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优点和缺点>一文中.现将该文的基本思想概述如后,并略作评价.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1月18—20日,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就如何理解列宁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参见《哲学科学》1987年第5期)。争论表明,对列宁的定义可以区分出两种极端的解释:一种认为物质是实物客体;另一种认为物质是在人的实践背景上才能得到解释的社会范畴。此后本刊信箱的调查表明,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在学术界均有自己的坚定拥护者,而且人们就此发表了一些饶有趣味的见解。本刊登载的弗兰楚佐娃、彼得洛夫的父亲(1988年第7期)和尤尔钦科的文章就是这种多元论的结果。这引起人们对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问题产生更大的兴趣。现在已十分清楚了:人们一直坚持甚至更加强烈地要求从学术上,也可以说从社会方面重新研究这一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们来说,以往的年代并未白白流逝。现在我们就选用几个人的发言。我们认为,他们仅想把已在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争论中的发言者和在本刊著文者的观点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