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血压发病人数的增加,高血压所造成的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伤、功能衰竭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证明,为减少由高血压造成的重要器官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将血压控制在所要求的达标范围内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可逆性危险因素之一,但大多数患者仍未采取合适治疗,或未达到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循证医学证实,联合使用降压药物不仅是控制血压达标的主要手段,而且是保护靶器官的重要措施,可明显减少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血压的联合用药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以及心肌缺血患者的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临床工作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如何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心肌保护,防治或降低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心脏科学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很多心脏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拟行心脏手术患者的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对其研究的进展,其预处理可为临床预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因高血压造成的各种心血管事件,世界不同地区制定或修订了适合自己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通过对JNC7、ESH/ESC及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比较及分析,以便能更全面、正确地理解和发展我国新的高血压指南,并将该指南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聚集状态,包括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等,共同的病理基础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脂肪因子、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提高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有助于从整体观念出发防治肥胖带来的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治疗:百年历程、日益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高血压的治疗是百年以来医学的重要成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降低相关疾病发病、死亡、致残的重要手段.医学对高血压治疗药物、手段、方案的探索尚未止步,许多正在进展中.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生活方式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它的危害性较之烈性传染病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高血压防治仍停留在"专家模式"一头热的困局上,临床指南与临床实践有较大差距.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低.造成"三低"的原因有:(1)对高血压这种慢性、流行性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2)健康观念存在误区;(3)迷信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4)人群防治知识缺乏、素质低下.高血压防治是一个科学的综合管理过程,只有从健康教育入手,全面提高人群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才能开创高血压防治的新局面.健康追求不应只是个人行为,还必须是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人群有了健康观念、健康心态和健康智慧,高血压的防治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达标率、最大程度地降低靶器官损伤,一方面应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量运动,另一方面,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应根据不同个体的高血压发病机制及病因的差异,在指南的指导下,应用不同种类抗高血压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采用针对个体的优化治疗,才能更有效地使降压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可逆性危险因素之一,但大多数患者仍未采取合适治疗,或未达到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循证医学证实,联合使用降压药物不仅是控制血压达标的主要手段,而且是保护靶器官的重要措施,可明显减少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血压的联合用药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对心肌造成的损伤,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缺血预处理最终通过位于心肌线粒体内膜上的几种蛋白通道发挥作用.因此,研究可调控这些重要通道功能的特异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线粒体将会成为一个有潜力的重要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的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