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是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为主体的心血管血液动力学和形态学的综合技术,作为冠心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因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有创性诊断技术,因此术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痉挛、血栓栓塞、心包填塞、低血压、心律失常(房颤、室颤、传导阻滞等)、穿刺部位血管损伤(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现将其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观察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行个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CTO病变行PCI术的患者。共入选46例患者,每位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2.3±1.3)个,支架平均长度(29.52±6.98)mm,支架平均直径(3.61±0.42)mm。其中左主干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右冠状动脉CTO病变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93.5%,总成功率95.7%,手术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急性血栓形成、无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心功能(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前均有改善。随访期间[平均随访时间:(14.48±15.01)个月],发生7例靶血管血运重建(其中2例CABG),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5.2%。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病变采用个体化策略的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这提示对于左主干病变合并右冠状动脉CTO行PCI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各种类型冠心病的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动脉硬化的进展过程都有血小板的参与,因此冠心病的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基石,抗血小板治疗的重点应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治疗、STEMI溶栓治疗的辅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的治疗结合个体参照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急诊再血管化治疗PCI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CS的病死率有积极的意义。目前还没有哪个随机对照试验明确PCI或CABG哪种更好,但目前的治疗倾向于急诊PCI。合并CS的AMI患者直接多支血管PCI治疗获益增加。对于血压偏低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应该作为缩血管药物的一线选择。靶目标平均血压维持在65mmHg~70mmHg,因为更高的血压不增加临床获益。最佳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治疗是CS治疗的基石。经皮机械辅助装置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但也加剧炎症反应、出血等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 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量的相关性,选取18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ELISA法测定Lp-pLA2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Lp-pLA2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组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Lp-pLA2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组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Lp-pL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量呈正相关性,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口服,及对照组,即术前不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通过TIMI帧数法比较冠脉血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罪犯血管、疼痛到球囊扩张时间、多支病变比例、支架类型及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TIMI3级血流的比例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有增加趋势(93.5%比89.7%).PCI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校正TI-MI帧数明显减低(26.2±11.52比34.3士18.11),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急诊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于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9.
探讨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80例STEMI并发CS行PPCI者,根据术前是否置入IABP分为IABP组(n=48)和非IABP组(n=3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与非IABP组相比,IABP组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10.4%vs.28.1%)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率(37.5%vs.65.6%)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MI并发CS者行PPCI,预防性置入IABP可较少P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院内MAC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及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的有效手段。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被临床广泛接受和应用。在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有研究显示高血糖是引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必须进行严格的血糖管理。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可能血糖目标定为餐前血糖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确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因素。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连续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3例,38例(18.7%)发生了无复流现象,分析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的临床及造影资料,发现年龄、白细胞计数、术前血糖、ST段抬高幅度、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术前收缩压、高敏C反应蛋白、术前killip分级、血栓负荷量及犯罪血管长度十个因素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其中五个因素为无复流的危险因素(P0.05)。这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家庭支持对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患者心理压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将89例PCI术后患者按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分为高、中和低家庭支持组。应用SAS自评量表、SDS自评量表及SF-36生命质量问卷,比较其抑郁、焦虑以及生命质量的水平。结果显示:三组间抑郁、焦虑及生命质量有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职能维度中,中与高家庭支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家庭支持组分别与中及高家庭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维度中,低与中家庭支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家庭支持组分别与低及中家庭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水平比较显示,高支持组NO水平,高于其他组(P0.01)。因此,家庭支持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生命质量相关,可能和NO等血管活性介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IVS6+ 95 (C/G)基因多态性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再狭窄的意义进行探讨.UAP患者行PCI术(TIMI血流达到3级),3个月~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选取血管腔内径狭窄≥75%者(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对照组)152例,测定术前术后24 hPAPP-A、hs-CRP水平.采用基因测序法分析IVS6+ 95多态性.再狭窄组术后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术后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下降(P<0.001).再狭窄组IVS6+ 95中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而等位基因C频率无明显差异.PCI术后PAPP-A、hs-CRP血清水平可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的指标,IVS6+95(C/G)多态性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其中基因型CC是致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相关因素。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453名,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MBG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通过单变量分析,症状至PCI时间、血糖、Killip分级、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血栓负荷程度、病灶血管长度与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有关(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症状至PCI时间(OR:1.20;95%CI:0.90~1.54)、血糖(OR:1.08;95%CI:1.03~1.39)、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OR:0.92;95%CI:0.79~1.07)、血栓负荷程度(OR:1.40;95%CI:0.96~1.87)、病灶血管长度(OR:1.18;95%CI:1.02~1.37)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及时准确的介入治疗关乎患者生命.介入治疗成败的关键是要熟练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获得清晰的影像资料.但是,一部分患者会发生解剖学变异,使得一部分患者冠脉走行异常,由于是少见人群往往被忽视,导致介入治疗失败,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时,由于找不到梗死相关血管而导致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详细了解冠脉解剖变异,掌握变异血管介入治疗技巧对冠脉介入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医学影像技术是诊治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设备复杂、昂贵而无法在基层医院普及。基于超声、CT和MRI的无创性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帮助,但是可能因为医生的经验、肠道气体等因素而影响其敏感性。近年来基于分子影像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肿瘤定位和边界判定、微循环评估和淋巴结定位等领域开始尝试应用,表现出很好的临床价值。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治中也有个案报道,尤其在外科手术决策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病理基础。ACS的发病机制为长期冠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导致斑块形成,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斑块破裂或侵蚀,导致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肌细胞损伤。ACS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ACS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冠心病仍是人类,尤其是高龄患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中青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急剧上升趋势。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无论选择保守药物治疗还是选择PCI开通血管使心肌充分再灌注治疗,均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为治疗基石。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心肌缺血或坏死.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确诊和治疗,众多患者为之受益.然而,我们也发现其中部分患者可能不必要接受CAG,或CAG后可能不必要或不宜接受PCI.鉴于此类技术的有创性、风险性、高费用等因素,同时为避免过度诊疗,充分评估已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选择及未知胸痛或其他情况CAG的选择,正确进行临床决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治疗浅表性膀胱癌(STCC)的优点.2007年到2008年间,对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浅表性膀胱癌的93例患者,采用单盲方法,分别采用经尿道电切术(TURBT)和选择性绿激光术治疗.并对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肿瘤复发情况、膀胱穿孔例数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选择性绿激光汽化组出血量明显低于电切组(P<0.01).且无膀胱穿孔.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治疗比电切治疗在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指南的核心要点述评基础上,针对欧洲血脂指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中的问题,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和循证研究证据,强调中、小剂量他汀是我国大多数血脂异常患者降脂达标策略,本文明确指出对推荐使用中、小他汀类药物来防治中国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无可争议。我们没有理由用大剂量他汀治疗中国的患者,更不应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突击使用阿托伐他汀80mg的序贯疗法。呼吁广大的临床医生要在落实推广中国血脂指南的工作中,用最美的音符共同奏响降脂达标坚持他汀中国剂量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