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PA是健康行为领域研究的新取向。认为改变健康行为需要两个分离的过程:动机和意志。首先,基于自我信念的基础上形成改变的意图;随意,行为改变才会被计划、引发并维持。HAPA认为,动机阶段引起行为意图,而意志阶段则产生实际行为。以自我效能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因素在两个阶段起重要作用,对于健康行为的采纳、引发和维持的产生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雯  杨丽珠  李晓溪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51-1662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模型的提出源于健康行为社会认知模型的发展和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在HAPA中, 健康行为变化被视为一个包括行为产生、保持和恢复在内的连续过程; 结果预期、危险感知、三种自我效能感和两类计划被用来解释意图的形成及其向行动的转化; 两个阶段的划分有助于区分三类干预对象, 建议实施菜单式干预。HAPA模型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 也引发了有关模型实质的争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旨在考察更多的自我调节变量、检验因果模型, 在健康行为的多个领域开展应用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3.
健康动机是人们想要健康的愿望, 是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一个决定因素。本文回顾了有关健康动机的理论、测量和实证方面的研究。比较值得推崇的健康动机的动力过程理论认为健康动机是一个内在的动力过程, 并把健康动机对健康行为的作用分为四个阶段: 产生健康愿望、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和对行动的坚持。对健康动机的测量主要有一般测量和具体测量两类。实证研究表明健康动机能促进个体的健康行为并由此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健康行为对个体身心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和预测个体健康行为的发生和改变.本文介绍并剖析了健康信念模式、保护动机理论、合理行动/计划行为理论和多阶段改变等四种以心理社会因素为基础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来访者动机: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访者动机是影响行为改变和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的关键问题。自我决定理论(SDT)是关于动机行为的一种宽泛理论,将动机看成一个随自主水平变化的连续体,认为来访者自主水平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并强调治疗师的自主支持对来访者参与和坚持改变的重要性;动机访谈(MI)则是在成瘾行为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技术和策略,遵循来访者中心的原则激发和增强来访者动机。在健康行为领域两种治疗模型有不同的起点、焦点和发展路径,研究者却发现两者可以系统而有机地整合,促进了有实证支持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五、灰色自我元动机理论无疑,动机的产生是个过程,以往的动机理论不少对其概括和分析。那么,灰色心理科学观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机的激发阶段,是个以灰色自我为基础,对内外有关事物进行解释,从而使其具有主观、自我化意义的过程。主体以此为前提,再进行进一步反应。我们已分析,论证了心理的灰色性,动机活动中同样具有灰色性,我们要进一步明确指出的是,自我在心理活动中,特别是动机活动中是个体对外部反应的基本标准,具有筛选作用,它决定个体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最要好同伴吸烟、青少年个性特征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关系.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一所重点中学的1042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被试自我报告他们和最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以及他们的个性特点.结果表明:(1)吸烟和不吸烟的青少年在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与不吸烟青少年相比,吸烟的青少年表现出更高的遵从动机和更低的自我效能感;(2)青少年的遵从动机、自我效能感与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间存在显著关系.遵从动机高、自我效能感低的青少年,其最要好同伴吸烟率要显著地高于遵从动机低、自我效能感高的青少年;(3)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与青少年吸烟行为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4)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既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通过自我效能感、遵从动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但最要好同伴吸烟行为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直接作用要大于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我增强与自我验证的动机是两种重要的自我动机.本文介绍了在自我研究领域中自我增强及自我验证的理论和有关研究,同时还介绍了两者之间的争论、调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个体的自我动机中,两者同时存在,并且交替作用来控制行为.本文最后还阐明了影响两种自我动机起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老年人使用数字诊疗产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社区老年人进行有关数字诊疗产品接受度与使用情况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使用数字诊疗产品主要包括动机产生、行动产生和维持行动3个阶段。需求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在动机转变为行动的过程中,个人资源(包括线下医疗途径通畅度、自我效能感)和环境因素(包括子女或亲友的推荐、外界的宣传介绍、他人帮助)是重要影响因素。老年人的使用体验(包括对产品功能效果以及操作难易的感受)会影响后续的使用动机和使用行为。结论:为提升老年人对数字诊疗产品的使用频率,要先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与使用动机,提供有针对性的推动策略,加强宣传介绍与帮助指导,促使动机转化为行动。为维持老年人的使用行为,要发展适合他们的产品,让其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0.
Swann提出自我验证理论并于最近给出自我验证过程的模型,概括了以往有关自我验证的研究结果。自我验证动机和自我评估动机是互补的,但是自我验证动机和自我增强动机之间的争论则很复杂,它们争论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从“我重要”到“我们都重要”,再到“怎样相互作用决定人的行为”。自我验证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