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显示大脑内白质纤维走向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制定手术计划,指导手术及判定预后等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综述了近年来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治疗及判定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文献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回顾、总结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领域的横向扩展 1.1医学影像学及其与临床各学科之间产生的广泛互动推动着学科发展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展,新的机器及软件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推动了临床学科的进步,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本学科的进步.以胶质瘤为例,灌注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波谱、扩散成像以及功能MRI都在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灌注成像所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磁共振波谱所获得的代谢物含量的变化不仅有助于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还可用于指导立体定向活检.胶质瘤手术最重要的是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而尽可能地保留重要的脑功能.功能MRI所提供的有关皮层功能区的信息以及扩散张量成像所提供的有关肿瘤临近白质束的信息可使神经外科医生准确地切除肿瘤,而不引起严重后遗症.这些新技术的联合应用开拓了临床医生及神经放射学医生的知识和视野,对临床医学乃至基础医学的冲击已到了必须修改教科书的地步[1].  相似文献   

3.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科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MRI技术的一个新应用,将DTI引入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使人们能更加直观地研究弱视患者视路相关结构有否解剖改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并灵活选用适宜技术与高新技术以期达到弱视诊断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科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MRI技术的一个新应用,将DTI引入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使人们能更加直观地研究弱视患者视路相关结构有否解剖改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并灵活选用适宜技术与高新技术以期达到弱视诊断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弥散张量成像在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秋海  舒华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9):1369-1376
人类的语言功能不仅仅基于以额叶、颞叶为代表的语言脑区灰质皮层的激活, 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些脑区之间白质纤维束的连接。随着各种脑成像技术的逐渐成熟, 基于核磁共振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语言认知领域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弥散张量成像在语言认知研究上的应用, 可以将其与行为测查、功能定位成像、功能连接、全脑网络等多种分析方法结合来共同研究语言认知, 进而从脑结构的角度来探究语言与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科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MRI技术的一个新应用,将DTI引入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使人们能更加直观地研究弱视患者视路相关结构有否解剖改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并灵活选用适宜技术与高新技术以期达到弱视诊断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疗效评估.将240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显微外科手术组和常规手术对照组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残/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花费以及平均恢复工作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具有并发症少,病残率低,疗程短,住院花费少等特点,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脑的性别差异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为脑结构和脑功能性别差异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借助结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等脑结构信息, 以及脑电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脑功能信息, 当前研究主要探讨了脑灰质、脑白质和大脑的基线活动在脑局部区域、脑子系统、全脑连接组三个层次上的性别差异及其在年龄上的发展变化。此外, 为了更好地理解脑性别差异, 当前文章还探讨了脑性别差异研究领域的一些认识误区。有关脑性别差异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现有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多分歧, 仍然有深入挖掘的空间。未来应该加强对具有性别特异性的心理疾病脑机制的研究, 关注基因和环境对脑性别差异的交互作用, 并利用脑功能活动动态变化的特性、以及结合多模态的脑成像技术进一步阐明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外伤患者比较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病因主要是脑血管壁损伤、血管受机械牵拉挤压、脑血管痉挛及低灌注、氧自由基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进步,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已基本能做到,了解其主要发病机制以后,针对性地给予扩容,保证脑灌注压.通过提早预防、早期手术和内科药物、物理治疗方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疗效评估,将240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显微外科手术组和常规手术对照组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残/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花费以及平均恢复工作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具有并发症少,病残率低,疗程短,住院花费少等特点,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