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作者简介及作品的成书背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其思想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著作包括《古典时代疯狂史》(《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性史》等。1984年6月25日,58岁的福柯因艾滋病死于法国硝石库医院。这家医院的前身正是他的成名作《古典时代疯狂史》所剖析过的一家精神病院。…  相似文献   

2.
精神病学领域有关权力因素的讨论日渐增多,法国哲学家福柯对权力和知识的含义及其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当代精神病学领域的相关的主题,如精神疾病、精神病院、诊断、治疗等,提出了批判性的思考,指出了其中隐含的权力因素及其历史性、文化性构成,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精神病的主题,更加关注人文因素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权力、知识和精神病学主题——福柯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病学领域有关权力因素的讨论日渐增多,法国哲学家福柯对权力和知识的含义及其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也对当代精神病学领域的相关的主题,如精神疾病、精神病院、诊断、治疗等,提出了批判性的思考,指出了其中隐含的权力因素及其历史性、文化性构成,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精神病的主题,更加关注人文因素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青 《哲学研究》2023,(11):24-32+128
在权力谱系的分析中,福柯借助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而呈现一种不同于传统司法概念系统的权力形态。福柯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具体分析,展示了一种具有历史和地域特征的在地化权力形式。这种新型的权力基于特定的空间而展开,并借助于技术化的操作而呈现。它本质上不再是传统的司法权力概念,即一种本质上是规则和禁令式的否定的权力,而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肯定性权力。在马克思《资本论》的权力形式分析所揭示出来的唯物主义属性的基础之上,福柯将权力的唯物主义表现集中于身体和生命之上,即一种规训的权力和生命的权力。虽然福柯将这种权力的属性称之为唯物主义,但其“唯物性”仅仅表现为与权力的司法系统相对立,而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具体的经济运作关系中来得到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法国1968年5月运动给予福柯行动的机会和思索的资源。他以这次运动为对象和参照,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权力理论和革命理论,回应了人们对“新哲学家”和“新政治”的呼唤。福柯以微观权力为对象,分析了现代社会的规训机制,试图以此探讨现代社会的反抗策略。对于革命,福柯始终怀有极大的热忱,但他在1968年5月运动中的行动表明,福柯在本质上是一个新的无政府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杨生平 《哲学研究》2012,(11):78-83
<正>权力是现代政治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解释权力的产生与运作,对现代政治学理论的建构尤为重要。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奠基人之一,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在《性史》与《规训与惩罚》等著作中,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权力的产生与特点;它对我们深入开展权力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对传统权力观的批判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说:"如果要建立这样一种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力,以便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与土地的丰产为生并生活得很满意,那就只有一条道  相似文献   

7.
空间、权力与知识:福柯的地理学转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雪松 《学海》2005,(6):44-48
福柯是将空间议题置于社会理论架构之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本文评述福柯关于知识、权力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论述,从而展现福柯地理学转向的基本理论脉络。  相似文献   

8.
解读《人谱》:圣贤人格的证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周(1578—1645年),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浙东山阴县城北的蕺山,学者尊其为蕺山先生。作为晚明心学的殿军,蕺山的思想宗旨是在心学旧基上重新架设一个刚刻严毅的人学价值体系,藉此矫正阳明后学过于强调“良知现成”而轻忽理性限制和实修工夫之理论偏颇。在工夫论上,蕺山早年言主静,中年言慎独,晚年归本于诚意,其间对工夫论的体认与实践层层递进,步步归密。在晚年主讲证人书院期间,著《人谱》,极言实修实证的“证人”工夫,以证成圣贤人格。如今市场经济时代,物欲泛滥、道德价值疲软、理想人格缺席,此时重温《人谱》,如能批判继承,仍不乏…  相似文献   

9.
《等待野蛮人》是以帝国对"野蛮人"的统治为故事背景,将被统治者置于岁月的炼狱之中,层层推进地展现了帝国统治者的权力运作机制。以福柯有关权力的论述为视角,对小说中权力的眼睛进行解读,认为小说中眼睛是权力的隐喻,通过论证文本中满目疮痍的社会规训,众目睽睽下的暴力构序以及掩人耳目的精神支配,以此对帝国统治者的霸权统治进行反抗和颠覆。  相似文献   

10.
<正>福柯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最为深刻的代表者之一。在当代境遇中开启马克思与福柯的思想对话,有助于我们吸收福柯的合理创见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密尔把政府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行政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表述为一个基本原则,即"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对行政权力给予道德限定,既保证行政权力存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又要求政府在不侵犯个人自由权利的基础上,承担起政府建设性的公共职能."不伤害"原则为行政权力在有为与无为之间确立了合理性限度.  相似文献   

12.
蔺学才 《美与时代》2007,(11):125-126
<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一个里程碑,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作者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1888年生于美国,后加入英国国籍,1965年去世.<荒原>通过物欲的故事,借助充满欲望与绝望的矛盾意象,如"荒原"、"岩石"、"枯井"等,以及由它们构成的一幅幅衰败的画面,以现实和幻想有机结合的形式,揭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无法掩饰的精神的荒芜.枯萎的精神荒原--庸俗丑恶、虽生犹死的人们--灵魂复活的希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诗阴冷朦胧的画面,深刻表现了物欲横流、精神堕落、道德沦丧和万物萧瑟的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3.
福柯与《临床医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医学的诞生》是20世纪法国著名学者福柯的一部医学史研究专著,主要从空间、语言和死亡三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医学也就是临床医学诞生的可能性条件,兼具历史与批判的性质。它揭示了隐藏在医学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反映了福柯瓦解传统、颠覆理性的新型历史观。  相似文献   

14.
15.
近日有幸阅渎了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的《解渎中国人的人格》一书(200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感想颇多。在此斗胆闲聊几句,以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6.
<正>有这样一段描述仙人生活的语句:高山崖顶、白云深处、仙鹤飞翔、童子引路。这短短十六个字所描绘出来的场景,也许是我们修道之人共同的梦想——得道成仙。成仙固然美好,至于其方法、途径该是如何,却历来是千人千语,各有看法。为了找到最终的答案,我们还需从道教经典中得到启示。道教经典浩如烟海,对道教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必然有一些经典,面向普通民众,传扬教理,提出要求,以利于弘道。也就是说,要有一些"成仙指南"。所以,《太上感应篇》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夏凡 《现代哲学》2006,30(3):45-51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原理》是理解其思想的最主要文本之一。但是对文本特征的把握不够使得此书长期以来像天书一般无解。该文认为,只有理解《希望原理》的“史诗性”特征和“碎片性”特征,才可能进入布洛赫的这部著作。无论布洛赫的生平还是《希望原理》的思想内容、文本结构抑或精神气质,都与荷马史诗有重重关联。而布洛赫有意识运用的碎片化写作策略,又使得《希望原理》成为一部反体系的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18.

权力与经济是分析当代医学化现象的两个重要维度。医学不只是一种知识和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权力规范和经济活动,伊里奇和福柯都对此展开了分析,但是两者的方式与对策有所不同。伊里奇将医学化视为一种文化异化现象,并提出了一种文化主义的消除策略,福柯则将医学化视为权力体系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生命政治批判的反抗策略。两者的解决方案都具有局限性,但两者所开启的权力与经济批判以及对个体自主性的强调,有助于理解当代社会医学化的复杂性,也有助于将医学化批判置于整个社会危机的哲学反思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从《马奈的绘画》出发,结合福柯本人及其理论研究的知识背景和特点,结合他的哲学思想和考古学方法,去"看"他对马奈绘画的"看",分析他对马奈绘画的分析,考察他的"目光考古学"的由来以及在其绘画理论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他在马奈作品中看到并据之陈述的目光、(讲座)参与者投向福柯目光的目光以及所有投向他人和自己的交叉目光之间的认识论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对经典作家原始文本及其思想的深度挖掘和客观阐释仍显得非常不够,基于此,本文特别解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选择关乎这一议题的《我的权力》部分。在人们通常的理解中,权利、法律乃至犯罪等现象归属具体法学讨论的范畴,然而无论是施蒂纳还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它们看作单纯的法的问题,而是从个体与社会的分野中,紧密结合人的自由问题来透视它们的存在方式、表现形态及其本质特征,这使其各自的分析别具特色和深度,而且呈现出两种很不相同的视角和思路。当然,它们之间与其说是对立的,还不如说是互补的;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矛盾、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差异,要求我们必须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判明趋势,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