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说“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系统的基本条件———要素、联系、功能。因此,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剖析“证”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实现“证”的客观化、规范化,对中医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辽宁省人民医院(110032)尚弘光一、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之间的矛盾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或中医治病的基本出发点主要在于中医重视并着眼于机体的反应──即“证”上。中医对疾病的概念,实际上是以出现临床证候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很多方面都贯彻了"辩证论治"观念,将所辨的证候落实到受体、基因和各种调控系统上.尽管两者理论基础完全不同,但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对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原则在疗效评判上的理论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中医诊疗体系的一大特点。与西医比较而言 ,在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这三种手段中 ,中医比较重视辨证论治。“证”是一个介于“病”与“症”之间的概念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自医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确立了此原则后 ,二千多年来 ,历代名医均奉之为上法 ,遵之不移。实践也证明 ,“辨证论治”原则以其具体、灵活操作等优点的确在临床诊疗疾病中发挥出不可磨灭的作用 ,那些传颂千古的名医验案无不是以此为大法。在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中 ,此原则历经几千年…  相似文献   

5.
中医大处方合理思路:一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对症加减化裁治疗;二是治疗某一疾病非对立证型的两个或几个方剂的有机组合,治疗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的这几个方剂对其病的指标都有改善作用,有机组合后产生协同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6.
"证"与"辨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证"与"辨证"的关系阐发有关概念,认为对证的概念不应一概而论,在此基础上把证细分为两个概念,提出有形之证和无形之证,辨证的过程就是构建一个"无形之证"理论模型的过程,用来解说有形之证,达到无形之证与有形之证的最大吻合.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在很多方面都贯彻了“辨证论治”观念,将所辨的证候落实到受体、基因和各种调控系统上。尽管两者理论基础完全不同,但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理念,对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临证的关键,因此,准确辨证,合理施治,成为中医保证疗效的核心,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了四诊合参等原则,如何进一步把握辨证的准确性,也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多途径多角度辨证,能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下面笔者结合临证中消化系统常见的胃凉证辨证,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9.
病证结合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证结合刍议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510575)肖冰,张万岱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的基本思想,其观点来源于《内经》,其确立则归于仲景。一般认为其含义是: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理论,对病人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证型之...  相似文献   

10.
改善症状是中医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优势,但简单的对症治疗显然体现不了中医的特色;辨证论治虽然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但在对癌病本质的把握上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单一的辨病论治强调以毒攻毒,却不能改善症状及预后.本文作者以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为例,认为抓主症,将病证与辨治相结合,有望较好地解决"症""证""病"三者的关系,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一般存在着病和证的两种演变,相对于病而言,证有着更高层次的组织方式,有自身发展规律,反映的是机体整体状态.这种对证的诠释有利于中西医理论间的接轨,使证研究更容易被现代医学理论所接受,是中医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病证二者并不矛盾,而是互补,共同提供了对疾病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12.
病证关系的科学反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临床学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因证确定治疗方法 ,随证变化加减方药。正是由此原则 ,中医学才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之说。治病强调“证” ,选择治法和遣方用药必须以“证”为依据 ,这是中医学的鲜明特点 ,它有很大的灵活性 ,适用范围几乎不受限制。然而 ,这一临床原则是否完全符合临床实际 ,能否切中疾病本质呢 ?危害人类健康的是各种疾病 ,而任何疾病都必有致病原因和病理 ,治疗为什么不直接针对疾病原因和病理 ,却强调“证”的表现呢 ?病和证究竟是什么关系 ,怎样处理这一关系才能符合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证"本质研究的无序与有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医"证"本质的研究结果呈现弱特异性的.证是宏观概念,既呈现着多态性,又呈现着同态性,无序中包含着有序,有序中亦体现着无序.对于"证"研究中出现的弱特异性的研究结果,应将其看成这一证候的几种不同状态;对不同证候得出的同一研究结果的处理也是如此.具体技术上的处理包括:对研究思路更新;对证候规范化;大范围科研协作.强调了大范围科研协作.  相似文献   

14.
论"证"的性质、结构及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中医现代研究中 ,证的研究乃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不少学者认为 ,中医的现代化可能会在证实质的研究中得到实现。然而 ,证是什么 ?近年来人们对此问题做过不少讨论 ,见仁见智 ,或说证是证据 ,或说证是症候群 ,或说证是证型 ,或说证是疾病在阶段上的病机 ,或说证是疾病时机体在整体层次上的反应状态 ,或说证是疾病阶段病变在人们认识上的反映。在证实质研究已经经历了相当长时间后的今天 ,我们对证为何物还没一个统一的认识 ,这种状况值得深思。笔者在此就证的性质、证的结构以及证研究问题 ,谈谈自…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与思维错位效应湖北省来凤县人民医院(445700)王习培1.思维错位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在疾病认知过程中,证缺乏统一的客观化的精确的界定标准。这是因为,证是疾病过程中某阶段症状、病因、病性、病位及邪正方面病理因素的总和。医生对四诊材料的综合及...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生于100多年前以重阳扶阳为主要思想、喜用姜桂附等温阳药物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从中医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析:(1)"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挟阳学派"也是为纠正温病学派用药寒凉阴柔的时弊而从阳立论的;(2)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当今中医呈现"异化"、"退化"、"西化"等现象,"扶阳学派"是在中医回归自身发展,以传统理论应对"-3今疾病的思潮下应时复兴的;(3)历代曲折发展中多有矫枉过正之嫌,希望扶阳学派复兴不要蹈其旧辙,形成滥用温补的新时弊;(4)经典是各学派共同的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永恒的法宝,不能离开中医经典之道.而径效扶阳之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1]的问世,中医诊断学知识体系日臻成熟和稳定,病与证的概念有了明确界定.作为诊断的高级阶段[2],辨病与辨证之间的关系亦显得日趋明晰.鉴于学科的教学特点,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3]在详尽介绍"辨证"的同时,不忘渗透"疾病诊断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医诊断"病证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循证医学——中医临床研究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1 1 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相通性辨证论治至今仍是作为中医的临床特色之一在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与准则。无论是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还是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等 ,都是以“证”为主线 ,去搜寻资料 ,探其本源 ,直到揭开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就是其对临床征候 (证据 )搜集、分析、整理的过程。当然 ,中医的“证”与循证医学的证是有区别的 ,中医的证是宏观的、定性的 ,有时甚至是模糊的 ;而循证医学的证是“最好的、最可靠的证据”。但中医学上“证”的确立 ,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证实质研究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证这一概念来源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的哲学思想来源于《内经》 ,张仲景把它具体结合于临床 ,应该说实践性很强的辨证论治是张仲景奠基的[1] 。但是《伤寒论》、《金匮》中对病、证、症没有明确区分[2 ] 。由于学派、历史原因及临床需要的不同 ,目前通用的八种辨证方法[3 ] 对证就有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中医界长期以来对症、证、病的基本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把《证》作为中医的诊断单元概念是时代对旧词赋以新意[4 ] 。由此可知证的概念从《伤寒论》开始就没有明确 ,而且随着时代、学派、临床需…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与遗传、免疫、种族、环境等因素有关的侵犯多系统结缔组织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多器官受累,症状重且复杂,病情反复缓解和发作,故本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终身治疗.糖皮质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为最关键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的荆量、合理运用及"度"的掌握是治疗疾病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