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唐诗之"疫"的探讨,认为唐朝对疫病产生原因的认识是来源于秦汉以前的疫鬼思想;在治疗方法上采用医师、灸师、诅师、符师四者相结合的医疗手段;并分析了唐代疫病的传播途径、疫区气候条件及唐代疫病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2.
程恭让 《法音》2020,(3):23-27
从庚子年春节前后到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并在全球逐渐蔓延开来。在这次防疫、抗疫的过程中,中文媒体经常出现一个词汇,叫作"佛系抗疫"。如有些名人说新加坡的抗疫是"佛系抗疫",上海的抗疫不是"佛系抗疫";德国未"封国"前,说德国是"佛系抗疫",德国总理一下令封闭边境,便说德国已经改变"佛系抗疫"的政策了。[1]"佛系"这个词汇近几年出现,并越来越成为一个高频词。  相似文献   

3.
《法音》2020,(3):1-1
春晖遍照,神州芬芳。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笼罩在中华大地上的"疫霾"也日渐消散而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逆行驰援的医务工作者、不辱使命的解放军战士、恪尽职守的基层干部、忘我无私的志愿者义工、坚强乐观的疫病患者,以及亿万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普通民众,共同谱写了华夏儿女万众一心、携手抗疫的不朽篇章,向全世界展现了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英勇团结、敢于奉献、愈挫愈强、坚不可摧的精神气节。中国人民以其巨大的牺牲、艰苦卓绝的实践,为世界抗疫提供了经验,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4.
经文:赛53:1-12;可15:1-41;罗5:7-8在2021年复活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失去亲人的人、为抗疫而无私付出的"最美逆行者",以及响应国家号召而自觉隔离的人们献上祈祷。祈愿抗疫取得最终胜利,祈愿国泰民安。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因为耶穌死而复活,更新了生命,战胜了死亡,给予了所有人的生命更大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庆祝耶穌的复活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纪念他的受死,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上帝的救赎计划和耶穌基督那难以测度的舍己的爱。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指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到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共200年的时间。魏晋时期是个乱世,加之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疫病发生频率远远高于前朝。1魏晋时期疾疫概况魏晋时期有关疾疫的最早记载是魏文帝时期,魏文帝黄初三年“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城未拔,会大疫。”[1]。魏文帝黄初四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2]此后,大规模的疾疫在正史中记载共有45次之多,见表1。表1魏晋时期疫疾概况序次时间地域内容出处1魏文帝黄初三年江陵大疫《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2黄初四年三月大疫《三国志.魏书.文帝纪》3同上宛、许大疫,死者万数《宋…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的瘟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唐诗之“疫”的探讨,认为唐朝对疫病产生原因的认识是来源于秦汉以前的疫鬼思想;在治疗方法上采用医师、灸师、诅师、符师四者相结合的医疗手段;并分析了唐代疫病的传播途径、疫区气候条件及唐代疫病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7.
安慰子 《天风》2004,(12):36-36
假期到了,看到同学们满脸掩饰不住的喜悦,而我却丝毫提不起精神,我知道我已经给自己安排了一个"灰色的假期"。 同学们有的去旅游,有的去下乡讲道,有的回家与亲人团聚。往常热闹的宿舍只剩下我一个人,喧嚷的校园也有了难得的安宁。我关上门,拉上窗帘,设计好我的堡垒,让自己如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里是我的天地,许久以来,压抑的心绪想借机整理一下,回忆自己的心灵在神的宝血中经历洗涤。屋里很静,只有时钟在  相似文献   

8.
蜡染的双重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染又称蜡防染,古时称"蜡缬",是蜡画与染色的结合.蜡染与绞染、扎染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染缬基本工艺.  相似文献   

9.
罗蒂 《哲学动态》2004,(11):6-6
杨国荣教授的论文<罗蒂新实用主义的若干思考>把我带回到了我今天开始回应的地方.在这篇论文中,他坚持了将"评价"(evaluation)与"认知"(cognition)相结合的一种需要.我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十分怀疑,和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与约翰·杜威对它的怀疑出于同一理由.所以,确实会对我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即我想将"评价"与"认知"融合起来.但这并不是我想去使用的术语.相对于去说--"你必须拒绝评价与认知,似乎它们是两个分开的东西那样:一个同价值相伴随,而另一个则同实在相接触"--这是西方通常的方式来思考这一问题;我更愿意这样说,存在着两种"知道如何"(know how):其一是评价一种情况,并思考该做什么,以解决由该情况所产生的问题;其二是同其他的人们讨论该做什么,同其他的人们就如何从事合作以努力解决那些问题达成信念上与态度上的共识,并共享你对该情况的评价,然后使得人们变得合作.我并不清楚杨国荣教授是否真的不同意我.我只是会将问题措辞为两种"知道如何":知道如何对待人类以同他们合作,以及知道如何对待非人类事务.这两种"知道如何"实际上是一个紧接着另一个,所以并不存在着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即如何去将这两种"知道如何"结合在一起.我并不对"真理"、"知识"这些概念抱有怀疑,并不是试图把"真理"、"知识"去除掉,而是仅仅试图去除掉关于真理的符合理论,以及这种关于"实在"的概念,即将"实在"当作为可以精确地或过度精确地被表征的东西.我只是怀疑这是否也是杨国荣教授试图捍卫的.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9,(3):100-106
探究"中国式"邻避运动的发生逻辑与治理困境意义重大。借鉴政治过程理论构建邻避运动的分析模型,为洞悉邻避运动的"内部黑箱"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通过比较农民和中产阶层两个群体的抗争行动,可以发现,政治机会结构是公众邻避运动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从行动者社会网络互动视角观之,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作用体现出差异化;互联网有助于邻避抗争的动员和议题发酵。三者共同作用,构成我国邻避运动发生的逻辑链条。这一认识为其治理提供了思路:重视公众的风险感知、加强风险沟通;扩大政体的开放性,建立健全邻避设施的补偿机制和重大工程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