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6年,WHO首次提出了社区康复的理念[1].为了解上海城区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状况,本文对2005年~2006年上海市6个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评审中有关"社区康复"部分的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残疾人康复队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根本保证[1].因此,在康复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康复管理队伍的建设,其主要负责残疾人康复的方向,并协调各部门工作.二是康复专业队伍的建设,康复专业技术涉及到多门学科,需要运用医疗、教育、职业、工程等手段,既需要运用因地制宜简便可行的方式,更需要运用高科技的成果[2].三是社区康复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社区康复医生和康复指导员,为残疾人提供便捷的康复服务并做好有关记录和评估工作[3,4].上海残疾人康复队伍状况如何?本文对2005年~2006年上海市6个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评审中有关"康复队伍建设"部分的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残疾人康复重视程度的提高,残疾人康复工作正不断向前推进.但在残疾人康复工作推进过程中,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保障范围偏窄,经费筹措渠道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运用不足等[1-3].康复经费保障问题已成为目前残疾人康复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困扰和影响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全面落实.为了解上海残疾人康复相关经费筹集和运用情况,本文对2005年~2006年上海市6个中心城区达标评审中有关残疾人康复经费保障部分的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社区康复对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WHO首次提出了社区康复的理念[1]。为了解上海城区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状况,本文对2005年~2006年上海市6个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达标评审中有关“社区康复”部分的指标进行了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见《政策环境对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影响》一文。本报告数据源于该指标体系中“社区康复”部分,该一级指标包括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开展情况、用品用具供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率和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助残员康复服务开展情况等4项二级指标,以及相关的10个三级指标。2结果2.1 6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总体实现情况6区社…  相似文献   

5.
根据《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上海市6个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残疾人康复政策环境实现率为96.3%,5个二级指标实现率均超过80%,三级指标达标率63.3%.应明确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将残疾人康复纳入政策工作计划,各区残疾人康复政策环境建设应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上海市残疾人康复相关组织机构的建设和运行状况.根据《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6个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组织网络实现率为77.6%,技术服务、管理和服务网络的实现率分别为92.6%、82.9%和69.0%.因此,应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规范基层残疾人管理网络建设,加大社区精神残疾康复机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6,(6):28-32
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CBR)已经成为发展和改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促进其权利保障和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社区康复涉及医疗、护理、生活、工作和社交等各个方面,既需要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也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持续改善对残疾人群体的政策关怀,仅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回应这些复杂问题的。社区康复的社会化就是秉持社区康复理念,充分整合和放大社区的资源优势,发挥政府公共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社会非营利性机构,以及残疾人家属的参与功能,针对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经济和方便的综合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多元主体协同供给,帮助残疾人群体改善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身条件,在促进身体康复基础上实现残疾人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仍然受制于诸多瓶颈因素,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并且存在巨大地域差异。为此,必须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健全和完善社区康复的硬件设施、加强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理顺和创新各项工作机制,借鉴和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充分激发和吸纳社会主体的力量,形成共建共享、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对残疾人康复重视程度的提高,残疾人康复工作正不断向前推进。但在残疾人康复工作推进过程中,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保障范围偏窄,经费筹措渠道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费运用不足等。康复经费保障问题已成为目前残疾人康复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困扰和影响着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全面落实。为了解上海残疾人康复相关经费筹集和运用情况,本文对2005年~2006年上海市6个中心城区达标评审中有关残疾人康复经费保障部分的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海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上海市6个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残疾人康复政策环境实现率为96.3%,5个二级指标实现率均超过80%,三级指标达标率63.3%。应明确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性,将残疾人康复纳入政策工作计划,各区残疾人康复政策环境建设应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个良好的残疾人的福利环境,对于实现我国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构想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工作的视野下,残疾人的康复福利促进坚持以社区为基础,教育福利促进应考虑教育的连续性,就业福利促进要以职业重建为中心,经济福利促进要考虑到贫困的传递效应,残疾人的福利促进要注重提升残疾人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王从友 《天风》2011,(5):49-51
2008年9月,在刚刚顺利举办完奥运盛会的北京,在亮马河联合国驻华机构总部,联合国驻华机构项目协调员马和励先生向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名字叫王芳的人颁发了"服务残疾人事业杰出人士奖",以表彰她对脑瘫儿童康复事业的"长期的投身、服务和奉献"。当时获得这一殊荣的,全中国只有五个人。可是,你知道吗?王芳是一位我们主内的姊妹!  相似文献   

12.
康复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古典康复医学(1910年以前):是残疾人的医疗活动的总称。当时的残疾人包括残疾儿童、断肢和结核病人。2.1910—1940年为形成期。3.1940—1970年为近代康复医学:WHO于1961年将其定义为“综合的和协调的应用医学的社会效益,和职业措施对患者(残疾者)进行训练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4.1970年以后为现代康复医学:WHO于1985年将其定义为采取一切措施,减少残疾和残疾带来的后果,使残疾者能够重新回到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3.
陆德阳 《天风》2002,(11):42-43
中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在先秦时期曾经有过一度的兴盛和辉煌。但是在那以后的岁月中,这种传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继承和发展,以致中国残疾人始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痛苦的生活,盼望着永远难以等待到的社会救济。但是除了自己的亲人之外,又有谁去关心他们呢?在长达近两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新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为自治区各民族残疾人谋福利的社会团体。它的主要任务是争取社会各族各界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工作、医疗和教育;举办残疾人福利事业,筹集管理和使用残疾人福利基金;开展残疾的预防宣传教育;促进肢体伤残康复医学的研究和开展学术活动等。帮助残疾人,扶危解难,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在基金会成立会上,乌鲁木齐市伊协主任谢日甫江大毛拉宣读市伊协的  相似文献   

15.
以镶嵌残疾人图片的正性行为描述性信息为文本阅读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概念启动范式,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改善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阅读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性材料不仅可以降低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负性认知评价,而且可以提高其对残疾人的钦佩感和减弱其对残疾人的嫌弃感,同时也可提高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积极趋近行为和减弱对该类人群的消极趋近和消极回避行为,从而证明基于文本阅读的间接接触可改善公众对残疾人的负性态度的假设.因此,创造条件鼓励残疾人尽力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引导和塑造其身残志不残的品质,有助于改善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6.
意雯 《天风》2015,(4):31
[腾讯网]近日,一篇关注残疾人乞讨的报道在网上流传。据报道,一些不法分子故意将儿童、老人致残,然后逼他们乞讨。为了博得人们的同情心,还折断孩子的手脚,将愈合的伤口不断弄伤,据说越惨越能赚钱。这样的孩子寿命很短,一旦没有利用价值了就会被扔掉。一份多年前流传的"残疾人转让"传单,就展现了乞丐明码标价的可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4,(3)
为使我国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帮助,使之能以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参与社会;为促进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最近在北京成立。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是秦泗河教授从医45年,从事矫形外科(肢体残疾矫治)事业40周年,恰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40年来,秦泗河矫形外科团队创造了许多纪录。为探索中国特色肢体残障功能重建的"大康复策略",传播新时代医生维护人民健康应担当的使命与责任,在秦泗河的母校潍坊医学院隆重举行"千人大会"。同期成立"秦泗河教授肢体残疾矫治40年成就资料展馆",全景展现导致中国肢体残疾的病因、病种分类,矫形外科发展脉络和珍贵的历史资料。届时多个知名专家,将把最新的学术研究与人文报告奉献给每位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9.
1医学创新教育面临的难题 1.1医学教育观念陈旧、培养目标单一 传统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在这种医学本体功能单一性目标的影响下,医学的所有理论和法则都紧紧围绕着"战胜疾病"这一功利化的目的而展开.还没有从更高境界和更深层次上对"人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等涉及人的全面本质问题的医学社会功能进行更加理性的价值评判[1].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社会,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弱势人群——智障残疾人。他们没有自我生存能力,没有自我监护能力,甚至没有基本辨别能力。他们为数众多,仅在江苏省南京市,这样的人就有三万四千之多。关注社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耶稣说":谁为我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所做的,就是为我做的。"在圣经中耶稣时常邀请人去关注最小的弱者。2005年,南京一位智障人家长找到残联诉说他们的苦恼":我们一天天变老了,我们的智障孩子今后怎么办,谁来照顾她?"智障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者,残疾人中的残疾人。智障人家庭承担着比正常人家庭更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社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