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004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同济医学院创始人裘法祖被授予“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这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在裘教授迎来九十华诞暨从医65周年之际送给他的一份精美礼物。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医学家,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尊重,也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裘教授从医60多年来,不仅以其精湛的医术点燃了无数人的生命之灯而享誉海内外,他的高尚医德同样也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而成为世之楷模。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同济医学院创始人裘法祖被授予“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这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在裘教授迎来九十华诞暨从医65周年之际送给他的一份精美礼物。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  相似文献   

3.
陈子华 《天风》2006,(19):28-29
目前诊所虽然条件有限,医疗设备简陋。但自从业以来知名度日益提高,赢得了群众信赖,正是医务人员凭借自己的精湛的医术及高尚的医德、基督徒的爱心和神的保守,治愈了无数病人。  相似文献   

4.
京城中医名师荟萃,以医治温热病为长的回族著名老中医杨大绮先生即为其一。在六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他以精湛的医术和诚真至善的医德在广大医患人员中,尤其在京城穆斯林患者中留下了美好的都阿伊。  相似文献   

5.
论医学教育中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之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是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厘清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概念,探析现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矛盾冲突,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现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培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丹溪朱氏,讳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元代浙江义乌县赤岸镇人。当地有一溪流名“丹溪”,人们仰尊丹溪先生医德医风之高尚,避其讳而尊称之为“丹溪翁”,或称“丹溪先生”,后世医学家直称为“朱丹溪”。朱丹溪,是我国十三世纪早期著名的医学家,他是金元时代四大名医之一,他对道教养生理论的研究,独具心得。他把道教内丹理论和养生方术运用到自己的医学实践中;创立滋阴相火学说,成为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丹溪的学术著作主要是《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是吸取唐代道教学者关于主静、止观的思想。《相火论》,从“凡动皆…  相似文献   

7.
正大医精诚,精者,在于医术精湛、不懈探索;诚者,在于医德高尚、勇担道义。2016年是医院"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加强制度管理、提升内涵建设、促进一院四地协同发展、实现全方位转型提升的关键之年。大医一院围绕"质量、服务、管理"三个关键点,本着"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医院院风,在"急、难、新、重"四大医疗服务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医疗服务技术,大力推进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持续改善医疗服务,高度重视患者就医体验及其获得感,医院各项事业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因独特的自然环境而与佛教、医药联系密切,文献中多有记载。峨眉山历代佛教祖师中,有释宝彖、无暇、月潭、太虚、仁恒等涉医祖师,他们或以精湛的医术疗治僧俗病人,或把医药文化与峨眉普贤道场建设相结合,在塑造并传扬峨嵋"普贤精神"的同时,也塑造、传播了中华医德文化,推动了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卒是泉州同安县白礁乡(今漳州龙海市)人,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自幼家境贫寒,长大后立志学医,慈怀济世,拯救苍生。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无问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因采药不幸坠崖受伤致死,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享年58岁。家乡父老念其救治民众之功绩,无不“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事之”,建庙奉祀。  相似文献   

10.
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对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医学科学具有忠诚及奉献的职业精神,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既要有精湛的医术又要有高尚的医德,医生的身份要求医生能够做到妙手回春、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现代化进程中医生的身份认同由"朝圣者"向"异乡人"转变,医生职业精神有退化的可能。后现代的社会境遇与个体犬儒化的生活选择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身份重建与天职观念的复归以及制度激励与制度保障是重构医师职业精神以及重建医患关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利益驱动是"利润绩效"至上折射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根本因素;漠视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服务根基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基本因素;"利润绩效"转嫁给患者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强化因素。"利润绩效"至上的利益机制昭示医学伦理缺陷,折射医德滑坡。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1]对于医学生来讲医德就是其根本,医学生如果没有医德,即使学问和本领再大,也终将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医者.所以医学生医德的培养是医学生培养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就根据"道德人"的形成,从医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探讨医学生医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郭培源  杨泉林 《天风》1995,(1):22-23
(一) 他五十多岁,身材魁梧,戴一副宽边眼镜,眼目中透露出慈祥。他就是江西赣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医生张连惠。 三十多个春秋,张连惠弟兄对病人满腔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他将整个身心献给了医学事业,献给了患者,无影灯下征服了无数顽症病魔,挽救了无数死亡线上的生命。他以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风、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同行的钦佩和患者的尊敬,被人们誉为“赣州第一把刀”。而对于这一切荣誉。  相似文献   

14.
利益驱动是“利润绩效”至上折射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根本因素;漠视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服务根基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基本因素;“利润绩效”转嫁给患者是从医人员对医德底线失去敬畏的强化因素.“利润绩效”至上的利益机制昭示医学伦理缺陷,折射医德滑坡.  相似文献   

15.
陈修园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学理论家、医学教育家和技艺精湛的临床医家.他认为,只有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经典著作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医德上才能实现儒家的"仁术济世"、"活人活国"志向.他主张尊经而融众,重在学以致用.在语言体裁上,采取注文(说明)、按语(论说)、诗歌、诀等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逐句讲解法,分段讲解法、串解方法和诗歌方法等.他的医学教育思想是中医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他平静地和医生讨论自己的死亡“医德啊,你在哪里?!”随着这带有满腔希望的呼喊,我在寻找,从我的记忆里寻找,从我的采访本上寻找,寻找那位高尚医德的化身。他是傅培彬医生,一位著名的天主教友。我听过他的谈话,我看过他做手术,我跟着他查过病房,记下了他的许多事。这些都沉睡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告诉读者,他的形象似乎有些淡漠了。是那对医德一腔的呼唤,他那满头白发,始终在微笑的面孔,突然又鲜明起来,又使我突然感到没能把他的事情告诉读者而内疚。  相似文献   

17.
论曾世荣的创新精神与高尚医德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周一谋曾世荣,字德显,号育溪,别号省翁,湖南衡州(今衡阳市)人,元代著名的儿科医学家,大约生于南宋淳十二年(1252),死于元代至元三年(1332)以后,享年80多岁。少年时跟从乡先生李月...  相似文献   

18.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伊本·西那(980-1037)是中世纪东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最著名的医生、科学家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学者之王、医师之首",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与之前的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盖伦并称人类医学三杰。他对东方或西方文化,都产生了深刻  相似文献   

20.
要想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一名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要开始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是法宝.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正常的医患关系,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气氛,最终成为一名质量合格、知识结构完整、综合素质全面,能迎接现代医学挑战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