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约有1.2亿HBV病原体携带者,其中约2 000万为慢性乙肝病人[1-2]。由于感染人群数目宠大、医学科普知识的匮乏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HBV携带者在入学、就业等方面受到诸多歧视,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2003年4月3日,浙江大学应届毕业生周一超因被查出“小三阳”而未能被录取为公务员,激愤之下举刀刺向当地人事局工作人员,造成一死一重伤的惨剧,他本人也在一年后被判死刑[3]。同年安徽省芜湖市一青年张某,在报考本地公务员时,笔试面试总成绩名列榜首,却因为乙肝携带的原因被当地人事部门拒绝录取。张某遂将当地人事…  相似文献   

2.
从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存在的不同阶段、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目前抗病毒治疗现状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绝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的理由,以指导患者和医务人员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存在的不同阶段、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目前抗病毒治疗现状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绝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治疗的理由,以指导患者和医务人员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可导致多种严重的疾患,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约有1.2亿HBV感染者。目前临床主导的抗HBV药物是干扰素(IFN)和拉米夫定(LAM)。据国内报道[1],治疗慢性乙肝,用IFN-α可使约10%病人HBeAg转阴。单用1年后,约15%出现耐药,常出现副作用。用拉米夫定可使约71%病人血中HBV DNA转阴,27%~40%的HBeAg转阴。用拉米夫定的疗程较长(1年以上),易产生耐药(1年后为20%,2年后为53%,3年后70%)。这主要是由于拉米夫定不能清除细胞核内以cccDNA(共价闭环DNA)形式存在的HBV。机体清除细胞核内的HBV cccDN…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可导致多种严重的疾患,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约有1.2亿HBV感染者.目前临床主导的抗HBV药物是干扰素(IFN)和拉米夫定(LAM).据国内报道[1],治疗慢性乙肝,用IFN-α可使约10%病人HBeAg转阴.单用1年后,约15%出现耐药,常出现副作用.用拉米夫定可使约71%病人血中HBV DNA转阴,27%~40%的HBeAg转阴.用拉米夫定的疗程较长(1年以上),易产生耐药(1年后为20%,2年后为53%,3年后70%).这主要是由于拉米夫定不能清除细胞核内以cccDNA(共价闭环DNA)形式存在的HBV.机体清除细胞核内的HBV cccDNA,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功能.另外cccDNA也可再进入病毒复制循环而逐渐消耗.由此产生两个治疗途径,一是辅用免疫调节剂,如拉米夫定加用乙肝疫苗(HBsAg)或细胞因子;二是保证拉米夫定长疗程使用,使cccDNA逐渐耗尽.对此笔者有两点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6.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0,42(8):853-861
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以127名高和低抑郁组初中生为被试,考察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重点探讨负性生活事件、青少年性别与年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女青少年的抑郁边缘显著关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风险较低,但该位点与男青少年的抑郁无关;在那些经历低水平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可能性边缘显著低于GG型基因携带者;rs1824024多态性与年级对青少年早期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权包括医疗保障权、劳动权、受教育权以及包括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在内的其他生活平等权。本文分析了我国乙肝携带者健康权现状,对我国近年来的乙肝维权工作进行回顾,并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规范医疗市场、完善法律法规、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方面对维护和保障乙肝携带者健康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权包括医疗保障权、劳动权、受教育权以及包括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在内的其他生活平等权.本文分析了我国乙肝携带者健康权现状,对我国近年来的乙肝维权工作进行回顾,并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规范医疗市场、完善法律法规、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等方面对维护和保障乙肝携带者健康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抑郁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现有研究忽视了抑郁遗传效应的发展动态性。本研究通过对1086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2.32,50%女生)进行3年的追踪,分别从遗传效应的年龄差异以及遗传效应影响抑郁发展轨迹的角度,考察BDNF基因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1)在3个时间点上,BDNF基因与同伴拒绝交互影响青少年抑郁,但其作用模式存在年龄差异:12岁时,MetMet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敏感性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13岁时,MetMet和ValVal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的敏感性均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14岁时,ValVal基因型携带者对环境的敏感性高于ValMet基因型携带者。(2)青少年早期抑郁呈线性增长趋势,但是抑郁初始水平与增长速度无关。(3) BDNF基因与同伴拒绝交互预测青少年抑郁的初始水平,相比ValMet基因型,携带MetMet基因型的青少年在经历同伴拒绝后抑郁初始水平更高。(4) BDNF基因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增长速度,相比ValMet基因型携带者,携带MetMet和ValVal基因型的青少年抑郁增长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0.
王美萍  纪林芹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5,47(10):1260-1268
以683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 = 13.35岁; SD = 0.51), 综合运用传统回归分析和新兴显著性区域检验, 考察了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交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结果表明:当同伴接纳水平较低时, 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水平表现出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趋势, 当同伴接纳水平较高时, G型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水平显著低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 同伴接纳可以显著预测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 但对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rs6323多态性与同伴拒绝的交互作用亦不显著。研究结果提示, 同伴关系对MAOA基因与男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联起调节作用, 且其作用形式部分支持不同易感性模型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存在西医和中医两种知识话语体系,西医占据主导地位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污名形成的前提条件,民众持有的"乙肝病毒传播方式"的错误知识是污名建构形成的主要原因,传播正确的医学知识去掉萦绕在携带者身上的污名是根除乙肝病毒携带者遭受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乙肝歧视在我国呈普遍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合法权益,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章,但收效甚微.从医学和社会学视角分析我国乙肝歧视难以消除的原因,指出职能部门、用人单位、医疗机构、公众、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消除乙肝歧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抗HBV治疗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对抗HBV的治疗现状不够了解,不少人在盲目追求彻底清除体内的HBV,以至于弄巧成拙,所以,有必要客观地看待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以求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亦增加。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比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因此,非肝病治疗药物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病率亦增加.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比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因此,非肝病治疗药物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两大类,本文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效果、耐药性、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等方面对现有抗HBV药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在选择抗HBV药物时,应遵循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原则,在患者能承受的费用范围内,尽量选择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耐受性良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感染在我国已超过了10%,达1.4亿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如何合理而适当地处理乙肝病毒携带病例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众多学者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问题严重,以焦虑、抑郁、强迫等为主,但是相关的支持治疗明显不足,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是与HBV感染相关的肾脏疾病,病理类型多为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临床表现常为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由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既往多采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但临床效果不理想。由于该病和HBV感染有关,随着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取得较好疗效,已有研究应用干扰素、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诱导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若不能对病毒有效清除,体内抗原特异的CTL降低,出现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造成慢性肝脏炎症.分析HBV感染时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并通过打破免疫耐受预防HBV感染.  相似文献   

20.
HBV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病毒感染在我国已超过了10%,达1.4亿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如何合理而适当地处理乙肝病毒携带病例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众多学者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问题严重,以焦虑、抑郁、强迫等为主,但是相关的支持治疗明显不足,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