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临证的关键,因此,准确辨证,合理施治,成为中医保证疗效的核心,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了四诊合参等原则,如何进一步把握辨证的准确性,也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多途径多角度辨证,能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从而  相似文献   

2.
论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代医学相交融的辨证论治方法,形成了中医临证组方的多样化.中医临证组方的中西医结合趋势,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中医临床辩证的准确性及用药的针对性;在保持中医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必将促进现代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证候本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 ,既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也是临证的重要依据。中医的理、法、方、药都是围绕证候来展开的 ,法随证立 ,方从法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临床医生 ,对证候都非常关注。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方式与西医完全不同 ,它是通过对疾病表现出来的纷繁复杂现象的分析 ,然后进行辨证治疗。由于辨证个体之间差异甚大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证候的客观本质。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证候的微观定量研究 ,为中医的准确辨证提供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这种研究曾给人们带来过鼓舞和希望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原来的结论一一被否定 ,研究者…  相似文献   

4.
辨证规范化的难点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规范化的难点和途径湖南中医学院93级博士生(长沙410007)黎敬波导师朱文锋辨证规范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临床诊疗可操作性和操作准确性的需要,是学习和掌握中医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规范的辨证体系既便于学习、掌握,又能精确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症、证、病的概念谈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中的症、证、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出的每一个信息;证是疾病在瞬间的症状总和,是信息群;而病是症状和证候的主体,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只有辨证是不够的,辨证的同时应追求辨病,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前提下,辨证才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6.
证素辨证新体系的内容及科学意义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提取并规范50项辨证要素,构建起证素辨证新体系,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证素的纲领性与组合的复杂性,是科学的认知论,符合中医辨证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7.
"证"与"辨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证"与"辨证"的关系阐发有关概念,认为对证的概念不应一概而论,在此基础上把证细分为两个概念,提出有形之证和无形之证,辨证的过程就是构建一个"无形之证"理论模型的过程,用来解说有形之证,达到无形之证与有形之证的最大吻合.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是以"概念为单元"的功能医学,经络是功能网络.中医的"讧"是外在的、变化着的、阶段性的.随着病的变化,证也在变化,质在变,量也在变.它有整体可控性,用模糊数学给中医的证候标量化,以便临床选方用药,"以数据治".概念语言符号化,使中医古老的语形结构换上新衣,方便与当代科技沟通,进入网络传播,这或许是中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切入点,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9.
证候存在的逻辑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存在的就是客观的,包含了自然客观、思维客观和理性客观;把疾病现象和疾病本质划等号,在症状层面规范证候标准,抛弃中医辨证思维,就等于否定中医。物质不能等于客观,不能取代存在。证候属于理性客观,发生于中医学,是中医“阴阳神气”观念临床实在化(还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1]的问世,中医诊断学知识体系日臻成熟和稳定,病与证的概念有了明确界定.作为诊断的高级阶段[2],辨病与辨证之间的关系亦显得日趋明晰.鉴于学科的教学特点,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3]在详尽介绍"辨证"的同时,不忘渗透"疾病诊断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医诊断"病证结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医要注重“证、机”深探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010020)王乐平一、立足宏观辨证,透过证候抓主要病机。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是“辨证论治”,许多年从事临床工作者中医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收录于《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的诸多名医,对病证...  相似文献   

12.
中医如何实现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应该怎样结合?结合点是什么?一直争论不休。蔡氏“论机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相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4):241)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了中医学发展迟缓、中西医结合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中...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髓.无证可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医者辨证方法和技能有关,另一方面确实存在无证可辨的现象.为提高辨证水平,医者既要重视病性特点、病因、六经病辨证特色;也要积极引入中医"病"的概念和微观辨证,因为中医辨病在特定情况下可弥补辨证的不足,而微观辨证的深入研究则可能为无证可辨提供客观依据.为此,才可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无证可辨的尴尬,并使中医诊断学内容臻备.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诊断方法上的差异北京石景山发电总厂职工医院(100032)关敬高一、概念上的差异中医诊断的精华是辨证。证是在临床中用“四诊”方法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辨证的过程,对致病原因、疾病性质、病变部位、病理机制、疾病发展趋势等方面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说"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系统的基本条件--要素、联系、功能.因此,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剖析"证"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实现"证"的客观化、规范化,对中医学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思维涉及到"常法"与"变法"的概念,对反映在辨证分析方法中的常法与变法、中医辨证的思辨方法中的常法与变法、中医辨证原理应用的常法与变法加以研究,有利于思辨能力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循证医学——中医临床研究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1 1 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相通性辨证论治至今仍是作为中医的临床特色之一在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与准则。无论是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还是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等 ,都是以“证”为主线 ,去搜寻资料 ,探其本源 ,直到揭开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就是其对临床征候 (证据 )搜集、分析、整理的过程。当然 ,中医的“证”与循证医学的证是有区别的 ,中医的证是宏观的、定性的 ,有时甚至是模糊的 ;而循证医学的证是“最好的、最可靠的证据”。但中医学上“证”的确立 ,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  相似文献   

18.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浅谈——论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的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116011)刘忠义,刘侠,奚超大连大学医专附院(116023)孙广大临床上我们对88例慢性胃炎在中医辨证的同时,用胃镜进行微观辨病加以研究。对于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升华中医理论,实现中医现代化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