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造美女"的生命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造美女"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炒作的概念,其背后隐匿着深刻的生命伦理难题,并直接面对现实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其中,生命价值、技术对生命干涉限度、美容与健康的冲突、医疗商业化等生命伦理学难题格外突出,而医疗伤害、技术滥用等是更为现实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命伦理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着眼于群体健康是当前生命伦理学发展的趋势.在群体水平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中,有关"正义"的概念是核心的问题.涛慕思·W·博格提出了正义的"关系概念",借以考察范围广泛的社会制度与健康结果的产生具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进而强调社会制度的制定者和支持者对其产生的健康结果负有责任.通过对此"关系概念"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国内健康领域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亚里士多德"自然"德性伦理学对德性伦理学复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氏德性伦理学是以"自然"为基础的,"自然"是本体用意与现象用意的内在统一,统一于"人生"之中.在亚氏德性伦理学语境中,人的生命历程与呈明"自然"的德性之美是内在统一的过程.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缺乏本体论承诺,致使德性伦理学复兴缺乏统一的解释力度.这需要从亚氏"自然"德性伦理学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海波 《哲学动态》2008,(1):101-102
2007年10月12~14日,"第一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武汉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  相似文献   

5.
当代医学道德发展的走向理应是健康道德,后医学伦理学时代理应是健康伦理学.建设健康伦理学需要搭成一个基本理论架构.其组成至少应该有"九大理论",即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医学人本论、医学功利论、医学公正论,医者美德论、医者义务(患者权利)论、医患和谐论.其间,按顺序由每三论构成一个"统一论",将第一个"统一论"作为立论前提,将第二个"统一论"作为直接依据,将第三个"统一论"作为应用指南,如此,才能由三个"统一论"共同地更好地阐释全部健康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虹先生和孙慕义老师合著的<论准生命--寻找剖析生命疑难问题的"奥卡姆剃刀">[医学与哲学,2003(24)10:24]一文(以下称<论准生命>),在生命的健康、亚健康、疾病这三种状态之外,提出作为第四种状态的所谓"准生命"这一新概念,并试图以此来消解诸如脑死亡、"植物状态"和重残儿的处置、生育控制、干细胞研究、安乐死的实施和克隆人等长期困挠着伦理学界的问题.这种在伦理学基本理论上的大胆创新,是现代国内伦理学研究并不多见的,因而难能可贵,值得大力提倡.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论准生命>一文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商榷的问题,本文想就此方面提出管见,就教于二位先生及其他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许敏 《哲学动态》2008,(2):102-103
2007年11月4~6 日,由东南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的"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论坛暨老年生命伦理与科学会议"在东南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对"什么是应用伦理学"的问题有多种不同界说.但每种界说都存在困窘.究其原因,均是"应用伦理学"之"名不正则言不顺"所致.这就需要正名,以"部门伦理学"之谓取而代之.这个称谓符合学科划分标准,有充分的学理依据.这个新称谓能澄清不少用"应用伦理学"之谓所解释不清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提供了一种理论资源和研究进路,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一方面,儒学是一个历史概念,儒家伦理有其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另方面,生命伦理学有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因此,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儒家伦理不能自发地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核心价值.只有在认真地清理传统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对儒学进行"现代诠释"或称之为"儒学创新"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儒家生命伦理学才能在后现代多元文化处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朱的思想以"贵己""贵生""为我"等主张而知名,但如何认识和把握它则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偏差甚至误解.从广义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去定位它是可行的方式之一.杨朱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对人的生命和权利予以了高度肯定,将快乐的最大化看成是人的最好的生活,并由此否定了人被名和物质所支配而牺牲自己的异化("殉名""殉物").  相似文献   

11.
资本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和根据,而资本逻辑则成为现代世界的核心逻辑.由资本逻辑及其霸权统治导致的当代道德困境成为当代伦理学难以消解的生命之痛,由此呈现出其在现实生活面前的"贫困".因此,在检视并创新当代伦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丧失资本逻辑的审视维度,这特别有赖于学者自觉立足于当代世界的资本性质,担负起探求伦理学知识真理和守护社会道德价值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3日~7日在印度尼西亚日惹苏南卡加大学酒店举行的第九次亚洲生命伦理学大会:"亚洲生命伦理学:自然和谐的健康美好生活",由亚洲生命伦理学委员会(www.eu-bios.info/ABA.htm)、印度尼西亚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印度尼西亚科学研究所以及苏南卡加州属伊斯兰宗教团体共同举办.本次会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伦理学第三次生命伦理学圆桌会议.现将大会论文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办、西藏军区总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于2013年7月26日~28日在拉萨召开.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医疗机构管理、医学科研等领域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以"医改生命伦理职业精神"为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生命伦理学应把主要的研究内容转移到精神、灵性与社会生命的伦理解读,研究什么是生命的伦理价值,以及"医疗与保健政策的公正"方面;生命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原理(原道)、原论(原法)与原用(原实)三部分,可划分为理论生命伦理学与应用生命伦理学两部分;生命伦理学的原则可分为母原则,基本原则与应用原则;生命伦理学要鼓励创建各种学派,不要搞一言堂;在生命科学进化的今天,有必要保持心境平和,而不是戏剧性的躁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命伦理学的“问题域”还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生命伦理学在问题域上呈现日益明晰的还原路径:由"历史还原"展现其文化路向;由"逻辑还原"凸显其原则进路;由"实践还原"揭示其难题取向。从该视角审查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不可避免地遇到从"一般性话语"到"具体项目"之间的断裂。由此两翼出发,中国生命伦理学亟须进行三种认知旨趣的问题域还原:"一般性话语"之旨趣,在于辨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文化路向与原则进路;"具体项目"治理之旨趣,在于诉诸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实践智慧;"具体项目"与"一般性话语"之关联的旨趣,在于展现生命伦理学的"伦理分层"路线。这些认知旨趣唯有落实于中国生命伦理学的语境勘测与国情应对,才能进入中国生命伦理学之"问题域"。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市伦理学学会、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伦理学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会议探讨了伦理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历史背景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伦理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热点问题,推进伦理学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具体方法和可行方案.现将其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了对由IBC负责起草的"生命伦理学普适规范宣言"的不同的宗教和道德观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法国巴黎,2004年8月23-24日)上,由分别来自佛教、儒家、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天主教的代表发表了这些观点.文章评述了这个生命伦理学宣言产生的过程,其对世界上截然不同、不同通约的宗教和道德观点必定是敏感的.文章主张,具有不同道德传统的生命伦理学家,而不是生物医学科学家,应该在制定国际适用的可行的生命伦理学规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从"礼后乎"看儒家伦理的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近来西方哲学中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种讨论为我们理解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本文拟通过对<论语·八佾>中的"礼后乎"及其解释的集中解读,来阐释儒家思想中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根据本文的解读,在儒家思想中,诗教先于礼教,因此可以说美学处于伦理学的根源部位上.传统儒家的这种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学的审美化"的构想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生命伦理学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人们习惯上将生命伦理学看做应用的规范伦理学,并看做医学人文学的组成部分.其实,生命伦理学与医学人文学有着内在的深刻联系.除了道德哲学,医学人文学是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具体说,也是作为描述生命伦理学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20.
如果以19世纪形而上学的衰落为"坐标",此前的伦理学以形而上学为基础,此后的伦理学则面临相对主义的难题.在古典哲学中,虽然形而上学为伦理学奠基,但形而上学的自由与伦理学的自由之间存在着矛盾.海德格尔试图把存在问题从形而上学中拯救出来,但就其对"人道主义"的批判而言,海德格尔哲学中有存在论而没有伦理学.虽然伦理学面临着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两难抉择,但我们这个时代对伦理学的需要却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或许我们首要应该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乃至文化之间能够和平共存而作为"底线"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