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早期人类的认识,骨是人体的支持组织,是承载单位,发生骨折后就不能再受力,必须绝对静止以利于康复。如何保证骨折后骨断端的稳定是关注的焦点。这种动静观在很长时间左右着骨折的治疗技术,尤以AO学派为代表。AO是德文Arbeit Fuer Osteoosynthese的缩写,AO学派意为骨连接研究协会,是研究骨折内固定理论和器械的国际组织。在治疗理论上,AO学派强调骨断端达到绝对的稳定更有利于骨愈合,于是就有了坚固内固定理论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骨骼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之一,它既可以对人体解剖结构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护,又是人类其他运动器官的连接枢纽。骨折的愈合是机体修复的自然过程,但是其中的影响因素目前尚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因此临床上骨折治疗失败的病例仍然很多。人类如何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更好地遵循自然规律帮助其愈合是目前骨科医师仍然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骨折治疗的发展历史并结合一些临床工作的心得,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总结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如何把握动与静的矛盾辩证关系,认识其内在规律,为骨折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读了《中国天主教》杂志93年第4期署名硕室的《对爱国会历史使命的再认识》一文,深感研讨爱国会在新时期如何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这里不妨也谈谈个人的认识。 硕室先生在文章中说:“中国天主教三个组织是一个整体、具有不可分割性和互补性,尽管任务是有所侧重,分工有所不同,但总的目标是协调一致的。既是基督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主编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书序言中写道:“虽然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基础不同,但相信将来(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成果与治病疗效能够殊途同归”,这是作者对视网膜色素变性长期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心得,是对中西医在视网膜色素变性认识论方面具有许多相似性的领悟,亦是对破解中西医壁垒、汇聚中西医所长、以造福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之祈盼。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他的著作中,对许多问题作了严格的区分,其中之一便是把先天知识和后天知识加以区别。康德告诉我们,先天知识或是纯粹的,或是混杂的,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变为后天知识。这一区分对康德所从事的研究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他称之为自己在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要表明由这两类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即先验的综合知识,何以是可能的。对康德来说,一个不纯粹是分析的先天判断之所以可能,只是根据这一假  相似文献   

6.
从大局和全局上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刘道镛一些人之所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其中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原因是不能从大局和全局上看问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的决议反复强调,只有从大局中考察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7.
于光远同志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再认识》(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认识》)和《马恩严格区分“公有”与“社会所有”,不应都译成“公有”》(见《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第1期)两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所有制是社会所有制。笔者认为此论极是。但是,笔者又认为于光远同志对社会所有制的理解与马恩的论述相悖之处甚多。究其原因,于光远同志是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共产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8.
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铜板治疗肱骨髁间髁上骨折临床疗效。13例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柱钢板治疗,结果13例患者获9个月~1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肱骨髁间髁上及尺骨鹰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合并尺神经原发损伤经对症处理及神经营养治疗6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肘关节周围骨化性肌炎,肘关节屈曲僵硬畸形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4.6%。因此,在肱骨髁间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于显露骨折断端固定方便可靠,对于促进骨折愈合,肘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期"临床决策研究"栏目由杨宁等撰写的"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对目前心脏介入治疗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反思,认为目前由于医疗卫生体制不完善,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使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出现了偏差,文章指出心脏介入治疗的应用,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配备好的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重视软件的培养,作者强调应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治疗心脏疾病,必须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用最恰当、最合适的诊治方案为患者去除病痛."  相似文献   

10.
本期“临床决策研究”栏目由杨宁等撰写的“客观认识心脏介入治疗”对目前心脏介入治疗进行了客观评价和反思,认为目前由于医疗卫生体制不完善,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使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出现了偏差,文章指出心脏介入治疗的应用,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配备好的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重视软件的培养,作者强调应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治疗心脏疾病,必须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用最恰当、最合适的诊治方案为患者去除病痛。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的古汉语,指的就是上古(先秦两汉)汉语。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区分古汉语的内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外动词(及物动词)的问题。对于如何区分汉语动词的内动和外动的问题,语法学家的意见是不一致的。马建忠说: 凡动字之行仍存乎发者之内者,曰“内动字”,省曰“内动”。凡动字之行发而止乎外者,曰“外动字”,省曰“外动”。不难看出,马氏区分动词的内动和外动是从动词的意义出发的。这种区别法要碰到一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恶性肿瘤本质的认识,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的阶段,多种治疗方法相互结合才能扬长避短,临床医生应该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来治愈更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整形美容技术飞速发展给广大有身体缺欠者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对整形美容外科实践进行哲学思考,进行选择性治疗,遵守客观规律,既有利于满足医患双方的利益,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又有利于提高整形美容外科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现代整形美容技术飞速发展给广大有身体缺欠者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对整形美容外科实践进行哲学思考,进行选择性治疗,遵守客观规律,既有利于满足医患双方的利益,缓解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又有利于提高整形美容外科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PTSD生物学机制的新认识及其治疗理念上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认识已有100余年的时间,只是它被曾冠名为"炮弹休克"、"战争神经症"、"强奸创伤综合症"等.直到1980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才首次出现PTSD的诊断标准,描述个体在经历了痛苦、恐惧和无助等情绪体验的威胁生命的创伤性事件后,主要表现为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复性再体验、回避行为/麻木情感、警觉性增高等三大症状,是一种典型的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现着重探讨PTSD生物学机制的新认识,以及它对治疗理念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成年人使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粉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成年人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使用双钢板治疗32例,骨折按AO/ASIF分型法分型,均为C型,其中C1型10例,C2型17例,C3型5例。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行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尺骨鹰嘴截骨19例,经翻肱三头肌舌形瓣13例。手术顺序:先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使复杂骨折变为简单的肱骨髁上骨折,然后再行干骺端复位。内固定方式,选用肱骨远端内外侧解剖钢板相互垂直固定肱骨髁内外两柱。本组平均随访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周~16周,28例术后功能良好,2例关节间隙狭窄,2例骨化性肌炎,无尺神经损伤及骨不愈合发生,优良率87.5%。成年人C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构复杂,相互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强度及效果都优于其他固定方式,利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及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先满 《学海》2002,(3):9-12
江泽民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就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等“四个如何认识”问题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加强调查研究 ,努力开拓创新。视察广东高州市 ,江总书记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 0 0 1年 7月 1日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又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思想和讲话 ,是指导我们全党各项工作的纲领 ,也是我们理论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进行理论创新的指南。我们必须要下苦功夫 ,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并贯彻到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去 ,落实在我们的具体行动上…  相似文献   

18.
元代有两个首都,一个是大都,一个是上都.元世祖在两个都城分别建立崇真宫作为道士活动的场所.崇真宫即崇真万寿宫,是元世祖赦建的.据<元史·释老>载,元世祖时期,昭睿顺圣皇后病得很重,正一道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的徒弟张留孙祈祷为皇后治病.不久皇后梦见有个穿红衣服的长髯者,由引导着朱辇白兽的甲士随从,行在草间.  相似文献   

19.
认识的主体性是指认识对象、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渗透、凝结着主体因素和主体属性的那样一种特性。人总是按照既有的认识图式去把握世界的,没有主体性的认识不存在。但是认识的要求却是客观性,即主体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认识的主体性特性和客观性原则构成了认识的深刻矛盾。面对这个矛盾,许多人断言:“客观眼光”是没有的;认识的客观性不存在。其共同错误在于没有正确理解认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包括四部分。一,控制论、控制、信息。作者阐述了控制论产生的客观基础、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控制论、控制与信息的关系,信息的客观实在性。作者认为,“控制论扩展了我们的认识领域”,“在控制论的成就中,包含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思想的深刻确证和发展”。二,控制论的思维模拟。作者着重讨论“机器能否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他们认为,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由此得出的两个极端答案都是站不住脚的。否定的回答是“教条主义的”“毫无根据的怀疑”;肯定的回答是“对控制论的耸人听闻的广告式的态度”。他们说,“过去曾经广为流传的教条主义地否定控制论的企图之完全破产,导致了部分哲学家陷入另一个极端”,即断言“一定能建造出‘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意识的’机器”,并“把相反的假设都无条件地宣布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他们认为,对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而“在这里可以帮助我们的,并不是大吹大擂的哲学口号,而是控制论专家、心理学家的有计划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三,人的目的和机器的程序。作者认为,机器没有需要和利益。无论机器的动作多么复杂,都是受人输入给它的信息支配的。如果说机器在其活动的某个具体领域可能比单个的人“更聪明”,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机器都不可能比整个人类“更聪明”。在人与机器的不断发展中,人将是主导的方面。四,控制论和知识的综合。作者认为,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科学综合趋向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控制论的发展促进了各门科学的相互接近,加速了科学综合的趋势。作者还谈到了知识的形式化趋向以及对这种趋向进行哲学分析的意义。整篇文章强调控制论的“创造本性同所有的、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的僵化”的“深刻对立”,同时反对关于控制论发展前景的“毫无根据的”、“耸人听闻的”空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