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化的角度看,生命伦理之争是文化之争。也就是说,生命伦理之争的背后是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同一文化内部不同派别之间、对同一经典的不同诠释之间的争论。然而,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同一文化内部各派别之间也并非完全不可通约,未来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必须保持其普世性和多元性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球生态问题,现代生态伦理学者试图阐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了“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论、大地伦理学、生态整体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流派。虽然不同的生态伦理理论为人们理解和解决生态道德问题提供了多种视角和道德框架,但各种理论流派之间始终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间的“范式之争”,以致陷入了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困境。现代生态伦理研究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形式,只有在消解“范式之争”中实现典范转移,以全新的世界观融通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才能引领构建新型生态伦理关系,从而为现代生态伦理的发展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化的意义不在于乡下人进城变成城里人,而在于城里人与乡下人一起变成现代市民.乡下人与城里人之间的差别,属于同一社会性质、同一传统伦理之中不同身份之间的差别;而乡下人及城里人与现代市民之间的差别,则涉及两种性质的社会及其伦理之间的差别.从传统的差序格局社会及其特殊伦理到现代的市民社会及其普遍伦理,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现,既有赖于自上而下的制度调整,也有赖于自下而上每个市民的伦理自觉.  相似文献   

4.
佛教东传中国,逐渐表现为具有中国文化形态的宗教特点,其中尤以禅宗“中国化”的特色最为鲜明。禅宗的建立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在继承印度佛教伦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文化道德观点的吸纳与超越,禅宗自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禅宗伦理体系庞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伦理关注与主张,本文仅针对伦理学最基本的课题一道德的善与恶,从宏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社会发展呈现两大明显趋势:经济全球化;文明一体化。全球化与一体化使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各种文明空前开放,也使同一文明中的各类因子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空前整合。各文化之间的开放和文明内部各因子的整合在文明演进中必然导致的文化现象就是价值冲突。在所有价值冲突中,伦理价值的冲突表现得最为深层也最为激烈。在开放和整合的文明背景下,现代中国伦理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中西伦理的价值冲突和伦理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文明的诸种价值形式之间的冲突。由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以上两类价值冲突又聚合为古今伦理的激烈…  相似文献   

6.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叫“科学与玄学”之争),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营垒中不同派别之间的论争,也是中国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极其重大的事件。在这场论战中,张君劢以西方生命哲学特别是柏格森哲学为武器,宣传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建立了援洋入儒的文化思想体系,为他以后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研究中国现代新儒家就不能不考虑当时西方思潮的影响,同样,研究“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张君劢就必须注重考察柏格森哲学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如果从广阔的文化背景来探讨张君劢在“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人生观”,便可发现张君劢的“人生观”与柏格森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老年社会工作是具有鲜明伦理道德特征的专业服务活动。老年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伦理困境,表现为对不同对象的忠诚、案主自决与专业家长主义之间、专业价值与文化传统之间、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利益与价值的多元化、多重伦理选择依据以及老年人的特点是老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成因。老年社会工作者应坚持生命优先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差别平等原则、自主原则等来应对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8.
由儒、佛、道三大支柱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关注生命.尽管儒、佛、道对生命最深层次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其生命伦理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主张以贵生精神看待生命的价值,以平等精神衡量各个生命的价值,以仁爱精神善待一切生命,以和谐精神调节生命之间的关系,并以超越精神面对生命的终结.  相似文献   

9.
交流 诠释 求同尊异——关于生命伦理学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命伦理学的跨文化研究,重在诠释不同文化传统伦理观念的历史轨迹,尊重道德的多元性,同时寻求共同点,以促进人类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同伦理思想的交流中形成的某种共识和趋同,是社会共荣和医学发展的需要。否定伦理观念的多元和把伦理观念多元绝对化,都无益于人类健康事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张海龙 《孔子研究》2023,(4):140-149
唐君毅的伦理思想至少具有自我伦理、文化伦理、境界伦理三重向度。在自我伦理中,唐君毅以“道德自我”之建立来抵抗内外诸恶,销解“自我中心”主义;以儒家的心性修养论作为自我疗愈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伦理中,唐君毅为人类各种文化活动奠定一道德基础,同时强调应以仁、义、礼、智之伦理原则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会通。在境界伦理中,一方面人之精神、心灵境界随九境之转呈升进最终成就一真实之生命存在;一方面“心灵九境”框架本身具有重要的伦理判教功能和方法论意义。唐君毅伦理思想的三重向度之间通过“道德自我”来贯通,它们在逻辑上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并且都分别指向了儒家的精神及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