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者的审美是在口腔修复体制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医者面对一件自己以技术手段完成的良好修复体,会感到一种审美的愉悦。一切修复行为所产生的产品——修复体,都是医者以恢复患者口腔生理功能为目的,按照自己掌握的口腔修复技术的操作规律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当修复体实现它的预定功能,合目的性与规律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医者就取得一种自由;而能够充分体现这种统一的修复体的典型形式,或者说是它的自由的形式,就表现出一种美,这就是口腔修复体的功能美。在这个过程中,医者通过外在自然的人化,达到自身内在自然的人化,医者不断通过修复体的产生,逐渐有了对修复体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说医者最初的审美活动就是对修复体的功能美的感受。我们研究医者与修复体的审美关系,不能只靠研究艺术美,还要研究修复体的功能美。只有通过对修复体的功能美的研究,才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医学美的本质理解。  相似文献   

2.
关注了在医疗实践中医者的不良伦理反应,分析了主要原因,提出了从医者的伦理选择:医者要深刻认识到医德是和谐医惠的保障;重温医学伦理经典,重建医学中技术与人文的平衡;以人性化管理医院;注重他律等.最终要建立一支具有"人的温度"的医疗队伍.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古代医者的行医事迹、著作来探寻中国的医者是否在行医过程当中勤守医者的本份,也即类似原则思维的表现.虽然中国古代并没有"医学伦理"这个名词,但从历代具有代表性之医者身上发现,其实在中国古代医者的行医事迹当中,就表现出类似的医学伦理情操.因之,医学伦理原则是俱普世价值的,也即世界上有所谓的共同道德存在.  相似文献   

4.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给西医埋下了心身分离的伏笔,而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则是彻底地将人的心身割裂了.伴随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殖民征服,西医嫁接在了具有深厚实用传统的中国.这不但造就了医者的工具化,更是熏染了患者.医患实用对实用的碰撞,建构了医者的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5.
从就医经历谈过度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一次就医亲身经历,遇到的过度医疗现象,分析过度医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医者和医疗机构两方面.阐述过度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制约过度医疗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髓.无证可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医者辨证方法和技能有关,另一方面确实存在无证可辨的现象.为提高辨证水平,医者既要重视病性特点、病因、六经病辨证特色;也要积极引入中医"病"的概念和微观辨证,因为中医辨病在特定情况下可弥补辨证的不足,而微观辨证的深入研究则可能为无证可辨提供客观依据.为此,才可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无证可辨的尴尬,并使中医诊断学内容臻备.  相似文献   

7.
熟练掌握和运用《伤寒论》方证知识的医者在快速诊疗时,其瞬间的思维并不全是主观自我的辨证推理。运用胡塞尔学术生涯后期"发生现象学"的一些方法和结论,揭示了医者既有的方证知识,在诊疗瞬间的显现过程。医者面对患者时,主动发生的直观,周围世界的被动综合,使得医者可以"看"到患者的症候;在此基础上,方证知识则在被动联想的机制下被综合给予。这一结论为中医众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条现象学哲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医疗行政界、医务界、医学教育界以及临床医者中出现了医德迷失现象.社会发展模式,道德激励游戏化,败德激励机制的精细化,个人生存压力,专业知识垄断等原因共同导致医德迷失.医德境界的提升应从教育做起,完善政策引导机制、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做好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提倡医者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9.
新辅助化疗已经使众多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受益.依据不同的判断标准,它又可以被视为无效治疗或过度医疗.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临床,引起了哲学意义上的争议.医者原因是重要原因之一.要重视矛盾问题"底线"的研究,提供相对宽松的技术、学术、文化氛围;医者持续的、有计划的学习与培训是增强其主体性的保证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古代医者的行医事迹、著作来探寻中国的医者是否在行医过程当中勤守医者的本份,也即类似原则思维的表现。虽然中国古代并没有"医学伦理"这个名词,但从历代具有代表性之医者身上发现,其实在中国古代医者的行医事迹当中,就表现出类似的医学伦理情操。因之,医学伦理原则是俱普世价值的,也即世界上有所谓的共同道德存在。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中,审美要素的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不同于艺术中的审美.因为设计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日常关系,设计美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审美经验.所以,它的实现不是一种欣赏过程,而是一种行为过程.正是这种以美的方式所进行的日常行为,使设计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与艺术美相比,设计的审美有更为复杂的心理结构.它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展示,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多层次的综合.为准确地把握设计的审美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高校图书馆审美的现实内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人们的审美标准受时代的主流文化的制约.审美的根本宗旨在于引领人们追寻人生的诗意境界,达到人格的和谐完满①.  相似文献   

13.
“微审美”是依托当代高新技术传播平台所形成的全新的审美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审美和后现代审美形式,“微审美”具有即时性、杂合性、碎片性等基本特征.“微审美”之审美活动的迅速发展,在审美时空、审美体验、审美类型等多个层面向传统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诱发了美学理论的新变.进而,微审美及相关美学理论建构,为当下美育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和中世纪,语言学是哲学的一部分,那时语言学还不是独立的科学。当今这两门学问都有了同样发展,对于医者的作用都很大[1]。哲学让医者具有高远层面的见识,使之居高临下看疾病、健康;语言学让医者具有操作层面的能力,使之敏感而入微地选择善其事的利器。以为医学语言学仅给  相似文献   

15.
蔡玉硕 《美与时代》2007,(1):123-124
审美素质是指人们开展审美活动以及满足自身审美需求所必须具备的主体素质.个体审美发展是客观存在的心理事实,任何一个健康人甚至儿童都有其审美发展的潜能和内在需要.审美教育作为一种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审美素质直接关系到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我们的审美教育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6.
损伤与抗损伤是机体对病因作出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正确地认识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现代医学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而且有利于传统医学提高辩证施治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癌症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抗损伤反应中的辩证关系,可望逐步提高医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和方法论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以医患言语交际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医者一方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对医患言语交际的得体性作出定义,分析认为医忠言语交际的得体性具有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及语义学、语用学等学科基础.进一步描述了医学会话中不得体现象的表现,提出了得体性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人的审美素质有三个层次:一是知美、爱美;二是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三是能够按照美的要求来塑造自身和客观世界.语文审美素质指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逐渐形成的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审美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标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并将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一、审美心境的展开 (一)审美心境发生的契机 当审美关系发生,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是将对象看作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的.犹如水(H2O)是由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有机化合而成的,不可再人为地分割为氢和氧来研究.这个道理也正如茶素不是茶,酒精不是酒.审美对象也一样,是一个不可人为分割的整体.同样,人类在认识世界时也是采取一种整体的方式.近代思想家维柯认为原始人对世界的反映用的是具象性的、想象性的"诗意性智慧"方式,完形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以整体的方式掌握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医四诊的认知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四诊的认知逻辑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刘庚祥一、四诊的反映中医四诊是对病人的体症进行观察与询问,一般认为:临证所谓的“舌红苔黄”是病人舌红苔黄的客观体症反映到医者的感官,被医生所认定,所谓“脉弦数”,是客观的弦数之脉反映到医者的手下。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