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医学的现代性遗产和后现代世界的冲突在不断加剧,导致了对医学语言理解的困境和伦理意义的丧失。后现代主义极力寻求人类理解的解释性基础,使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成为可能。在后现代语境下,医学语言的伦理应该是摆脱现代性“文化霸权”的一种诠释学的谈话,是一种境遇伦理。  相似文献   

2.
"叙事"本是语言范围内的一种现象。在这里,它是一种"隐喻",一种与理性科学相并列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一种哲学观的体现,现代性世界的诸多问题源自对它的疏离与遗忘。后现代哲学的"叙事转向"即对"叙事"的重新发现。叙事医学是在现代性反思的大背景下,医学所进行的自我修正与完善,阐述"叙事转向"的现实依据与理论资源为解读"叙事医学"做好铺垫。之后从叙事之于医学的源始性与优先性、生物医学对叙事的拒斥和遗忘、叙事医学的价值期望三个方面解读叙事回归医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责任概念本身具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随着西方现代性的发展,西方责任伦理思想产生了"习俗伦理责任"、"类理性责任"与"道德责任"三种责任形态的变迁.在传统社会里,人的责任是个人对自己所在社会结构的习俗伦理责任.现代社会里的责任为个人基于主体外在自由的类理性责任.后现代社会里的责任为个人基于主体意志(内在)自由的道德责任.后现代社会的个体化使得责任解除了外在结构的要求,走向了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4.
西医--中医挥之不去的他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医的论证是医学哲学与医学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后现代哲学可以为理解两种医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运用后现代哲学中的"他者"观念回顾了中西医之间张力的演变,指出在整个过程中"中医"未能摆脱"西医"作为"他者"的注视.并从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这种张力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鲍曼以一种批判的视角和独特的方式 ,审视现代性的伦理问题。他的后现代伦理不仅仅是时间意义之“后”,还是一种对现代伦理反思意义之“后”,更是一种理论超越意义之“后”。他的《后现代伦理学》揭示了现代伦理自身的矛盾 ,指出并非可以通过在其基础之上的“织补”而解决的。启发人们深入审视现实的道德迷宫 ,开启新的思维建设天地。  相似文献   

6.
增强人类一直是前技术时代和技术时代的哲学和现代性谋划的梦想。后技术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增强的技术展现(特别是NBIC的汇聚)有如"脱缰之马"。"技术激进主义/技术保守主义"之争表明,人类增强技术在其前沿性技术展现中使今日之人面临"技术之后-伦理之前"的困境。生命伦理的反思在关乎人性的改良、医学功能的转移、技术的逾越性、公正的有限性四大生命伦理挑战时,呈现出"未决事项"的特征。寻求一种"允许的伦理"而不是一种"禁止的伦理",是人类增强技术面对生命伦理难题时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辞别人世, 后现代作为一种“立场”或许将会消解。后现代至今依然在无名中生存, 除了解构现代性以外, 它无法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立场, 甚至连解构也是在现代性立场之内, 而不是在现代性立场之外进行的, 因此它无法自我命名, 只能以他者来命名自身。“后现代”之“后”表明了一种尴尬。叶秀山说: 后现代就是后时尚, “所谓后现代 (post modern), 可以理解为‘没有“时尚”的时代’,‘没有“时尚”的世界’, the world without mordern fashion”。(见罗岗、倪文尖编, 第166页) 但是没有时尚也是一种时尚, 而任何时尚…  相似文献   

8.
伦理谋划关键在于其道德哲学基础的合理性.建立在唯心抽象道德哲学基础之上的现代性伦理谋划以抽象人性为本体论基础、以形式理性为方法论依据、以美好的幻想及"乌托邦"式的社会运动为实践方案,这就内在地铺垫了其失败之径.后现代伦理谋划应建立在唯物辩证的道德哲学基础之上,即以历史具体的人性为本体论基础、以辩证理性为方法论依据、以个体与类有机结合的伦理生成拓展路径为其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9.
脱域与重构:反思现代性的中国问题与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的"脱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脱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的现代性"的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是与现代性相连,并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有关,是现代性建构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形成于近代的中国民族主义,既非一种历史的简单延续,也非政治意识形态的再现,而是社会公众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认同.这一情感认同的对象,便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或许应该说是"忠"伦理的长期影响,所以中国民族主义从形成始便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正是意图从"忠"伦理原本意义着手,考察"忠"伦理的演变过程,寻找出中国近代产生的民族主义特色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