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生抑郁症的国内外研究概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医生抑郁不仅影响其健康和工作绩效,更是医疗安全隐患,因此已引起各国关注。研究医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成因和防治方案,对维护医生健康、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建定 《学海》2014,(1):40-44
英国健康保障制度体系包括健康保险制度、医疗救济制度和国民保健制度。医生促使了英国医疗救济制度的出现,并使其在20世纪初成为健康保险制度的补充,改变了英国健康保险制度的内容及其管理体制。医生推动了英国国民保健制度的出现,而且对其服务内容、管理体制及其实施进程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带来的医德人格扭曲、医疗行政监管缺位和医疗行为中的诸多法律盲区等是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主因.强化新伦理观教育实现医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创新医疗行政管理制度、出台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的法律法规是矫治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美国法院要求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而近来伦理学家提出,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不仅要使其知情,还应让病人在医疗决策中发挥作用.然而有调查结果显示,事实上病人在参与医疗决策时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尽管医生也在为患者罗列出各种医疗方案,但多数医生并不希望由病人参与决策.而这些调查对为什么有时候病人不能充分参与医疗决策并未作出深入探讨,并忽视了对医生就病人参与医疗决策的认知分析.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在医生对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态度、医生的态度如何影响病人以及临床医疗决策的构建等方面,做一次试探性、描述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注医生疲劳和病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间工作导致医生躯体疲劳;复杂的医患关系带给医务人员巨大的心理压力.医生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状态;导致病人不能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因此;应该关注医生疲劳与病人安全的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缓解医生疲劳;建立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不但可减少医疗差错;而且可以融洽医患关系;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工作倦怠理论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描述了个体在工作中长期面对情感和人际压力所导致的心理反应.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成为劳动与职业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医生做为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工作倦怠对其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因此探讨医生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倦怠的方法,已成为医疗职业群体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医疗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给医疗卫生领域更多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风险和挑战。从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责任认定、隐私权保护和医生主体性地位四个方面探讨了医疗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风险。提出要实现医疗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采取重构责任伦理,强化特殊监管;加强隐私和数据保护,保障公众安全;坚定医生主体地位,优化诊疗质量等应对策略,以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目前复杂的医疗环境对医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麻醉科作为职业高风险科室,在日常工作中更应注重沟通技巧及讲究艺术性,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医学教育是贯穿医疗职业生涯全过程的行为,是伴随医学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工程.医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医疗的质量和医学人才的素质,尤其是外科学领域,是以有创性的手段、方法治疗疾病.医生的职业素养、医疗水平均取决于医学教育的结果.医疗质量不能简单地用医生的学历衡量,学历教育是载体,其中应充实培养能力的教育项目、内容,以适应未来就职、就业的社会需求.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对医院而言是生命线,是生产力.同时,医生的教育及教育的质量是医疗质量的基础与保障.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的医疗环境下的医学教育体系,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第三方远程医疗模式的理性思考,阐述了不同主体视角下第三方远程医疗模式面临的伦理困境:患者面临知情权与诊疗需求的冲突,隐私权保护等伦理问题;第三方远程平台视角下,面临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冲突;求诊端医生面临患者的质疑,患者生命健康与自身利益保护的伦理困境;远程端医生面临推卸责任以及自身利益和社会效益冲突的伦理问题。进而提出加强规划和宣传,明晰权利义务;规范平台准入和医疗责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解决医疗伦理问题的常设机构,健全医疗伦理监察制度等建议,以期推动远程医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