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位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中间,为天台县境内诸山的总称。真“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四面如一”。山中多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是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及道教的东南圣地,有“干僧万道”之称。就道教来说,早在东汉魏晋时期,天台山就成为江南道教之地,并形成了一个以桐柏为中心的道教文化圈。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叙述天台山道教洞天福地、神话传说等有关问题。一、天台山洞天福地洞天与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之所,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据《桓真人升仙记》称,洞天福地:“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  相似文献   

2.
刘国强 《中国道教》2003,(4):59-60,62
在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常常见到洞天、福地之名,所谓“洞天福地”,是道教选定的仙境:“洞天”,指有山峦合抱中虚,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通达上天,神仙主治,众仙所居,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福地”即谓“得福之地”,多为地仙、真人主宰,居此即可受福度世成仙。洞天福地观念形成于东晋以前,早期道经《道迹经》、《真诰》均已提到“十大洞天”、“福地志”。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将天下分为“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洞天福地具体名目则首先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647~735)所编《天地宫府图》,以及后来…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因其"天人合一"的秀美景色和生态环境,被道教尊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留下了"一壶天地开仙境,百里风烟入画屏"的诗句。"洞天福地"是道教最本真的生态环保思想的体现。四川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远国解释说:"洞天、福地、水府三大元素,构成了道教的地理神学。从西北的昆仑山,到东方的蓬莱、瀛洲、方壶等海上仙  相似文献   

4.
“洞天福地”是一个饱含着道教思想色彩的专用名词,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是充满着迷人色彩的道教仙境;而上党抱犊山就是鲜为人知的“七十二福地”之一,据传庄子就曾经隐居在这里,且在上党抱犊山得道成仙。显而易见,上党抱犊山是道家文化发源地之一,其明确的文字记载,见于下列有关古代文献。  相似文献   

5.
道教素有洞天福地之论。洞天为上天遣群仙统治之地,福地乃上天命真人治理之所。洞天福地是仙真们统理及修真得道的地方。全国道教名山胜景被编排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这其中以洞著名者,大概只有庐山的仙人洞了。庐山仙人洞居三十六小洞天之八,谓曰洞灵真天。庐山仙人洞,亦称佛手岩,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于庐山赋诗记赞山景云色曰“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自兹以后,“仙人洞”乃与庐山齐名而传天下。“仙人洞”传为吕洞宾修炼得道之所,其临锦绣谷、距牯岭西南五华里,自然形成,高阔…  相似文献   

6.
王屋山在国家祀典中的地位远不及五岳,在道教仙境洞天福地中却雄踞榜首。究其原因,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洞天福地系统的确立者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曾修道于王屋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王屋山第一洞天地位的形成与两晋中原士族及文化的南迁密切相关,更直接源于道教上清派祖师魏华存及其师傅清虚真人王褒与此山非同寻常的关系。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反映了东晋南朝的一段独特社会文化史,同时也隐含着南迁士族深深的思乡情怀。  相似文献   

7.
洞悉道教文化,先要见识道教那神奇的“洞天福天”。 在我国的名山大川中,秀蔽着道教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它们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著称于世,成为历代文人道士、香客游人争相履足的神奇之地。 “洞天福地”,道教称之为神仙真人的居住之所。在那里,飘忽着一个庞杂的“仙真”世界。上至天帝,下到民间俗神,还有历代帝王加封的真人,无不在“洞天福地”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相似文献   

8.
江苏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是历史上茅山宗的活动中心,被誉为道教的"第八洞天,第一福地".据《茅山志》记载,茅山之中洞穴相连,有神仙洞府位于其中.茅山洞府蕴含着道教特有的文化意蕴. 神仙洞府,崇尚阴柔 贵阴尚柔是道家、道教文化的一大特色.从《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①到《庄子》"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②;从《管子·心术上》"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到《淮南子·原道训》"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这些无不体现道家贵阴、尚柔、主静、崇无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学道有感     
未曾入道之前,早已对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叹为观止,对道士们居住在深山庙宇中那种闲云野鹤、清静飘逸、修真养性的修道生活梦缠魂绕,日夜向往。在我的想象中,道士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充满着高深莫测和神秘色彩。正如《道德经》中所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而在道教的洞天福地,应该隐藏着许多像经书中所说的大德高道,修真之士。洞天福地,宫观庙宇应该是“藏龙卧虎”之地。出家修道是一种很高尚的事情,是一种超脱人生,逍遥人生,无为人生,得悟宇宙智慧真谛的不二法门。有着对道教如…  相似文献   

10.
西城洞天考     
正洞天福地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道教生态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它的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原先没有进入序列的一些道教名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洞天福地;二是由于历史久远和古人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有些早先列入道教典籍的洞天福地其具体位置已难以考察,十大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西城洞天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核心所在,神仙居游的处所--洞天福地,自然成为道教信仰中必不可少的配套部件.洞天福地是道教各级仙真仙居、游憩之乐园,也是道门士众奉道、弘道、修道及通灵接真之圣地.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13.
道教辞典     
道教对大地名山间十处相传为上天遣群仙治理之所的总称。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天地宫府图》所载十大洞天所在地之府州县名称,释以今名:第一王屋山洞,名小有清虚洞天,在山西垣曲和河南济源两县间的王屋山上;第二委羽山洞,名大有空明洞天,在浙江黄岩市委羽山上;第三西城山洞,名太玄总真洞天,所在不详,疑在青海西倾山上;第四西玄山洞,名三元极真洞天,在陕西华阴县华山上;第五青城山洞,名宝仙九室洞天,在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上;第六赤城山洞,名上清玉平洞天,在浙江天台县赤城山上;笫七罗浮山洞,名朱明辉真洞天,在广东增城和博罗两县间的罗浮山上;第八句曲山洞,名金坛华阳洞天,在江苏句容县茅山上;第九林屋山洞,  相似文献   

14.
道教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核心的我国传统宗教。一般理解,以修道成他为核心的道教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联系,但是纵观道救起源与道教发展衍变历史,中华道教文化传播与中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紧密相关。大律师傅宗天方丈在时常说:“道教文化与中华民族远古时期文化同根同源,道家文化起源于‘无极太极’,道教起源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家文化与道教教理教义,都是从无和有总根源开始衍绎发展”,形成为我国独具的宗教思想,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5.
刘晨和阮肇误入桃源的故事 ,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 ,复加上文人吟咏 ,戏剧的表演 ,早已家喻户晓。这一故事在中国的道教史和文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其观念上的源头则可溯及道教的神仙和洞天福地理念。对这一源出于仙家的故事 ,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读。不过假如将之放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所得的结论也许会更加全面。一、洞天故事与道教的文化模型刘晨、阮肇故事的发生地 ,据最早记载它的南朝刘义庆《幽明录》 ,是在天台山 ,以后有关的诗词、戏本绝大多数也都记作天台山。而且现在入天台山会有人指给你说 :这就是刘晨和阮肇遇…  相似文献   

16.
赵益 《宗教学研究》2007,17(3):57-63
上清道教在原始"洞"观念基础之上,进行了宗教式的建构,创造了具有阶段性特色的"洞天"理论。"句曲洞天"的核心是创生型宗教的"度灾之府",是建立在"末世论"基础上的"千禧年主义"(millennialism)的一种产物,与后世道教发展生成的"洞天福地"系统有相当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黄龙观位于广东四大名山之首的罗浮山,始创于东晋咸和年间(326-334),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自1993年重建以来,渐成岭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一大道观。一罗浮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仙山。相传上古之时,本地仅有一座罗山,后有另一山从东海漂浮而来,二山合而为一,故名罗浮山。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其中第七大洞天"朱明洞天"和第三十四福地"泉源福地"均在此罗浮山上,可见其仙缘深厚。  相似文献   

18.
文化艺术     
<正>首届南宗道教论坛举行11月21日,首届南宗道教论坛在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玉蟾宫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副会长黄至杰、陆文荣、张高澄,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刘怀元等出席。第9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成功举办11月28日下午,第9期"道教学术研究沙龙"在中国道教协会举办。沙龙围绕着洞天仙山这一传统文化概念,以"山海洞天:建筑·仪式·图像"为主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蒙山为山东道教胜地,在山东省平邑、费县、蒙阴等县之间,纵横1000余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仅次于泰山,故蒙山又称"亚岱".境内层峦叠嶂,巍峨壮美,道教文物古迹、庙宇、石碑石刻荟萃,素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峰"之称,是道教著名的修道养生之福地,在山东道教发展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詹石窗在《哲学动态》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道教思想的根本是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以长生成仙作为它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道教的教理教义正是以此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围绕这个核心道教从修道成仙的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展开探索和阐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修道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