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以骅 《天风》2016,(1):24-27
正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流行口号之一,就是"神学院校是整个宣教事业的冠冕",如此说来,1949年前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为代表的一众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程度的神学高等学府,就是这顶"冠冕上的明珠"。如基督教传入中国一样,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此前也称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在地化等)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其间有缓行期、加速期;也有停滞期、倒退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解决宗教中国化"化什么""怎么化""谁来化"的问题,是新时代赋予宗教工作的历史使命。一、宗教中国化"化什么"1.坚持中国化,彰显"时代化"宗教中国化体现在爱国爱教,在各教之间形成共生共荣、互尊互学的良好风尚,在政教关系上坚持政主教辅、政教分离原则,在处理社会关系上开放包容、慈善仁爱等。要体现时代特色,增强政治认同,在宗教观念、制度、组织上主动适应社会,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相似文献   

3.
章开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领域.他通过深入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精辟阐释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透彻解析中外基督徒有识之士的经典著述,站在跨文化对话的高度,对中国基督宗教史予以"全球地域化"解读.章开沅认为,只有构筑中国本土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才是基督宗教在华"传播与植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五千年中华文明为历史底蕴,作为在其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宗教工作,也应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寻找智慧之源,建立历史自信。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有必要将其置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脉络之中,建设与五千年文明古国相称的、与二千年中外文明交流史相称的中国宗教。从宗教中国化的视角出发,本文追溯了中国宗教的历史成就,包括一脉相承的宗教传统、超大型及深刻复杂的宗教体系、中外交流融合的宗教文明体,考察了中国宗教的历史精神,包括开放、创造、包容、凝聚精神。最后提出,历史自信具有勇于面向未来的维度,中国宗教学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指导,重整与书写“新宗教史”,包括“以中国观世界,以世界观中国”重整全球宗教史;以互成论来再思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待中国宗教互鉴史;以宗教史写作推动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的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宗教史学理支撑等。  相似文献   

5.
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既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也是对历史上外来宗教本土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还是宗教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国情的必然要求。从这种意义上说,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体现了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三维"一体,具有深刻的辩证法精神与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基督宗教源于东方,在希腊、罗马的历史处境中发展成普世性的宗教。在四次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几多相遇、可曾相知"的尴尬后,基督宗教能否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否与中国已有的儒、释、道一起,绽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依靠当今教会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的努力。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基督教神学的本色化与处境化,包括探索发展基督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正>一、宗教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宗教中国化其实质是宗教真正融入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过程,其目的是让中国人通过自己的文化来理解宗教,使宗教得到社会的接纳和认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本土化。历史表明,宗教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其所处社会相适应,坚持本土化道路。宗教的本土化就是宗教主动适应所在地风土人情、融入所在地文化体系,成为本地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宗教本土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流行口号之一,就是"神学院校是整个宣教事业的冠冕"。如此说来,1949年前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为代表的一众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程度的神学高等学府,就是这顶"冠冕上的明珠"。如基督教传入中国一样,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此前也称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在地化等)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其间有缓行期、加速期;也有停滞期、倒退期。神学教育中国化进程集中折射并且有力塑造了基督教中国化进程。神学教育中国化的研究,是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还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中国化"可谓一个弥久且常新的重要课题。关于这一课题,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历史考察,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力图展开义理探讨。在笔者看来,"宗教中国化"主要内含三重义理,即真正融入"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这里指出的"三重融入",其理论内涵就是国际学术界在全球化时代所深切关注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就这"三个认同"的逻辑关系而论,"文化认同"又被视为"根本的认同"。因此,本文着眼于"宗教中国化"的三重义理,注重作为根本原则的"文化认同",致力于论证两个基本命题:"宗教中国化"既是符合世界宗教史的发展规律的,更是合乎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王涵 《中国宗教》2022,(1):88-89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健康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宗教要坚持中国化方向。天主教如何践行中国化,或许可以在《处境中的探索与思考》一书中找到答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处境中的探索与思考》一书,是一部关于我国天主教中国化研究的文集汇编,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在《中国宗教》《人民政协报》《中国天主教》《神学研究》等期刊报纸上发表的论文和译文共67篇。作者周太良先生,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从事研究和文秘工作30余年,他不仅储备了丰富的教会知识,而且还一直笔耕不辍,研究视野纵横海内外。  相似文献   

12.
宗教本土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之间通过某种妥协、让步而达到的一种新的合并和认同。世界宗教史一再告诉我们,外来宗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与本土文化形成交融互摄的关系从而得以传播。事实上,只有那些本色化较为成功的宗教才得以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基督教中国化最早由张志刚、卓新平等学者提出,([1])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做出积极的回应和支持。[2]2015年5月18-2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宗教要坚定地走中国化的道路。2016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指出中国宗教要"坚持中国化"的方向,一锤定音。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多次指出中国的宗教要坚持中国化的方向,这就说明坚持"中国化"是新时期中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正确道路,也是中国宗教界自身努力的方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方向,是宗教工作的方向标。  相似文献   

14.
正作者:唐晓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版基督教作为一种具有异质文化色彩,且在当前中国拥有3800万庞大信众群体的信仰体系,其中国化的进程较早便受到学界关注。2013年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主编的"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宗教中国化研究丛书"及《基督教中国化研究》年刊陆续出版问世。"基督教中国化"概念一经提出,亦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揭示的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历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基本观点的继承和超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安全观、适应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和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和谐观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的二百年间,是从域外传入中国内地的伊斯兰教的"定型"时期。其间,外来的伊斯兰教发生的一大深刻变化,是在本土化、民族化过程中增添了中国元素,确立了"以儒诠经""以儒释教"的发展方向。本土化、民族化实质上也是中国化的一种表述。在此进程中,兼通儒、道、佛、伊四教的中国穆斯林知识精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学术界就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著,但结合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试图以刘智的《天方典礼》为文本依据,适当结合王岱舆、马注的相关论述,就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路径、方式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宗教中国化的最终标准,就是看是否融入中国文化。宗教中国化既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愿望,又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行为,更要求宗教有融入中国文化的结果。所以,在"宗教中国化"定义中,必须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要求。"宗教中国化"的定义不可能做到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精确,但是要在理论上把它说清楚,在实践上把中央提出的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对它的定义就必须尽可能精确。由于"宗教中国化"不是一种内涵的数学公式,而是因每个人对其理解的不同而不同的概念,所以,观点相异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潍坊市基督教两会积极推进宗教中国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设、神学思想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扎实推进中国化的思考与实践。"宗教中国化"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宗教能否中国化将决定宗教能否在中华大地扎根与发展。山东潍坊市基督教两会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  相似文献   

19.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很多学者和宗教界人士认为,坚持宗教中国化就是坚持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其实,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必须放在当代条件下来看,即坚持宗教中国化不是单单要坚持宗教与中国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的融合,而是要做到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社会适应和文化融合。具体来说,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法治化的方针,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时宗教中国化也能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宗教》2021,(2):28-29
多年来,浙江省各地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在找准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历史方位,积极探索宗教中国化的有效途径上下功夫,着力增强各宗教团体使命感和责任感,凝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合力,不断推动宗教中国化在浙江落地生根、成风化俗;省内各宗教继承爱国爱教、慈悲利民的优良传统,在推进宗教中国化上率先垂范、担当作为,使宗教中国化既有外在形象、更有实质内容。为促进全国各地找准宗教中国化实践的切入点,将宗教中国化工作谋深谋实,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系列专栏,总结分享浙江省在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实践方面探索出的有效经验,以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