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东晋高僧法显(约342-约423)是我国第一位游历陆海丝绸之路的求法僧人,梁启超曾言:"法显横雪山以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1]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历游西域、天竺、狮子国、耶婆提等地,412年归抵山东崂山,次年到达建康,前后达15年之久,历游三十余国。416年,法显写出详细的旅途见闻,即为《佛国记》。该书作为史地学典籍被收入《四库全书》,是研究五世纪初新疆地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六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传授《浮屠经》,介绍佛陀事迹,表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话,迄今为止佛教在中国已整整有两千年的历史。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派人到印度求去,请了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到洛阳,译出第一部汉文佛典《④十二章经)},他们住锡译经的地方白马寺,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到现在也已有一千九百三十多年了。那么,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僧人是谁呢?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  相似文献   

3.
<正>自公元前138年(西汉建元三年)张骞出使西域,一条书写友好与交流、连通东西方文明的文化线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绵延至今。在这条路上,带来了宗教文化的相遇相融,一批佛教高僧或穿行西域流沙,或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带来了佛教在中土的流传;同时,一批中土僧人为求取真经,舍生忘死踏上西行求法之路。丝绸之路也因佛教高僧的身影而洋溢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青海塔尔寺为提高僧人的文化素质和佛学知识,去年一年中对全寺中青年僧人先后进行了时事政治、法律常识、佛经颂词、藏文文法等考试,参加人数达311人。其中第一名154人,第二名60名,分别以名次给予了奖励。为了控制僧人的流动量,管理好新人寺僧人,开办了寺院学校,组织年轻僧人和新入寺僧人上学,学习藏语文基础知识。该寺选派了三位学识较高的老师任  相似文献   

5.
2013年元旦的清晨,鸟呜声声,清净十分,当第一缕阳光照在海天佛国普陀山时,一位身着衲衣、光脚着罹的行脚僧人,已经在莲花道上开始了他一天的朝拜。这是常住法师,他口中默念圣号,三步一叩,向着佛顶山的方向缓缓行进。  相似文献   

6.
妙华 《佛教文化》1996,(2):40-40
日本人习惯将“和尚”写成“和上”,松山是日本僧人,因而我称他为松山和上,以示尊敬。他五十开外,四方脸,穿~身黑色的日本和服,憨而不傻,反而给人以大智若愚的印象。起先,他对我有几分冷淡,这是完全源于他从来没有和中国僧人这么近的交往过,加上语言障碍,就更难以沟通。在次晚宴上所有宾客在酒足饭饱的祥和气氛中都即兴唱一首歌。一首歌结束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向我,他们想从一位中国不吃肉、不喝洒、不娶妻生子的中国僧人的歌声中理解中国佛教,理解即和日本僧人不同的中国僧人。我从席地而坐的炕桌旁走到上位的麦克…  相似文献   

7.
<正>在各地佛寺,常会见到这样一幅石刻画:一位中年行脚僧人,身背经箧,经箧中清晰可见一卷卷经书,让人不禁想到漫漫西行路上那些求法高僧孤独而执著的身影。中国历史上,有一位高僧家喻户晓:在老百姓那里,他是《西游记》中慈悲、虔诚而又带些愚痴的"唐僧";在知识分子心中,他如一面在呼  相似文献   

8.
大漠传道     
本文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的两条道路及其西域北路的佛教文化,同时也指出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及一些重要僧人的弘法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了韩中义先生著的<西域苏非主义研究>一书,这部著作花费作者十年心血它以苏非主义在西域传播、发展的历史为线,从不同方面探讨和研究了西域苏非主义虽然不是第一本研究西域苏非主义的著作,但应该说是目前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介绍西域苏非主义的著作,对于了解和研究西域苏非主义很有价值,而且他的这部著作体例清晰,语言叙述平实、流畅、易懂.  相似文献   

10.
义净大师所著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与《南海寄归内法传》详细记录了唐初赴西域、南海、印度等地五十余僧人的事迹,并附义净自述,对西域、南海等地僧团制度、戒律规定,由吐蕃经尼婆罗入印度的通道,由南海往印度的交通情况等,皆有记载。  相似文献   

11.
古时候,在唐代懿宗皇帝的那一朝,有一个叫做悟达国师人称知玄的僧人。其地位还没有达至显赫之时,他曾经在长安城中遇见另一位僧人。那人住的地方如今已经说不上来了。但那僧人生有一种怪病,人们称为迦摩罗疾,这是一种很脏很让人恶心的病,因此一般的人都厌恶他,不愿理睬他。只有知玄与这位僧人比邻而居,还时时看顾他、问询他的病情,并无一点厌烦的表示。终于,那僧人要离开长安了。因为感激知玄的为人宽厚,又乐于助人。二人分别时, 那病僧便再三嘱咐他:“你若以后有什么三灾五难的,一定要来找我呀。我住在四川西边的彭州茶陇山。那山上有二棵松树作为标志。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7)
正佛教由印度在向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史上,汉地有许多忘身求法的先行者,东晋时期的法显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他以其西行求法经历自撰的《佛国记》以及携经律而归并亲自参加翻译经律,无论是在外来佛教经律传播汉地,还是在中外海陆交通史和文化交流史上,其殊胜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佛国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留学天竺的僧人、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撰写的游历专著。全书记述了作者从晋隆安三年(399)至晋义熙七年(411)经西域至  相似文献   

13.
佛教音乐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固有的儒、道文化融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佛教音乐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也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过程。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二、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化及多样化阶段;三、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阶段;四、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通俗化阶段。 佛教初传时期在华传授梵呗的僧人,大都是西域或天竺人,他们所传梵呗,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这些异国风味的“胡呗”似缺广泛流…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4,(6):20-20
中国佛教协会负责人日前就缅甸某寺已故住持生前向新加坡僧人赠佛牙舍利一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最近新加坡有关宣传报道说,新加坡护国金塔寺保存有一颗佛牙舍利。该佛牙舍利是由缅甸妙务的一位僧人于1980年在一座废塔中发现并秘密供养了20多年。在他2002年12月逝世前夕,将该  相似文献   

15.
钱慧 《佛教文化》2007,(6):76-78
两晋时期,名僧倍出。在汉族僧人与西域僧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佛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佛教音乐的本土化也被大大推进,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汉魏六朝佛教音乐本土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当时的许多名僧都为佛教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以下择取梁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的关云长,以刮骨疗毒的惊人之举,树立了一个硬汉形象。在明代,又出了一位不在其下的人物,他就是河北容城人杨继盛。杨继盛从小就十分不幸,七岁丧母,十一岁时又失去了父亲。因为生活无着。他就和一个僧人住在一所破庙里,刻苦读书。有一年夏天,瘟疫盛行,僧人病倒了,庙里的其他人都吓跑了,哥哥不放心,也来催他回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第一届佛教协会副会长释能海,是一位修习藏密格鲁派的大师,他不但精通显密佛法,而且还是一位爱国僧人。他一生对弟子要求严格,自己也始终严格遵守戒律,而且特别重视僧团内部的团结与和谐,主张建立“六和相亲”的僧团组织,认为僧团不和就是法灭的先兆。特别是他关于“六和合”的思想,对于当前我们“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活佛速写塔尔寺,有十几位活佛,但由于种种原因,我见过的只有六位。一位是格嘉活佛,五十多岁,高高的个子,生活清苦,对于信众的供养和钱财看得很轻,经常喜欢离开寺庙和自己的“格嘉活佛院”,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去静修禅定,偶尔回到寺庙,便连续数日给青年僧人讲经。我仅见过他两次,话很少,但有问必答。青年僧人谈起他,都带着明显的敬意,他们对他的清心寡欲、安祥超脱称羡不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6日清晨,丸华山上阳光清冷,一位古稀僧人正三步一叩,缓缓拜上陡峭狭窄的99级石阶。他每走一步,便默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每叩一头,便顶礼“十方三世一协佛法僧三宝”。  相似文献   

20.
胡运宏 《法音》2020,(1):20-25
佛教东传后,我国西行求法的高僧代不乏人,其中东晋时期的法显法师“创辟荒途”[1],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到达印度的僧人,而且是第一位从陆路去、海路回的僧人。本文就法显西行求法的起始时间、归国时间及与之相关的“南国律学道士”等问题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