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道思想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思想之一。中道,即中正之道,是伊斯兰教倡导的正道、正路。同时,中道也是穆斯林在宗教功修和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强调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世俗为人处世的重要道德准则。《古兰经》说:"你应当按照天命而遵循正路,  相似文献   

2.
<正>爱国守法、中道包容、两世吉庆,一向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个公民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穆斯林要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敬主爱人、中道包容、服务大众、两世吉庆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穆斯林,好公民。一、爱国守法是穆斯林的义务。伊斯兰教一向认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  相似文献   

3.
<正>去极端化是当前中国伊斯兰教面临的重要任务。要尊重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尊重中国穆斯林先贤的智慧选择和遵行,保持中国穆斯林的传承,形成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发展道路。伊斯兰教是谨守正道的宗教。穆斯林走"中道",不偏激、不极端是真主的"嘱咐",是穆斯林敬畏的表现。面对极端化思潮的侵袭,中国伊斯兰教如何抵制各种极端的蛊惑,如何避免极端思想的影响,最关键的就是拥有抵御极端的"武  相似文献   

4.
中道,即中正之道。中道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重要思想主张,是穆斯林宗教功修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古兰经》、圣训中蕴含着大量中道思想的内容,体现了中道思想的丰富内涵。本文就中道的内涵、穆圣立法原则中的中道精神,以及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实践中的中道路径,对伊斯兰教的“中道”内涵与实践做一浅识。  相似文献   

5.
<正>爱国守法、中道包容、两世吉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主张,是穆斯林的追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穆斯林要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敬主爱人、中道包容、服务大众、两世吉庆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穆斯林、好公民。一、爱国守法是穆斯林应尽的义务伊斯兰教认为"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5月14日至15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成功召开。与会的近百位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围绕“坚守中道,远离极端”的主题,深刻阐释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有力批驳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歪理邪说,强烈谴责了暴力恐怖活动,通过了《坚守中道,远离极端》倡议书,号召广大穆斯林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坚守中道、正信正行,远离极端、反对暴力,为促进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伊斯兰教的健康发展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倡导的"中道"思想,要求穆斯林一切以"中道"为出发点,追求一种公正、公平、平和的社会环境,一种宽容和谐的生存状态,中道的智慧昭示人们:要平等地对待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彼此之间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8.
爱国守法、中道包容、两世吉庆,是伊斯兰教的思想主张,是穆斯林的追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穆斯林要继承和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敬主爱人、中道包容、服务大众、两世吉庆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守法的好穆斯林、好公民。  相似文献   

9.
《中国穆斯林》2014,(3):4-5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各位阿訇、毛拉、伊玛目,穆斯林兄弟姐妹们:为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消除误解与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4,(5):15-15
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各位阿訇、毛拉、伊玛目,穆斯林兄弟姐妹们: 为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反对暴力恐怖活动,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消除误解与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马利强敏俊卿)2016年6月13日至14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新疆喀什召开了以"弘扬正信远离极端"为主题的伊斯兰教经学思想研讨会。会议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倡导伊斯兰教爱国、和平、团结、中道的真精神,批驳宗教极端思想歪理邪说,引领广大穆斯林群众正信正行,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伊斯兰教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国家宗教局副局长张彦通应邀出  相似文献   

12.
初夏时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召开“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就是要弘扬伊斯兰教的中正之道,抵制造成恶劣影响的宗教极端思想,引导广大穆斯林群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真精神,消除误解,化解偏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倡导全国各族穆斯林继承和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坚守中道,远离极端,与全国各民族同胞一道共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7月20日至21日,以"倡导中道思想,反对极端主义"为主题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国的知名伊斯兰教界人士、著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共同举办,大会就伊斯兰教所面临的严峻现实,针对世界一些地方频发的暴力恐怖活动,从经典教义角度,深入研讨伊斯兰教的中道思  相似文献   

14.
正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盛夏时节,来自中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伊玛目,相聚在瓜果飘香的乌鲁木齐,举办伊斯兰教中道思想国际研讨会,旨在弘扬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抵制极端主义,引导穆斯林大众正确理解伊斯兰教基本精神,纯洁信仰,规范言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在此,我谨代  相似文献   

15.
正尊贵的《古兰经》说:"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7:31)这段经文为穆斯林指出了物质财富享受的三原则:一是可以享用;二是不要过分;三是过分者将受谴责。勤俭朴素是伊斯兰教信仰要求,是伊斯兰教提倡的美德,是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的具体表现之一。穆斯林应该谨遵经训教导,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优良的传统,做厉行节约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16.
经堂教育是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制度。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不同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清真寺内的教育,而具有中国私塾教育特色,且充分凸显了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 一、教育模式的"中道"精神。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创办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教育形式,它对于经学人才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培养、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以及中国特色伊斯兰教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道即中正之道,是伊斯兰教的正道。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我这样以你们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作证世人,而使者作证你们。”(2:145)从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文看出,伟大的真主将中道仁慈作为穆斯林的民族属性和伊斯兰教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使者和穆斯林履行伊斯兰教基本精神的使命,作为世人了解和认识伊斯兰教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见,伊斯兰教的中道仁慈思想蕴涵了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主办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伊协负责人、知名阿訇、毛拉等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人员阐释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的丰富内涵,批驳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歪理邪说,强烈谴责了暴力恐怖活动,形成重要共识,并通过《坚守中道,远离极端》倡议书。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各种新的问题,在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同时,要通过不断深化解经工作,使广大穆斯林群众对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入脑入心,从而自觉抵制极端思想。中国伊斯兰教素有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自本世纪初中国伊斯兰教界开展解经工作以来,通过编写《新编卧尔兹演讲集》,召开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举办卧尔兹演讲比赛,培训解经工作骨干,解经成果进入经学院课程,开通中国伊协网站维吾尔文版、网站手机版和公众微信平台等,客观介绍伊斯兰教知识,正确阐释教义教规,弘扬伊斯兰教爱国、和平、团结、宽容、中道的精神,有针对『生地批驳宗教极端思想等一系列工作,使爱国意识和公民意识深入我国伊斯兰教界和广大穆斯林群众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于2014年5月14日至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了以“坚守中道,远离极端”为主题的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研讨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伊斯兰教协会负责人、知名阿訇、毛拉等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新疆社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出席会议。与会人员阐释了伊斯兰教中道思想的深刻内涵,批驳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歪理邪说,强烈谴责暴力恐怖活动,并通过了《坚守中道,远离极端》倡议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