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华  传实 《中国宗教》2022,(6):62-63
东晋时期,众多高僧曾往来于建康与会稽,隐居在剡东名山,潜心于义学研究与佛教文化传播,对佛教中国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浙江剡东(今新昌地区)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2.
湛如 《佛教文化》2007,(1):98-99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由儒、道、佛文化共同构成的“大传统”及千流百派的“小传统”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化海洋里,简直如空气一般须臾不可分离。近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一书,其中记载赵朴初先生在“文革”中曾对一位青年学者推心置腹地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相似文献   

3.
雨篁 《佛教文化》2010,(4):113-114
佛顶真骨的出现,不仅从历史上见证了中印的友好交流,而且体现了两国珍视佛教文化的过程。佛顶真骨的供奉,不仅加强了佛教在国际上的传播,而且体现了信仰的自由,促进了盛世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法音》2008,(5)
时逢三月清明节,丁香花放满园开;佛子应赴交流会,港台高僧海外来。云集圣贤谈妙义,我佛灵山赞奇哉;古刹重修迎奥运,风送花香讲经台。(2008年4月8日)2008年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于法源寺召开有感@一诚~~  相似文献   

5.
李嶷 《中国宗教》2012,(8):68-69,83
收藏是承载文化的一种方式。灵隐寺典藏文物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载着灵隐寺1600余年的漫漫历史。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的灵隐寺,是杭州最早的名刹。既地处"东南佛国",又经时弥远,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何云先生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教文化》主编,目前正在日本进行短期的研究考察。这是一封他写给北京友人的信。何先生"应当重视对中国佛教史的研究"的呼吁,我们也深有同感。记得一位西哲说过:"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世纪之交的中国佛...  相似文献   

7.
李超 《佛教文化》2013,(1):102-109
灵岩寺:建筑比时间更久坐落于泰山西北麓的灵岩寺尽管行政归属于济南市,但在地理特征和文化形态上,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古老寺院,几乎见证了泰山佛教文化发展完整的脉络。灵岩寺在唐代之时,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江陵玉泉寺,同为天下寺院“四绝”,而它在唐武宗时也难免于灭法的命运。寺院走过了1600多年的岁月,几度沉浮之后,灵岩寺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底蕴以古建筑遗存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灵岩寺早期的建筑多已不存,从现在寺院内所发掘出的遗迹可见当时宏大的建筑基础。有些尚未发掘,所见多为宋代以后所建。这里仍然保留着完好的佛像雕塑、石刻和墓塔等,可以说灵岩寺是一部中国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史。  相似文献   

8.
有声有色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之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组织、参与了一系列大活动。有展览,有演出,真可说是有声有色。尽管有声有色,我还是想从无声说起无声的展览四年前,佛研所在皇室举对办一次“佛教文化艺术展”。事后,《佛教文化》发表了一篇文章──《无声的展览》。说的是那发展览无声无息地开始,悄没声息地结束,但佛研所对办情很有自信,对展览的意义十分肯定。去年,佛研所和《佛教文化》期刊社又举办了一次“佛教文化艺术展”,仍然无声无意。没有领导、8人塾彩,没有记者采历报冒,电视台虽然拍了资料片,也并未播放。还是一次无声…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3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山东博兴县委、县政府承办的"2014博兴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山东滨州博兴县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社科机构的专家学者、博兴县有关方面的负责人5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之前,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博兴县博物馆馆藏北朝至隋代出土的数百件佛教造像文物,考察了北朝龙华寺遗址和兴国寺著名的丈八佛立像。据载,佛教在山东地区的初传是在东汉末至西晋时期,地域范围仅限于山东东南部的枣庄、临沂地区;十六国东晋时开始扩散,佛教的传播以泰山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5,(5)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缘起中国佛教已有千八百余年之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与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不可分割。振兴佛教文化事业,针对当前佛教情况,必须首先加强佛教自身之建设,即切实加强佛教教育,培养僧才,提高佛...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佛教文化建设,提高佛教界书法艺术水平,开创佛教文化艺术繁荣新局面,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茶禅学会主办、江苏省佛教协会和南京市佛教协会协办、牛首山佛教文化发展基金会和牛首山佛顶寺承办的"2018中国佛教协会书法高级研修班"于4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举办。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6,(3)
正陕西是佛教的第二故乡,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中国佛教的重镇。历史馈赠给我们的不仅有星罗棋布的千年古刹,还有数以千计的高僧大德,更有至尊圣物佛指舍利。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西安大慈恩寺接待印度总理莫迪,莫迪专程参访大兴善寺,使陕西佛教举世瞩目。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陕西佛教文化不仅潜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更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释放,陕西佛教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任重而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于今年6月在北京共同主持了一次关于佛教音乐的座谈会,就佛教音乐的渊源、流派、风格等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出席座谈会的有:天津佛教音乐团、五台山佛教音乐团、常州天宁寺佛乐团、江西能仁寺佛乐团、甘肃拉卜楞寺佛乐团、鞍山千山佛乐团等佛教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挪威传教士艾香德通过中国文化批戴,尤其是佛教文化批戴的方式在华传播基督教。他创建的传教中心以佛耶内在逻辑为主导,挖掘了耶佛教义的联系点,也发挥了耶佛对话的作用,实现了耶佛教义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2011,(3):2-2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影响深远。辛卯年春月,有幸来到无锡灵山胜境,立即被神秘的宗教气氛所感染。游览灵山梵宫后,又购得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满载而归。捧读《佛教文化》如饮甘泉,沁人心脾,喜不自禁。感觉书屋里添了不少佛气。人静了,心平了,读书慢了,想事淡了。  相似文献   

16.
安奉在中华文化沃土两千余年之久,受中国佛教瞻礼、王朝拥戴、人民景仰的法门寺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在法门寺唐代地官面世十五周年之际赴台湾地区瞻礼。由是,由法门寺到台北,架起了一道佛教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金桥,佛指舍利披戴着历史和现实的彩虹从桥上走过,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11)
<正>本刊讯10月26日,由江苏省佛教协会、南京市佛教协会主办的"2017(首届)牛首山佛顶艺术文化周"在南京牛首山开幕,中国佛教协会宗性副会长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宗性副会长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牛首山佛顶艺术文化周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牛首山是牛头禅的开教处和发祥地,有"江表牛头"之称,佛教文化底蕴深厚。2015年10月,佛顶骨舍利被恭迎至牛首山安奉,并举行了隆重的  相似文献   

18.
一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和自然地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俗话说"世间好语书言尽,天下名山僧占多"就反映出这一点来。自然作用造就了五台山五峰中立、千嶂环开、曲屈窈窕、叠翠回岚的景观;佛教文化则成就  相似文献   

19.
访韩掠影     
访韩掠影张文良997年9月28日至10月3日,笔者有幸作为“日中韩三国佛教文化交流之旅”的一员赴韩国访问。时间虽短,但从釜山到新大邱至汉城,沿途访问了大大小小十数座寺庙,还访问了设有佛学科的著名的东国大学、伽山佛教文化研究院,以及佛教电台、佛教电视台...  相似文献   

20.
由王惕所著的《佛教造像法》一书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弘扬中华佛教文化和诠释佛教造像量度、造像规则的美术知识书籍。书中首次破译《佛说造像量度经》之谜,并将现代意识及西洋美术技法与传统文化熔于一炉,从寺庙选址和规划到佛、菩萨、阿罗汉天龙八部众的造像方法,如法如律地加以阐述,填补了汉传佛教造像没有一本完整工具书的空白,从佛教文化艺术的角度总结充实了绘画、雕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佛教造像法》出版@陈耳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