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宗教》2023,(1):96-97
<正>干漆夹苎是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起源于东晋时期,流行于浙江天台山地区。通过干漆夹苎技艺制作的佛像色彩鲜艳,呈现出光润亮泽的质感,并且不易开裂、变形,能使佛像屹立千年,更好地保存佛像原本的神韵。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在日本用此法制作了鉴真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除此之外,历史上不同朝代还有其他用此技艺制作的佛像珍品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23,(1):F0004-F0004
干漆夹苎是一种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为各种制品外表装饰和保护的独特传统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干漆夹苎已在天台民间得到应用,经历代工匠不断努力,技艺逐步成熟。上世纪80年代,高级工艺美术师汤春甫组织工匠,对散落在民间的濒临失传的干漆夹苎技艺进行挖掘整理。干漆夹苎有完整的技艺流程,其制作由48道工序组成,从型模、上灰、夹苎、披灰到上漆、、砂光、上朱磨光、贝贴金,均采用麻、生漆、古瓦粉、火山灰、桐油、朱砂五彩石等天然材料。  相似文献   

3.
傅桂明 《法音》2000,(5):20-20
本刊讯4月19日,春和日丽,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绿树掩映,嫩草如茵,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20周年纪念法会在此隆重举行。 1200多年前,曾任大明寺住持的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历尽艰辛,出生入死,于公元 754年到达日本。鉴真留居日本10年,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弘扬佛法,对日本的佛学、医药学、建筑艺术、文学、书法和印刷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倍受日本人民的尊崇。鉴真逝世前,弟子思托为他塑造了一尊干漆夹塑像,后被列为日本国宝。1980年4月,在中日双方的努力下,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曾…  相似文献   

4.
正一、"佛道合碑"——特殊形式的北朝造像碑作为中国古代宗教雕刻的形式,造像碑是在整块石碑的一面或多面开龛,用浮雕、线刻的形式造像,通常还铭刻发愿文,记录造像缘由、造像者的信息等,用以还愿或施功德。据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前赵光初五年(322)即有佛图澄造释迦像碑,这是造像碑见于著录的年代最早的一例。造像碑盛行于北朝时期(386-581),唐代时已经少有制作。  相似文献   

5.
汤慧 《中国宗教》2023,(1):66-67
<正>“宫观造像”是指道教宫观殿堂中供奉的神像。(陈耀庭:《道教礼仪》、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不同于个人以造功德为目的的造像,宫观造像的制作通常遵照官方规定的形制,因此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程式化的特点。道教宫观造像是道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具有相对清晰、系统的发展脉络,因此成为研究道教艺术的优秀样本。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0,(12)
<正>本刊讯11月26日,日本东大寺鉴真大和尚坐像回乡"省亲"揭幕仪式在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图书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日友好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2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继续整治滥塑大型露天宗教造像"。2018年2月开始实施的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中对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有明确的规定,同时也明确了对违规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和投资承包经营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处罚要求。山西阳泉市城区义井瀑里一座在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属2014年全国开展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专项整治后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4,(7)
正本刊讯由鉴真佛教学院主办的"鉴真杯"佛教院校外语演讲交流会于6月14日在扬州举行。这次活动是在国家宗教局、江苏省宗教局和江苏省、扬州市佛教协会的关心支持下筹办的。鉴真学院师生和省内外嘉宾200多人参加了这一活动。"鉴真杯"外语演讲交流会的主题是"走进寺院文化"。该活动自今年3月发起并筹办以来,得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都富有着智慧,而这种智慧不仅兼容并蓄着外来的文明而且富有着十足的创造精神。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就是这一智慧的完美体现,它在延续印度佛教雕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伟大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造像风格。从北魏时期开始,中国有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佛教造像艺术,而到了隋唐时期,这种艺术也日渐成熟起来。在现存的佛教造像作品中,龙门石窟的石刻造像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风格。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7,(10)
<正>鉴真(688-763),俗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唐代律宗高僧,为江淮一带"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授戒师,在日本则被尊为"唐大和尚"和"过海大师"。鉴真与天台宗关系密切,是兼通天台和律学的高僧,他遵循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传统,在弘扬《四分律》的同时注重弘扬菩萨戒。鉴真东渡日本后,除了建立日本律宗外,还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在日本为天皇及其皇室成员等近四百人授菩萨戒,初步确立了菩萨戒的地位,为后来最澄的戒律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鉴真在历  相似文献   

11.
谢术福 《法音》2022,(1):52-55
"招提",梵文Caturdesa,意为四方[1],亦常指寺院。日本"唐招提寺"因我国唐代鉴真和尚而建,其寺名意为"大唐道场"。又因日本佛教如法授戒亦始于鉴真和尚,故而鉴真和尚被奉为日本律宗初祖。唐招提寺是日本最早的律宗寺院,由鉴真和尚亲自设计并带领日本工匠创建而成。[2]鉴真东渡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不仅影响到日本佛教的发展,而且对日本当时及后世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极其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原市华塔村出土的背屏式佛像造像因素分析,确定其制作年代为北齐,是并州本地造像传统与河北曲阳、山东青州造像系统结合的产物。除此之外,更显示出并州造像与南朝造像之间的复杂关联。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0,(12)
<正>(2010年11月2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日本朋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来宾:扬州市与奈良市缔结友好城市。乘此胜缘,东大寺鉴真和尚木雕坐像回国"省亲",隆重举行"鉴真坐  相似文献   

14.
石窟造像艺术的东传之路,是不断被中国文化影响而发生风格改变的道路。云冈二期的造像已经出现了明显世俗化的趋势,加上北魏"太和改制"的影响,石窟艺术中汉民族的文化艺术元素逐渐增多起来。北魏迁都洛阳后,中国的石窟造像艺术更是步入了民族化和世俗化的快轨道,由北魏到唐代,龙门石窟历史地见证了佛教造像艺术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15.
相国寺是唐宋时期中国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本文通过对其造像的详细稽考揭示,中国寺院前期的造像分布应与后期丛林有较大区别,而北宋正好处在一个前后转型之际.本文同时证实:中国寺院造像在寺院的内部设计(区分)中具有建筑定性的作用;在信众的心目中,中国寺院造像首先是被膜拜的对象,然后才是别的其它;以其独有的神秘特性,中国寺院造像圣化了被寺院所挪用的空间;神圣与凡俗两重因素的纠葛,决定了中国寺院造像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多视鉴真为律宗大师或律学大师,只有少数学人注意到了鉴真与天台宗的关系,其中尤以巨赞法师的<鉴真大师的律学传承>一文涉及较多.但巨赞法师仅认为鉴真"爱好天台宗","对于天台宗是如何的心悦诚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外典文献入手,在分析鉴真修行环境和弘法活动的特征中探赜索隐,提出了鉴真大师不仅是律宗高僧,而且还是天台宗大德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干漆夹纻佛造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夹技法又被叫做脱胎技法,是以漆灰和麻布相结合作为漆胎,制成的佛像轻巧而坚固。在现代手工艺领域,大漆和佛塑的有机结合,将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是积极开拓创作可行性的探索与研究。通过研究大漆材料和髹漆工艺,对山东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圆雕式单体佛造像的形象考察和分析,创作出运用中国传统大漆为原料的成品雕塑,并在大漆材料运用于漆佛像的创作过程中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18.
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鉴真东渡和"五月花"号就是这样的故事.鉴真出于佛教目的,历尽艰险,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教;而乘坐五月花号的英国清教徒们也是出于宗教迫害原因,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在大洋彼岸信守他们的宗教信条.  相似文献   

19.
义桥·义井·邑义——造像碑铭中所见到的建义桥、掘义井之佛事善举●张总邑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佛社组织。在中国古代的佛教造像中,邑义造像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北朝时期,大量的单体佛像、造像碑、造像塔,都是出自邑义组织之手。早期的邑义几乎就是专门从事于...  相似文献   

20.
敦煌造像是用心灵辉映民族情结;云冈造像是对生命、对理想以气势讴歌;龙门奉先寺造像则是对人格与真实性情的刻划。这是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更是三大石窟造像艺术千古永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