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真教究竟何时进入华南地区,仍然是一个学界未能解决的问题。从已知文献看,元初已经传至粤西,康熙年间进入粤东地区。然而,实际进入广东地区当早得多。由于长春道教的兴盛,人们逐渐以为邱祖龙门派是全真正宗,而在长春道教这一派当中,又以为只有使用龙门派字的才是正宗。这样的误解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以为在历史材料中找不到龙门派字的踪影,就是全真教没有传入这个地区。只有破除这个误解才能开阔研究视野。在历史文献中看不到龙门派字,只能说觅不到全真龙门律宗的传递,不可以说看不到全真教。本文从张三丰的全真嫡传弟子关系、武当真武神庙在广东的流行、口述历史等方面,说明全真教在明代已经传入了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元月20日至27日,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为团长的大陆道教界一行13人,赴台湾参加了在辅仁大学举行的两岸全真交流会及台湾全真总庙落成剪彩盛典。1月22日,第一届两岸全真宗教交流座谈会在台湾辅仁大学济时楼举行。座谈会由辅仁大学宗教学系主办,辅仁大学宗教学系台湾民间宗教学术中心、台湾全真教蓬莱仙馆协会、中华宗教关怀教育推广协会承办,台湾全真仙观协办。黄信阳副会长作了《全真道在大陆的当代发展及其思考》主题演讲,论述了全真道发展应该抓住传统文化复兴这一  相似文献   

3.
全真道教最初很可能没有成套的宗教仪式,却因宗教发展的需要建构了自己的宗教仪式。正一教和全真教虽然各有自己的宗教仪式,但彼此差别不大,也共享某些仪轨和科本。香港全真教的宗教仪式既遵大传统,也有自己的小传统。"三忏两朝"宗教仪式的流行,因应了社会的需求。全真教主要的科本皆包含了尊重生命价值、劝善度人、悲怜普惠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全真道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全真教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困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全真道之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  相似文献   

5.
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郭武丘处机,又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县滨都村人。生于金皇统8年(公元1148年),卒于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系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高徒,“全真七子”之一,继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人后执掌全真教,为全真教龙门派...  相似文献   

6.
王吉昌与刘志渊是金朝后期至元初活动于山西的北方全真教徒,不是道教金丹派南宗的传人。但他们的文集中大量援引南宗祖师张伯端的著述,体现出张伯端对他们的深刻影响。而张伯端对全真教的影响也不止于此,整个金代直至元初的全真教都深受他的影响。刘志渊还提到了南宗四祖陈泥丸(陈楠)和五祖白玉蟾的言论,为审视南宗与金代元初全真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万寿观是河州地区最为重要的道教宫观,通过对碑刻、方志等传世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元明之际全真教已在此传衍,然囿于文献之不足,仅能勾勒出从元末至民国年间全真龙门派发展的大致轮廓,这制约了对其宗派传承的认识。对新获教内文献的分析解读,使许多链条环节与相关信息得到补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河州地区道教宫观网络的图景。至迟于清中叶,全真龙门派以万寿观为中心已延伸到河州的部分地区,并通过法脉传承,与河州地区其它主要的道教宫观相连接,逐渐形成以万寿观为核心的教团组织和宫观网络系统,建立起一个较为庞大的全真教地理网络。  相似文献   

8.
正初创于金代的全真教发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金元时期的鼎盛,元明之际的衰微以及明末清初全真龙门派的"中兴",发展至近现代在民众中仍十分活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关于全真教的学术研究也历来是国内外道教学术研究的重点,中、日、韩以及欧美学者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推进研究。张广保教授将全真道的研究称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1无疑是十分贴切的。1999  相似文献   

9.
关于明清民国时期的全真教研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主要使用碑刻、方志等新出资料以及《道藏》《藏外道书》等教内资料和保存于各地各级档案中的档案资料,而较少涉及到文学资料。事实上,明清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以王重阳度化全真七子为主题的小说、宝卷和善书等,如《七真因果传》《七真祖师列仙传》《七真天仙宝传》《七真宝卷》《金莲仙史》和《重阳七真演义传》等6种不下于40个版本的文学作品。作为现存于上海市图书馆的惟一一个版本,《重阳七真演义传》一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即以神话的方式讲述了王重阳度化七子之事,其中不乏情节错乱、时空颠倒等谬误之处,另一方面又坚定地排除了其他仙传对于七真事迹的抹黑,如妓院修真、房中采战等事。总之,《重阳七真演义传》表明了以养真子为代表的一批全真居士在清末民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全真教的形象重塑和身份护持所做出的努力,而此书曲折的刊刻历史,也体现了全真教与民间宗教之间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编号俄A20V的黑水城出土的全真教佚词,杂汇了释、道、禅三家经义的内容;本卷所存的内容,不少是释、道、儒家经义的糅合;佚词的语言词汇高度因袭、逼似重阳及七子的作品;词中还有一些可以联系全真七子的线索;同卷的《亡牛偈》,也是十一首佚词为全真七子作品的有利旁证。故而,它们既非西夏人的作品,亦非宋人的作品,更非13世纪中期元人的作品,它们是秦渡镇分手之后,马钰较为早期的作品。词作对于全真教在西夏、马钰、金元词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金代“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下,儒士与全真高道之间的交往较为频繁且融洽。迨至“贞祐南渡”后,赵秉文等人掀起了一场旨在重估儒学价值的思潮,辟佛老以维护儒学“吾道”的意识开始出现。金亡后,全真教达到全盛状态,这更加激起了元好问等金源遗士的不满。入元后,面对异质文化的压力,儒学与全真教的关系又有所调整。元门弟子群体在与全真教的交往中,虽然还在标举金末儒学重估思潮留给他们的儒学“吾道”观念,但乃师对全真教的那种怨怼情绪则已然是消解不见。  相似文献   

12.
自元初开始,全真教内就涌现出一大批以全真七子为主题的仙传资料,而且,这些资料一直传承到了近代,甚至在清末民初呈现出井喷之势。不过,这些仙传资料对于推进明清全真教史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个中原因,主要是这些资料的零散和不系统。值得庆幸的是,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现存最早版本的以全真七子为主题的仙传资料《七真仙传》,通过对这部《七真仙传》编撰过程、流传历史以及内容演变的研究,我们发现:首先,仙传不仅能够记述历史,在全真教面临危机时,还可以通过严肃的文字叙事来重建其宗教正宗性和政治正统性;其次,当面临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世俗化的宗教生态时,由《七真仙传》等诸多仙传内史假借重复叙述所构建起来的定型化七真事迹,又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以一种戏谑、调笑,甚至是自我否定的形象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换言之,仙传又因为形势的需要而修改了历史。  相似文献   

13.
王重阳创立的以"全真而仙"为核心的修道论,远承老庄之学,融贯儒佛思想,分别从"全真"、"修心"、"真行"等不同层面,把老庄道家的"见素抱朴""法贵天真"思想,自然超脱的养心论和老子"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慈善济世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对老庄思想的复归与超越,增强了道教的普世性,提升了道教的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丘处机是金元时期全真教龙门派的创始人,他的道教思想推动了全真教的发展,并通过全真教对中国道教的后期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融道、儒、释为一炉是全真教一贯的宗旨与特质,而丘处机赋予了"三教合一"以新意.丘处机站在道教立场上对"三教合一"思想的推扬,既丰富了全真教思想,也促进了传统道教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全真教草创期的信仰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真教草创期的信仰对象,历来无人进行研究,就连草创期主要的神格都尚不明晰。在我研究全真教的著作中①,对此问题并没有涉及,即使分析重阳和七真的著述,老实说也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因此,我推测他们的信仰是以排他性的一神格为中心。1.王重阳王重阳信仰的神癨,可以说还并不明晰。据《金莲》重阳传,重阳出家以前,已致力于《阴符经》和《道德经》的研究。重阳说:五千言,二百字(三百字之误)。两般经秘隐,神仙好事。(全真613)②理透阴符三百字,搜通道德五千言。(全真940)文中皆列举两经。此外:能下手,便晓这元元。为甚得通三一法,都缘彻悟五…  相似文献   

16.
金元全真词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王重阳、马钰词代表了草创期面目,在词调形式与词作内容上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以劝世传教为应用目的,而有意忽略词的抒情功能。其后的谭刘郝王四子词较王、马在体调与内容上有新变,展现出文人化的倾向。丘处机、长筌子阶段正式树立了美文追求,改变了全真词的应用文文体特征。元代尹志平掌教后的全真教逐渐贵族化,其词作渐趋规整,缺少活力,而另一方面与文人的接触更为紧密,重新产生美文与应用文分工的倾向。全真词之变不仅体现在写作风格,还体现在词调形式、书写内容、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在研究具体文学、文化问题时不宜将之视为整体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7.
全真教的神仙谱系主要由传统道教神灵和唐宋内丹道神仙谱系构成。在宫观、神像布局上全真教从创立之初即通过以"五祖七真"陪祀三清、老子、玉皇等传统神灵,在节庆活动中通过每年一度、持续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真元会"庆典活动等方式,接续传统道教神谱。跨越代际、跨越历史传承的遇异叙述,为全真教从观念史、信仰史角度重塑内丹神仙谱系"小传统"打开了通道。前者有利于增进全真教的教团认同和凝聚力,后者在抬高某宗某系丹道辈分的同时,这一"僭越"之举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真教的宗系分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8.
元朝时全真教在北方盛极一时的原因颇为复杂,其中全真教借儒学以助其兴盛的现象历来为学者所关注。但以往讨论全真教与儒学之关系偏重在义理方面,本文则以元世祖时期,全真道士姜善信改造传统儒家正祀庙宇——尧、舜、禹庙的生动事例为研究对象,考察分析全真教在山西南部发展兴盛的独特路径。1262年改河中府禹王庙为龙门建极宫、1264年平阳尧帝庙增修光宅宫、1289年蒲州虞舜庙内增祀老子这一系列的改造之后,全真教不仅通过挤占尧舜禹庙的空间增修道教宫观,而且也以"尧舜思政求贤之道,上帝称心"的儒家文化使其得以在山西南部盛极一时。姜善信创修龙门建极宫则被后人视为清代全真教龙门派之发端,"龙门、临济半天下"的辉煌让我们把视线回放到靖应真人姜善信及其在山西南部的全真教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张三丰与他创建的全真新教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道教从金、元时代开始,逐渐形成两大教派,即正一教(天师教)和全真教。元末明初,全真、正一两大教派又有交流融合的发展趋势,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代表人物就是道教名师张三丰。他属于全真一系的道士,明代时,受成祖的慕仰,而三丰则避世隐居,踪迹不定,远行四方,以致声誉名震九州,成为吕洞宾以来最富有魅力的著名高道。  相似文献   

20.
何道全为元末明初北派全真教道士,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高道之一.本文拟就其养炼思想及方法作一阐述.认为其继承了全真教养炼思想及方法,并就佛教禅宗思想多有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